《伊索寓言》被投诉,有些你以为的少儿不宜,只是打开方式不对

木头马教育图书课程 2024-04-04 01:38:19

前段时间,一则《伊索寓言》被家长投诉的消息引起了很多关注。

(图源网络)

《伊索寓言》是畅销多年的经典图书,怎么会被家长以“会给孩子的健康成长带来无可挽回的负面影响”的理由投诉呢?

儿童读物、动画片中,难免存在反派、血腥、暴力元素,因为故事总围绕着正义战胜邪恶,好人打败坏人展开。有些家长隐隐担忧:孩子在阅读过程中接触到了负面元素,是否会对他们的心理造成影响?

小编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

不知何时起,儿童文学作品的生杀大权,掌握在了少数家长手里。

某些家长说行,就行;说不行,就下架。

这太可怕了!

按照这样的逻辑,作品中凡是有阴暗面的,都得下架!

首当其冲的便是“四大名著”。

《红楼梦》得下架,因为有太多的少儿不宜,宣扬道教、佛教,宣扬消极遁世(用现在的流行语来说,就是“躺平”)。

《水浒传》得下架,酗酒杀人、画面血腥、脏话连篇。下!

《西游记》得下架,悟空有反骨,八戒太好色,妖怪分等级……下!

《三国演义》得下架,勾心斗角、老谋深算、各怀“鬼胎”……下!

《海的女儿》要下,有暴力倾向!

《丑小鸭》得下,赤裸裸的霸凌!

《汤姆索亚历险记》得下,鼓励孩子调皮捣蛋!

高尔基的《童年》得下,因为有家暴!

更别说《我的妈妈是精灵》《天蓝色的彼岸》,宣扬幽灵,三观不正!(真的,《我的妈妈是精灵》已经遭到家长投诉……)

真不知道,还有哪些书是没有阴暗面的?!

按这样的逻辑,这个世界上一半以上的文学作品,都是有问题的,都是“毒草”,都得斩草除根!

呜呼!悲哉!

这个世界怎么了?!

儿童文学进入校园,确实需要审查,但要由权威机构和资深阅读推广人来审查,而不是少数文学常识(可能)缺乏的人来审查。

把不适合的书甄别出来,把真正的好书推荐给孩子们,是出版机构、老师、阅读推广人(当然也包括懂文学的家长)责无旁贷的事。

正面地讲,在为孩子们选择书籍,为他们播撒高贵的精神种子的书籍时,要遵循三个方面的原则:

一是适合儿童的儿童经典;

二是适合儿童的现代经典;

三是适合儿童的中外经典。

“非常赞同李庆明先生的观点,推荐给儿童阅读的书,一定要慎重。努力让孩子在有限的时间里读更多好书。“读好书的前提是不读坏书,好书再多也嫌少,坏书再少也嫌多。”(叔本华语)

判断一本书是好书还是坏书,要从整体考量,也从局部判断。不同的出版社的图书,版本,内容、翻译都会有所差别,不能确定被投诉的《伊索寓言》版本是否是大家常规看到的。市场上确实存在“挂羊头卖狗肉”的图书,家长要注意挑选合适的版本,并通过正规渠道购买。

当其他家长遇到书中有不合适的内容时,家庭中可以内化处理这类事件的方法是什么呢?

家长对孩子的“接纳和轻推”

故事中有正义也有邪恶,孩子们并不是不能接触负面的元素,更关键的是,接触后,他们从中得到了怎样的思考?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道德认知水平发展的水平是不同的,在不同的阶段,家长需要给到孩子合适的推力,这在心理学上是“接纳和轻推”。比如家长在陪伴他们阅读时,如果能引导他们思考得深入一点,“反派”也并不是那么可怕的存在。

家长首先要接纳孩子在这个环节的状态,然后轻轻地推一下,看他能不能往前走一走。

比如在和低年龄小朋友讲到两难选择的故事时,孩子的选择可能有各种千奇百怪的理由,不要轻易用成人的价值观去判断孩子的选择是对是错。每次他在陈述理由的时候,轻推孩子去想一想:有没有其他的可能性?

这时,家长的轻推可能会帮助孩子思考:“我做的这个选择。是不是有合理的部分,也有不太合理的部分。是不是我没有做的那个选择也有合理的部分,而不是像我认为的那样,全盘的不对?”这时的思考是帮助他们成长的重要环节。

你会发现孩子有的时候若有所思,有的孩子则会反应出来不认同,他觉得他的选择就是对的。“轻推”的意思就是家长推一推试试,推得动就推,推不动就下次再推。

在轻推之前,接纳是非常重要的。

什么是接纳?家长无论是给孩子讲故事还是跟他讨论问题,孩子说的所有的话,家长要先接纳。

比如说海因兹偷药的故事,孩子可能就直接反馈:“我觉得他应该去偷药。”这时候家长的正义感就出来了:“偷是不对的!为什么你要让他去偷呢?”这样就没法聊了,孩子要么选择沉默,要么猛烈地辩论,这都不是良好的沟通状态。

那家长正确的反馈是什么呢?比如孩子就是认为:海因兹应该去偷药。家长先肯定他的答案:“你做了一个非常迅速的判断。”第二步是轻推孩子做更深入的思考:“那你能接下来讲一讲为什么你觉得海因兹偷药是对的吗?”

家长接纳这个观点,并不意味着认同,只是接纳孩子的想法。然后接下来我会再继续进行谈话,谈话要继续进行下去才是有效的、有质量的亲子沟通。没有接纳,后面的轻推就无法进行。

接纳,就是孩子抛过来的所有话题,都以‘嗯,是的呢’开头来回应,先承接,再提问或者分享,让谈话源源不断地进行下去。

无条件积极关注,就是任何时候,都对孩子行为中好的部分进行肯定,这里最重要的是,你能够第一时间、敏锐地发现到孩子积极的部分。

家长还有一个比较容易犯错的地方,家长把这个问题抛出去之后,孩子没有给反馈。这个现象很多时候出现在相对比较偏内向的小龄孩子,或是年龄比较大的孩子正在经历二元对立的认知向一些灰度认知过渡的时候。

这时,孩子可能也在思考,两者都有道理,该选什么呢?这是积极的状态,家长要耐心等待,给他们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等到他给你一个反馈,这个时候家长就可以有机会就孩子的反馈再做接纳和轻推的步骤。

这是家长可以做的部分,但是在这次投诉事件中,家长用一个比较极端的方式,把在家庭里可以处理的事件外化了。

这位家长认为,《伊索寓言》给孩子留下了极大的心理阴影。但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仅凭一个故事、一篇文章,是很难去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的。

“心理阴影”实际上是一个非常重的词。即使是一个中学生,在看书时通过自己的想象要把自己吓出心理阴影这件事,还是相对比较困难的一件事情,或者说是小概率的事件。

所以很多时候可能是父母,基于对孩子的爱,然后他会把这一部分的事件有一个夸大。或是把自己的感受转移到孩子身上;也有时候,家长是很无奈的,无力应对孩子成长中遇到的所有问题,这都是可以理解的。

科幻小说家郝景芳也曾在文章《孩子到底能不能看打打杀杀的动画片》中提到:“孩子什么时候长大呢?就是在抽象的妖魔鬼怪消失的时候长大。长大的过程中,恐惧与勇气逐渐抽象化,体现为一种心境、一种感受,而不再是一个怪物、一个人。所以我们不用害怕童话里打打杀杀,只需要让孩子有成熟、懂得抽象的心智。我们也没有必要将孩子圈在一个只有甜蜜美好的幻想世界里,那样是拖延他生成面对现实的勇气。”

孩子会成长,小小树苗也能经受风吹雨打,或许家长可以给予他们更多信任,稳稳接,轻轻推,做孩子成长路上的支持者,帮助者。

-END-

▍来源:网络。

▍声明: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