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乐与责任并重,让孩子学会为自己负责

鹰哥爱写文 2024-06-07 05:29:38

​《接纳孩子的不完美》作者:海蓝

​上一节我们讲述了“865轻松教子法”的具体内涵,那从这一节开始,我们就结合案例,一起看看如何在亲子问题中运用这些方法。这一节,我们先来说说如何处理好爱的边界问题,让孩子既感受到爱意,又不过度骄纵,自己承担起学业、生活和人生的责任。

教育的角色错位

当下有个很有意思的社会现象,那就是,家长成了教育战场上的主力军,孩子们反而退居二线,成了旁观自己命运的“吃瓜群众”。比如,我们可以看到,小到兴趣班的选择,大到学校的规划,主力选手都是家长,教育似乎变成了家长之间的一场比拼。

但这样一来,问题也随之出现。比如,很多家长发现,自己劳心费神,给孩子准备了好学区、好学校、好老师、好环境,可孩子却对学习毫不上心,连个作业都不好好写,必须家长催着、看着、检查着。更有甚者,孩子连作业内容都一脸茫然,因为他们知道,爸妈一定会化身为作业“情报员”,第一时间打听到作业内容的。

为此,不少家长在朋友圈大吐苦水:“这哪是给孩子留的学业测验,分明是留给家长们的功课任务!”“小时候当孩子写作业的,和长大后当家长写作业的,是同一批人。”

面对这种教育的角色错位,我们也不禁反思,到底是哪里出问题了呢?为什么我们小时候,家长不闻不问,我们还能努力学习,今天我们家长掏心掏肺,孩子却毫不走心呢?先别急,海蓝博士就接待了一位有这种困惑的妈妈,下面,就让我们跟随案例,看看海蓝博士是如何运用“865轻松教子法”,解决这个亲子难题的。

派派妈妈的苦恼

案例的主角是一个8岁的二年级小学生,名叫派派。派派从小生活在一个宽松愉快的家庭氛围之中。派派妈妈是一个开明且有爱心的妈妈,她一直坚持要给孩子无条件的爱和自由,养育孩子的目标,也是将孩子培养成一个能够自我负责、自食其力、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能独立处理、平静淡定的人。

为此,派派妈妈给足了派派尊重、信任和接纳,比如,当同班同学只有周末才可以玩游戏时,派派却每天可以玩一个半个小时。

一直以来,派派妈妈觉得自己把孩子培养地还不错,直到二年级的期中考试,派派是班里唯一一个语文不及格的孩子,换句话说,就是班里倒数第一。在看到成绩的那一刻,派派妈妈心里咯噔了一下,但还是稍稍整理了一下情绪,故作镇定地对派派说:“没关系,妈妈依然非常爱你。我相信,你下次一定会考好的,我对你非常有信心。”

但其实说这些话时,派派妈妈的内心充满了失望,情绪更是濒临崩溃。孩子成绩的倒数,仿佛是对她教育方式的“啪啪”打脸,她不禁开始自我怀疑,“是我的教育方式出问题了吗?是我对孩子管教不严,过于溺爱了吗?”

原来,派派平时语文就不好,语文老师一直觉得是派派妈妈对派派要求太低了,让她一定要提高标准。可这种高压式的教育,又和派派妈妈的教育理念严重不符,所以她一直“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可这次考试,让派派妈妈的心态彻底崩了。

派派妈妈的这种自我怀疑,其实在很多妈妈身上都出现过。很多妈妈起初是不主张“鸡娃”的,只是希望孩子度过一个快乐无忧的童年,可看到别人家同龄的小孩已经诗词书画全面发展、编程英语一个不落时,哪个当妈的能坐得住呢!于是,很多妈妈无奈加入了“鸡娃”大军。

派派妈妈的第二个困惑,是自己是否对孩子过于溺爱,让孩子变得无法无天。比如,派派每天可以玩一个半小时游戏,明明已经比同班同学多了很多自由了,但他仍然不满足,不仅希望妈妈把平板的密码告诉他,还要求自己决定什么时候写作业、什么时候玩游戏。可事实是,玩游戏的时间一分没少,写起作业来却总是讨价还价。

经此一事,派派妈妈也开始疑惑,是不是给派派的自由过了火?爱和自由的边界与尺度到底在哪里呢?给孩子“无条件的爱”,意味着我们要无限降低对孩子的约束底线吗?

爱得太多,让孩子失去了自我负责机会

带着这些困惑,派派妈妈带孩子找到了海蓝博士。听完派派妈妈的描述,海蓝博士一眼就看到了问题所在,那就是派派妈妈把握不好爱的边界问题,对自己要求太多,对派派包办太多,让他失去了对自我负责的机会。

虽然爱是疗愈一切的力量,但健康的爱一定同时包含着爱与边界。没有边界的爱就是溺爱,溺爱的结果就是伤害。

通过“865轻松教子法”,海蓝博士指出,派派妈妈和孩子都需要学会的,是自我负责的能力。

首先,派派妈妈要为自己的情绪负责。看到孩子考得很差,明明自己已经崩溃了,却还要强装镇定,这不仅是自欺欺人,也是对孩子的欺骗。好比我们嘴上说着“妈妈相信你”,但其实心里并没有相信,嘴上说着没有失望,脸上却难掩失落。

当然,我们并不主张发泄情绪,但也要合理地表达情绪。比如,我们可以说:“妈妈看到你虽然没考好,但没被这个事儿搅扰,妈妈很高兴。可妈妈心里挺难过的,你是全班最后一名,我真的很失望,你觉得妈妈该怎么办呢?”

你看,不骂不打不吵,也不讲空泛的大道理,而是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感受,同样是可行的,而且这很重要。

其次,对自己负责还意味着派派妈妈要坚定自己的养育目标,不要被外界的声音和世俗的“成绩标准”所困扰,也不要把孩子的成绩不好归咎于自己,特别是产生自我怀疑,觉得自己不是个好父母,觉得如果自己再努力一点,孩子也许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了,这是很多妈妈的通病。

父母要明白,养育不是包办。很多家长大包大揽,为孩子做这做那,无形之中剥夺了孩子自主做事的能力,剥夺了孩子自己尝试和探索的空间,也剥夺了孩子为自己人生负责的机会。

所以,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厘清责任,第一个要厘清的,是父母的责任。要弄清楚在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哪些环节是父母的责任?比如,孩子对绘画表现出浓厚兴趣,那为孩子请辅导老师、带孩子参观绘画展览,形象地说,就是给孩子搞到入场券。

第二个要厘清的,是认定孩子日常学习生活中,哪些环节是孩子自己的责任,然后培养和帮助孩子学习自我负责,比如按时上学、高质量完成作业、自己整理书包,等等。当遇到问题时,首先问自己,这是家长的责任区域,还是孩子的责任区域,抑或是双方共同的责任区域。

此外,对自我负责还需要派派妈妈放下对孩子未来的担忧,充分地相信他。和很多父母一样,派派妈妈将孩子的未来扛在自己肩上,担心自己教育不好,让孩子将来一事无成,毁了他的一生。

于是,很多父母担当起孩子生命的“指挥官”,为孩子各种谋划布局。其实,孩子有自己的人生,未来如何是他自己的责任和功课。父母与其做指手画脚的“指挥官”,不如做孩子身后的“守护神”。我们只需要告诉孩子:“爸爸妈妈非常爱你,你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努力去做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事,努力做更好的自己。”

而对于父母而言,父母也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努力做自己。当父母真实地做自己时,就会有力量,有力量的父母,才能培养出有力量的孩子。

更高级的母爱是放手

我们都想培养一个具有自我负责能力的孩子,但自我负责的能力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孩子自己练出来和做出来的。

一开始孩子可能会踉踉跄跄、勉勉强强,但跌跌撞撞恰恰是成长的一部分。今天的家长,总喜欢直接告诉孩子正确答案,无形之中剥夺了孩子自己探索和尝试的机会。只有经过孩子自己思考、探索和尝试的方法,才会内化于心,成为他自己的能力。

海蓝博士提出,学会让孩子自我负责,最重要的是让孩子自发自愿,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最有效的教育不是全方位的包办代替,而是教会孩子自我驱动和独立探索的能力。家长要鼓励孩子自己做决策,比如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课程,甚至参与到日常学习计划的制定中来,让他们自己安排作业时间、自己检查作业,让其成为孩子自我管理能力的一次次小实践。

很多父母想不通,为什么自己为孩子付出一切,却养育不出感恩的孩子?孩子不感恩,不领情,原因也是父母包办太多,给予过度。孩子一要就给,一闹就哄,无条件的满足孩子的任何要求,让孩子觉得得到任何东西都是理所应当的。

当不需要任何付出就可以得到一切的时候,他们当然不会珍惜,只会觉得你给的一切都是应该的,是不需要感谢感恩的。这样毫无底线的给予和退让,不但让孩子失去了锻炼和成长的机会,也会让他们养成任性蛮横、无理取闹的性格。就像案例中派派对游戏时间不但不感恩,还变本加厉,就是如此。

然而,父母可以包容孩子的无理取闹,但社会却不会,等到有一天他走向社会之后。任性和蛮横就会让他在这个世界上碰壁,甚至吃苦。

因此,海蓝博士建议,可以给予孩子,但一定要制定规则。比如游戏时间要自己去挣,工作日不玩游戏,时间可以攒到周末一起玩,这个过程也是培养他对自我负责的过程。

父母不要怕孩子受苦,要学会放手,让孩子为自己的人生负责,让他自己去经历人生的风雨,让他在风雨中变得更加坚强、更加独立、更加果敢。

听到海蓝博士的建议后,派派妈妈重新梳理了自己的情绪,重新回顾了自己的养育初心,重新制定了自己和孩子的责任范围。她和派派的感情变得更好了,孩子在得到母亲真实的情绪反馈后,也开始对自己学习负责。他变得积极主动,语文成绩从不及格变成了良,数学更是得了优,成了班里的第三名。

虽然派派问题解决了,但仍有许多的“派派妈妈”还在过度包办中迷惘,希望海蓝博士的方法,可以帮你打开一扇教育的窗。从“我为你铺路”到“你为自己领航”。这场教育转型虽然很艰难,初期可能也会遇到孩子不适应、家长放手难的挑战,但长远来看,它播种下的自我驱动力、创造力和责任感,将是孩子未来人生路上最宝贵的财富。

0 阅读:13

鹰哥爱写文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