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在汉中称王,办完这件事,刘备决定返回成都。对于谁留下来镇守汉中,大家议论颇多。汉中虽然是一个郡,但在大家的心中的地位跟荆州不相上下,汉中与荆州如同益州的两个臂膀,按照诸葛亮为刘备设计的方案,它们未来是出击曹魏的两只铁拳,必须挑选一个与关羽旗鼓相当的人镇守这里。众人心中人选都是张飞,就连张飞本人都觉得自己是不二人选。在刘备宣布留守汉中的将领以后,所有人都是为之震惊,刘备并没有在张飞,赵云,黄忠之间物色人选,还是选择了魏延,这个任命出乎所有人意料,诸葛亮当初可是要直接斩了魏延的。魏延从牙门将军被刘备加封改任为镇远将军,兼任汉中郡太守,汉中所有的重要军政事务都由魏延来负责。
刘备也深知,重用魏延有些人心里肯定不服,所以刘备有意力挺魏延。离开汉中前,刘备搞了个群臣聚会,会上专门把魏延叫到跟前,刘备故意当着大家的面问魏延:“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魏延气壮山河地回答:“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刘备也是欣慰地表示认同,而魏延对汉中的豪言壮语更是感染了大部分人。
刘备提拔魏延确实让人出乎意料,曹操用人虽然不像刘备这样,但是必要的程序还是要讲的,越级提拔是孙权的家常便饭,而现如今刘备也是效仿了一回。对于刘备做出这个重要决定的深意、历来也有较多猜测,有人认为这表明刘备不仅防范诸葛亮,连关羽、张飞都防范、提拔新人,目的是培养和强化绝对听从于自己的势力。这样理解、表面上看似乎有一定道理,毕竟这一决定完全出自刘备自己的想法,又是那么让人不可思议。对于一个刚刚上位的王者来说,对于拉山头,搞派系一般不允许出现,至少表面上要这样,最精明的“老大不是如何防范和算计“老二”,而是根本不允许存在“老二”,从权力平衡的角度看,刘备重用魏延大概就是出于此意吧。
但是,真实的情况恐怕并没有这么复杂。汉中确实太重要了,刘备善于识人,他了解每个部下的优点和缺点,张飞是自己的结拜兄弟,作为一名将军,常年跟随自己征战,资历、威望以及忠诚度没有任何问题,但现在需要的是有勇有谋的帅才,有的人永远是将才而非帅才,同样都很勇敢,同样能打硬仗,在刘备看来,张飞有那么些头脑有些简单,而魏延就灵活得多。有人也许不同意这样的看法,因为张飞不行,还有赵云,还有黄忠。其实,赵云、黄忠也都不合适守汉中。
先说赵云,刘备不存在不信任赵云的问题,但汉中仍然不能交给赵云去守,因为刘备暂时还离不开赵云。赵云追随刘备的时间很长,仅次于关羽和张飞,立下的功劳也很多,不亚于关、张二人。赵云在刘备身边从担任主骑开始,负责的都相当于刘备中军的角色,长坂之战中有人认为赵云已投敌,被刘备当场严厉呵斥,因为刘备深知赵云对自己忠心耿耿。关羽在外,张飞镇守另一处要地巴中,作为相对机动的兵团,赵云所部是益州的总预备队。
至于让黄忠镇守汉中,也不太合适。黄忠和魏延虽然都是降将出身,但魏延追随刘备时地位较低,他的个人事业可以看作是从刘备这里开始的,而黄忠是以曹操所授高级将领裨将军的身份投降的,这其中有着微妙的区别。刘备即使不介意,也得考虑手下众人是否会多心。还有一点,黄忠此时年纪有些大,虽然史书没有记载黄忠出生于哪一年,但刘备称帝一年后黄忠就因病去世了,推测起来他的年纪已经不小了。
刘备留魏延守汉中,考虑的应该只是各位将领的实际情况,在张飞、赵云、黄忠等都人无法分身或不太合适的情况下,只能提拔魏延,除此之外没有什么更深的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