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概念是如何被人类所理解、在大脑中是如何进行表征一直以来都是认知语言学领域所研究的重点课题。
而隐喻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常用于表达主旨与载体间的相似性,在人类日常生活、思维、语言、行动以及理解抽象概念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据具身认知理论的兴起与发展,人们在关于抽象概念是如何被理解,如何被表征在认识论上也迎来了重大转变。
抽象概念的理解与习得需要借助于人们自身的躯体经验。
即以具身概念和感知运动经验作为基础,并运用隐喻作为内在心理机制构建该过程,进而才能更加有效的使人们理解与习得抽象概念。
同时也有学者提出,人们对自身身体和容器的认识,进而所形成的容器概念,也是有助于人们对其他抽象概念理解的主要因素之一,对人们自身概念系统的形成具有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隐喻不仅在语言学领域中作为重要研究课题,心理学家们也开始更加关注对概念隐喻的研究,其中对空间隐喻、隐喻映射关系等方面尤为突出。
据相关研究表明,情绪概念在空间垂直概念上,存在隐喻联结,表现为“积极情绪概念在上、消极情绪概念在下”。
且存在着双向映射的关系,垂直空间感知的判断会受到情绪概念加工的影响。同时在空间水平概念上,也有学者证明,可以通过“左”,“右”来对情绪概念进行表征。
同样权力在空间垂直概念上、大小概念上也都存在着隐喻联结。
而根据现在已有的相关研究来看,针对容器隐喻概念的研究较少,且极少会拓展出新的抽象概念与容器内外隐喻联结的相关研究。
我国学者对容器内外隐喻进一步研究表明,亲属概念词汇存在与容器内外隐喻连接,表现为“血亲词-容器内,姻亲词-容器外”。
在道德概念与容器内外隐喻联结上,也有相关研究表明存在着隐喻联结,且映射关系为双向映射关系。
目前我国关于内外向人格特质的容器内外隐喻研究尚未涉及,已有的关于容器隐喻大多是在亲属词、道德等方面上,在内外向人格特质方面仅仅是在内隐态度上有相关研究。
通过以上研究可以发现,心理学家们更加关注人们是如何运用隐喻概念来进行理解和运用抽象概念的。
并在进一步证明抽象概念与隐喻概念的心理现实性、映射方向以及对感知判断的影响等。
那么是否可以进一步探讨内外向人格特质与容器隐喻之间的关系呢?二者之间是否存在着隐喻联结,映射方向是如何呢?
鉴于此,研究将通过三个研究(四个实验)系统的、深入的对内外向人格特质的容器内外隐喻进行研究与探讨,旨在内外向人格特质与容器内外隐喻是否存在隐喻联结。
其映射方向是单向还是双向,具有倾向和典型内外人特质的人群在社会活动方位中的感知与内外抉择的影响。
研究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开展:
①内外向人格特质的容器内外隐喻是否具有心理现实性;
②内外向人格特质的容器隐喻映射的方向性;
③具有倾向和典型性内外向人格特质的人群在社会活动中对内外方位的感知与抉择的影响。
研究一,同时启动不同内外向人格特质词汇与容器图示(内外向人格特质词汇呈现在容器图示的内部与外部)。
要求被试对呈现的词汇进行属性判断,探讨内外向人格特质是不是通过容器内外隐喻进行表征的。
研究二分为两个实验,启动不同概念,要求被试做出反应。研究内外向人格特质词汇的容器内外隐喻表征是不是对称的。
研究三,筛选出具有倾向性和典型性的内外向人格特质人群,要求被试选择出适宜的日常生活与社会活动中的内外方位。
考察内外向人格特质对社会活动中的内外方位有怎样的影响,具体是如何表现的。
一、内外向人格特质的容器内外隐喻的心理现实性
容器隐喻中提到的隐喻个体通过运用具体的、熟悉的、形象的事物来表征抽象的、陌生的、复杂的概念。
而容器隐喻作为具身隐喻的一种,更是通过个体对自身的理解、学习、具象等方式去构建与习得其他复杂、抽象的概念。
个体在成长的过程中,往往是先通过对自己身体的了解、学习、认识,并且形成具象化的意向图示,并通过借助这次已有的感知觉经验来解与习得陌生概念。
内外向人格特质的容器内外隐喻就是指个体倾向于将自身的身体、人际关系、社会活动、行为方式等视作为一个容器。
在该容器中,有内外两种方位、边界和进出渠道等以此来进一步理解自身的内外倾向性的人格特质。
从语言学上来看,内外向人格特质的“内”“外”已经是通过容器的内外方位进行表述了。
那么是否可以从认知的角度进一步的探讨通过容器内外方位进行对内外向人格特质的表征呢?
研究一的实验通过Stroop实验任务的变式来探讨无意识条件下内外向人格特质的容器内外隐喻的心理现实性。
明确要求被试对呈现在容器图示内外方位的内外向人格特质词汇进行识别与判断,结果表明,内外向人格特质与容器内外方位之间显著的交互作用。
即内向词在容器内的反应时显著快于外向词在容器内,外向词在容器外的反应时显著快于内向词在容器外。
根据冲突反应理论对此进行阐述,即当个体在面对两种刺激同时出现时,如果两种刺激的效价是一致的,那么就会加快个体的加工效应。
如果不一致,那么就会对个体的加工造成干扰,也就是说在一致条件下的反应时会显著比不一致条件下的反应时快。
结合研究结果,表明内外向人格特质与容器内外隐喻存在联结,表现为“容器内-内向人格特质”“容器外-外向人格特质”。
进一步的论述了隐喻具有普遍性这一观点,抽象的内外人格特质亦是可以通过具身隐喻中的容器隐喻进行表征,进而可以更加深入的理解该概念。
二、内外向人格特质与容器内外隐喻映射的方向性
研究二旨在探讨内外向人格特质与容器内外隐喻映射的方向应。
参考语义启动范式,分为两个实验,研究二实验一,考察内外向人格特质词汇启动,是否会影响被试对容器内外方位的认知。
研究二实验二,考察容器内外方位概念启动,是否会影响到被试对内外向人格特质的识别。
内外向人格特质对容器内外方位识别的影响
研究一证明了内外向人格特质与容器内外隐喻存在心理现实性,但是具体是怎样表现的,映射方向如何,还有待研究。
对此,研究二通过两个实验进行了讨论,实验一选取出的内外向人格特质词汇材料是结合王登峰对我们人人格特质词汇研究和现代汉语频率词典。
在实验中,先是随机呈现内外向人格特质词汇,随后呈现容器图示和字母,让被试对呈现在容器内外方位上的字母进行识别。
以考察在内向人格特质词汇启动时,被试识别容器内的字母是否显著快于容器外的字母;在外向人格特质词汇启动时,被试识别容器外的字母是否显著快于容器内的字母。
对实验数据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字母呈现位置的主效应不显著;内外向人格特质词汇启动的主效应显著。
表现为在外向人格特质词汇启动后,被试对容器内外方位的反应速度显著快于在内向人格特质词汇启动后,被试对容器内外方位的反应速度。
内外向人格特质与字母呈现位置的交互作用显著。
通过进一步的简单分析表明,当被试加工了内向人格特质词汇后,对字母呈现在容器内的识别速度显著快于对字母呈现在容器外部的识别速度。
当被试加工了外向人格特质词汇后,对字母呈现在容器外的识别速度显著快于对字母曾现在容器内部的识别速度。
研究二实验一的结果表明,当被试对内向人格特质词汇进行加工时,激活的内向人格特质词汇会自动与容器内部建立联结,所以当字母出现在容器内方位时,被试的识别速度更快。
同样的,当被试对外向人格特质词汇进行加工是,激活的外向人格特质词汇会自动与容器外部建立联结,所以当字母出现在容器外方位时,被试的识别速度更快。
因此,本实验表明内外向人格特质词汇会影响到容器内外方位的识别。
同时实验结果也表明,内外向人格特质词汇主效应显著,被试对外向人格特质词汇加工时所产生的联结强度更加强于被试对内向人格特质词汇的加工强度。
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当代家庭、学校、社会教育所形成的潜意识作用,内外向人格特质并无好坏之分。但是当代各方面教育和社会需求,对外向型人格特质的喜爱度更高。
另一方面可能是在实验中出现的额外变量的影响,如被试的人格特质特征等。
内外方位对内外向人格特质容器隐喻表征的影响
跟据概念隐喻理论,可知隐喻的映射方向可能是单向的,也可能双向的。
Lakoff和Johnson提出,隐喻的映射是单向的,之后Ludlow等人陆续提出异议,认为隐喻的映射是双向的。
研究二实验一已经论证了内外向人格特质词汇的启动会影响被试对容器内外方位的认知。那么容器内外方位启动是否会影响被试对内外向人格特质的认知。
参考语义启动范式,先呈现容器图示和字母,随后呈现内外向人格特质词汇,要求被试对内外向人格特质词汇的属性进行判断。
考察在启动容器内部时,是否会与内向人格特质词汇建立联结;在启动容器外部时,是否会与外向人格特质词汇联结。
根据被试反应时间的长短,考察容器内外方式是否会影响被试对内外向人格特质的理解。
对实验数据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字母呈现位置主效应不显著,内外向人格特质词汇主效应显著。
表现为,被试对识别内向人格特质词汇的反应时显著短于被试对识别外向人格特质词汇的反应时;内外向人格特质词汇与容器内外方位交互作用显著。
通过进一步的简单分析表明,当启动容器内部方位时,被试对内向人格特质词汇的识别速度快于外向人格特质词汇。
当启动容器外部方位时,被试对外向人格特质词汇的识别速度快于内外人格特质词汇。
研究二实验二的结果表明,当被试在对容器内部方位加工时,更容易激活与容器内部一致的内向人格特质词汇,容器内部方位会自动与内向人格特质词汇建立联结。
所以会呈现出被试对内向人格特质词汇识别的速度快于外向人格特质词汇的识别速度。
同样的,当被试在对容器外部方位加工时,更容易激活与容器外部一直的外向人格特质词汇,容器外部方位会自动与外向人格特质建立联结。
所以会呈现出被试对外向让那个特质词汇速度快于内向人格特质词汇的识别速度。
同时研究结果也表明,内外向人格特质词汇存在主效应,无论是容器内部还是容器外部都能够较强的激活与内向人格特质词汇的联结。
一方面可能是容器图示呈现后容易激活个体对自身内部的思考,从而更加容易激活内向人格特质词汇,促使被试对自我进行联结。
另一方面肯能是在实验过程中存在疲劳效应、练习效应等影响因素。
综合研究二的两个实验来看,内外向人格特质与容器内外隐喻存在双向映射关系。
内外向人格特质对容器内外方位偏好的影响
在房间内选取两个对应的位置,一个在房间内部(容器内部),一个在靠近房间出入口处(容器外部)。
在两处分别放置一套桌椅和10个内外向人格词汇,告知被试需要完成两个任务,一个任务为:
进入到房间后,在分别体验不同的方位后,根据自己的偏好选择出最适宜自己的位置,另一个任务为:
在选择完位置后,从座位上10个内外向人格特质词汇当中,选择出3个和自己最匹配的人格特质。
观察被试所选择的位置,以及被试自身的内外向人格特质倾向性,探讨内外向人格特质是否会对容器内外方位的选择和偏好具有影响。
实验结果表示,被试在选择自己喜欢和适宜的方位时,会受到内外向人格特质的影响。
表现为具有倾向性和典型性内向人格特质的被试倾向于选择容器内部方位,而具有典型性和倾向性外向人格特质的被试倾向于选择容器外部。
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内向性格的被试群体更加倾向于关注到容器内部,如自身、内省等,而内向型人格的被试群体更加倾向于关注到容器外部,如他人、环境等。
另一方面也能是由于容器内部往往会给人一种更加安全、稳定、安静等感受,这正是内向型被试群体所特有的特质和行为方式。
而容器外部往往会给人一种热闹、挑战、冒险等感受,这也正是外向型被试所特有的特质和行为方式。
综合三个研究来看,结果表明,内外向人格特质与容器内外方位之间存在着隐喻联结,且映射方向为双向映射,同时内外向人格特质对容器内外方位的选择和偏好具有一定的影响。
研究不足与展望
首先,内外向人格特质可以说是每个人都具备的,但是具有典型性和倾向性内外向人格特质较少,难以筛选出适量的被试群体。
所以研究一和研究二并没有进行对被试的筛选,由此可能会导致具有典型性和倾向内外向人格特质的被试对实验结果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虽然在实验前期对被试进行了自评的内外向倾向,但是不能够准确的避免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在日后的实验中将尽量避免这一不足。
其次,实验材料均是以静态词语的方式呈现,难以避免不同被试对内外向人格特质词汇属性的判断有所不同,即使前期进行了材料的评估。
但单一的实验材料还是会影响到实验结果,因此在日后的研究中,尽量拓展实验材料,可以从静态到动态,文字到图画等作为实验材料。
最后,研究三作为现场情境实验,是对现场情境加以了控制,并不是真实的现场情境,一方面难以满足真实情境的需求。
另一方面限制性的现场情境实验仍有诸多额外因素的干扰,如女生会考虑安全性问题、男生以方便因素为主等。
因此在日后的研究中,一方面尽可能的控制好额外变量,另一方面尽可能的还原真实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