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提示】综上所述,这是我对人类社会行为规范不断坠落的观点。虽然凡是用语言表达出来的都不可能是真实存在的现象本身,但至少是人类认知的最美丽的花朵(人类认知史上最浪漫的浪花),正是因为这种不断引导人类文明滑向深渊边缘的不可持续的趋势,倒逼人类不得不反思所谓文明之路,从而开启抛弃文明重归愚纯:就是回归人类纯朴天然,任然自性。
这就是圣人之道给人类指出的方向:道之华,愚之始。能看到道的思想在世界上广泛传播,正是为人类“摆脱泥淖,走向未来”的道路
【视频版】
【文字版】
一天一分钟一句道德经。今天我继续给大家分享老子道德经第三十八章接下来一句“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前识者,综上所述,也就是上述关于道德仁义礼智信……之类的这些说法,这一课的总结。
道之华,道的花朵,华丽的外表。是说这些都是人类对客观存在的道的认知的表述而已,并不是道本身,也不是道本质。
愚之始,通向“愚”非文明,文明的相反方向的开始。
综上所述,是人类对大道及其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的表述——语言之花而已,也是人类终极走向纯粹无为生存状态意识觉醒的开端。
【不充说】
第一,前识者,这样简单的文字,你细看居然有很多的争议,在我看来咸是龌龊。
前识者,就是“综合上述”,“如前文所言”,不接受任何反驳,凡是不这样理解的肯定是,要么因为对前文的“上”及“下德”理解有误。因为所谓“上述”或者“前文”就是指这些观点和论述。准确滴说就是这些——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
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上礼为之而以为应。
若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故
失道而后德,
失德而后仁,
失仁而后义,
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此处,“上”就是形而上,或曰“定性”,或曰“概念的内涵”,或曰“大概而言”,或曰“从概念来说大致是…”。
下,与“上”对应。形而下。或曰“概念的外延”或曰“定量”包括范畴之范围,具体之列举。
我这里唯一不能确定的是“是不是每一个概念都有一个如“礼”一般的进一步的解释或曰论述。模拟“若莫应之……而乱之首”,杜撰一份。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若“有以为”了就很可能导致社会的混乱。“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奸邪行天下……
凡不如此理解这三个字的人,都是没有读懂道德经的。
第二,综上所述,所谓"道德仁义礼"都是人类对客观存在的道的认知的表达(华,花朵而已,朴实无华),也是人类废弃大道基本原理,走向愚纯社会(愚,朴实无华,纯真本然天性)的开始。
华,文华的华。纹,为自然天然之纹理。华,则为人为粉饰装饰之软装。犹画也,犹雕梁画栋。华,又可理解为“花”。华而不实。就是说华/花是花,不是每一朵花都能结出丰硕的成果。
综上所述都是道之花。
华,化也。道之华,就是担心化身万物,隐匿其中,道化为宇宙时空天地及天地之间万事万物之德之形。
道之华,而不实。这里具体是指上述论述都是我(一个人类)对人类社会行为规范的一些粗浅认知的胡乱的一阵表述。
犹“道可道非常道”第二个“道”。
尽管这些信息交流活动犹这个“道2”。
第三,愚,先天,自然,天然。愚在老子这里,是与文明相对应的概念。

【AI作文】
1. 前识者
“前识”在这里指的是先于事物发展而预设的见识、预见或者是先入为主的观念。这种观念往往是凭借主观臆断或者是以往的经验而形成的,没有真正依据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 道之华
“华”在这里可理解为“华而不实”的“华”,即表面的、虚浮的东西。“道之华”表示这种“前识”只是大道的表面现象,并非大道的本质。
3. 愚之始
这意味着这种先入为主的观念是愚蠢行为或者愚昧认识的开端。因为它偏离了对事物本质的正确认知,容易让人陷入错误的判断和行为之中。
4.整句翻译
先入为主的见识,是大道的表面现象,也是愚昧的开端。
5.述评
道家强调要依据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去认识世界,而不是凭借主观臆断或者先入为主的观念,否则就会偏离大道,陷入愚昧的境地。
前识者,前于识(识神,识念,显意识)者,为,神。故称,道之精华,神者,顺其自然,为而不争,作而不有,得而不持,故世人眼中为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