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道德经0425:第三十八章全新改写。写成两章更流畅。

妍春聊文化 2025-02-19 16:52:35
【前提示】 第三十八章是最长的一章也是最支离破碎的一章,自然就成了最难解的一章。自古以来众说纷纭,竟然直接加上了一句“下德无为而有以为”。所谓“上仁”都是“无以为”了,看起来高一个层级的“下德”竟然是“有以为”。所以,这是乱加妄改,必须毫不留情删除。同时我试着把“礼论”部分单独拎出来,这样就会使主题更加明确,思路更加清楚。读起来也更加顺畅。 我珍重申明这里说的两千五百年前的文字解读与今个衮衮诸君没有关系一点哦。 【视频版】 【文字版】 一天一分钟,一句道德经。今天我继续给大家分享老子道德经第三十八章接下来我们从头到尾串讲一下。首先是文本厘定。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总体抛出本章所讲的内容,德的概念及其相关概念的说明】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 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上礼为之而只为应。 【比较德,仁,义,礼之间的定义和差别。】 若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故—— 失道而后德, 失德而后仁, 失仁而后义, 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是以君子处其实,不居其华。 【插入论述礼的概念,实质,渊源,我们应该采取的态度和行为原则。几乎可以单独成章,疑似讲到德,仁,义,也应该这样。但是不见了。可能是散佚,也可能是被有意减省。其中,“故——”以次双关,既是总体论述的关键部分,也是所谓“礼论”的重要论述。】 故去彼取此。 【全篇结语】 【不充说】 改写从来就是不讨好之事,我也只好勉为其难。我们先把所谓的有关“礼”的论述,权称之为“礼论”的部分拿出来单独成章,主题明确地逻辑清晰地流畅通顺地把主体部分搞搞清楚—— 一,德的基本概念和其历史渊源 德的概念的核心内涵就是发自本心的那样做而不是有意识地要那样做。德的概念外延那就很广泛了,只要不失去或偏离德的基本原则那就是德。 德的基本概念就是无为而且出于本心而不是有意识的行为范式。仁的基本概念就是那样做而且是出于本心不是故意的那样做。义的基本概念是出于真心实意有意识地就是要那样做,不做都不行。礼的基本概念也是为了维护表面的体面而相互迎合/应付的行为。 这样人类社会行为规范的发展就有了一条清晰的越来越悖离道的路线图。“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也就是说失去了道才有德,失去了德才有仁,失去了仁才有义。失去了义才有礼。 我们这里以礼为例深入解析一下这个过程就会发现,关于道的思想体系一旦表述出来公之于众,就意味着这个社会已经到了极为严峻关头,需要重新唤醒人类的道德意识回归到纯朴自然社会理想。 我们要这个大行其道纯朴愚美,不要那些假仁假义虚伪狡黠。 二,礼的基本概念和批判 礼的基本概念的核心就是做一些貌似体面的样子以维护表面的和谐,是核心就是相互呼应把戏唱好。如果一旦有人不配合不按套路来那就挥手打脸直接掀桌子开干。 所以礼是人类在失去了道德仁义之后不得已的无奈选择。所以礼是人类在忠诚信用彻底破产之后的替代品遮羞布,紧接着就是战乱生命涂炭。所以礼是人类祸害的实际上的开端。 所以真正的男人要么是尊道贵德,最起码也是讲仁有义的,而不是讲究那些虚礼的。 【AI作文】 具有上德的人不表现为外在的有德,因此实际上是有道德的;下德的人刻意表现自己不失德,所以实际上没有道德。上德之人顺应自然而无为,并且没有私欲杂念;下德之人顺应自然而无为,但有私欲杂念。上仁之人有所作为但没有私欲杂念;上义之人有所作为且有私欲杂念。上礼之人有所作为却得不到回应时,就扬着胳膊强使人服从。 所以,失去了道而后才有德,失去了德而后才有仁,失去了仁而后才有义,失去了义而后才有礼。礼这个东西,是忠信不足的表现,是祸乱的开端。所谓先知,不过是道的虚华,是愚昧的开始。因此大丈夫立身于淳厚,不居于浅薄;立身于朴实,不居于虚华。所以要舍弃浅薄虚华而采取淳厚朴实。 #花式大拜年#​ #天南地北大拜年#​ #我在岛屿读书#​ #我在头条重逢老友#​ #头条晒图大赛#​ #金价连涨7周后连续“跳水”#​
0 阅读:0

妍春聊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