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道德经0442:反者道之動

妍春聊文化 2025-03-28 17:36:56

【前提示】

最簡單的往往都是最複雜的,就像人們總會說新聞往往都是“字少事大”。

“道之動者反”,這是我們現代話的語法表現順序(語序)。“反者道之動”是①老子時代的語法特徵?②老式風格而已?③模擬的師生問答?

我是為老子操碎了心,想盡辦法哦。所以我模擬的師生問答。推薦給大家[作揖][作揖][作揖]

【视频版】

【文字版】

一天一分鐘,一句道德經。今天我繼續給大家分享老子道德經第四十章,第一句“反者道之動”,本章就三句話。

——道動反,道用弱。

——何為反?

——反者,道之動也。

道的運動方式就是反。

反,反,同返,復也。所以,我一般把這一句理解成“道之動者反”。

這裏的“反”,一個字等於三個字:反,返,復。

反,相反,反向。

返,返回,往返。

復,反復,總是這樣一次一次的重複著同樣的過程。

這三個特點加到一起,就是人們說的,週期運動。

【不充说】

第一個問題,道,運動不運動?道,變化不變化?每當說到這個問題“道的運動”總會有人說。道是不變的。

假設,道就是太平洋裏的水。太平洋裏的水動不動?當然是動的。那它變不變呢?大致說來是不變的——

或者,道的形態是運動的,道的本質是不變的。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唯一例外的就是道。

太平洋的水在“自身特性”以及地球自轉和大氣環流,海陸輪廓等多種因素作用下,做著周而複始循環往復的自身循環運動。如圖。

這樣的作用方式多見,普遍,是這世界宇宙時空天地以及天地之間萬事萬物的共同運動特徵,也是道的運動特徵,或者說是道一手操作的,一般的,普遍的,共同的運動形式。

又如——

老子說過“道最像水”就是說的道的一些存在方式層面的屬性,如,無形或者說隨形,水沒有自身的形狀,它可以隨著容器的形狀而改變自己的形狀;水是流動的,改變其外在的形態而不改變其內在的性質;水存在於大多數事物之中,但卻沒有把萬事萬物都變成水的樣子或萬事萬物自然呈現萬事萬物原本的自己的形態……等等。

所以,老子幾乎全篇都在以水為例來描述道的一些屬性。

還有人說,大氣或曰空氣不是更像道嗎?老子為什麼不用空氣打比方?打比方首先是要形象生動,再就是要彼此契合,恰如其分。在這兩方面,大氣或曰空氣都不如水。

就拿大氣循環來說吧,這張圖所顯示的情況是在地球是平坦的均質的前提條件下,才能形成的理論狀態。但是人們很少真正的體會到這種循環往復的運動的存在,而水不一樣,人們隨便在一個水盆裏就可以製造一個環流系統。

有人說,你可以窮盡萬事萬物的運動狀態,都是如此循環往復的,都是這樣周而複始的,宇宙時空。星辰大海,人類社會,人類自身的生命形態,分子原子基本粒子的運動狀態,但這都是在說萬物的運動。不是說道的運動。

沒錯,這些確實都是萬事萬物的運動。但是這一切都是道一手操作的,因為萬事萬物裏都有道“注”其中。

道存在於萬事萬物中,都是沒有一個天然的獨立的存在形式。萬物是盛放道的器物,也是道的存在方式,存在表象,存在形式——

道就像萬事萬物這樣存在著,運動著。所以,萬事萬物的運動形式就是道的運動形式,道的運動形式就是萬事萬物的運動形式。

這就是我們要講的第二個問題。

【AI作文】

“反者道之动”是老子《道德经》中的一个重要思想。从字面上理解,“反”具有相反、反复、返回等多重含义。

“反者道之动”意味着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这是道的运动规律。它揭示了宇宙万物变化的一种基本模式。例如,盛极而衰、否极泰来,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常常会经历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过程。

在老子看来,道是宇宙的本原和根本规律,“反者道之动”体现了道的作用和运行方式。道不是单向、直线式的发展,而是在对立统一中不断循环和转化。

0 阅读:0

妍春聊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