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鐘道德經0445:第四十章,老子啟源論之一,改寫

妍春聊文化 2025-04-01 17:30:51
【前提示】 這是老子道德經的至關重要一章,因為從格式上來說,很有教科書味。從內容上來說,是老子直逼直達人類認知頂峰的直接證據。 反,是全息的。你甚至可以認為這一個字等於迄今為止人類所謂科學包括且不限於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的全部定理公式方程的總和。 弱,是最典型的形而上,抽象的哲學的範疇。作用形式幾不可見,作用量級微乎其微,作用效果微不足道,所有這些一個字表達之——就是弱。 所謂“一黑二暗三啟源”,也被老子一語道破。 誰能說,這一章不重要。 【视频版】 【文字版】 一天一分鐘,一句道德經。今天我繼續給大家分享老子道德經第四十章,做一個老子啟源論的部分改寫。 道與萬物的運動方式,一個字反,就是周而複始,循環往復的週期運動。 道對萬物的作用形式,一個字弱,就是道從來不決定萬物的形態和命運,而是任由萬物自由自在的按照他們自己的方式成長。 這世界的宇宙時空天地以及天地之間萬事萬物都是在有的集合中產生的,而包含萬物的有卻是從什麼也沒有的無中產生的。 【不充说】 兩句變三句。老子在這裏是講述的三個獨立的問題,並不是強他們之間的內在邏輯關係。 第一個問題是道的運動方式。道之動者反。 第二個問題是道的作用方式。道之用者弱。 第三個問題是宇宙的起源概論。無生有,有生萬物。 第一句,道的運動方式。也是萬物的運動方式,都是一般的普遍的共同的循著同樣的方式來運動的。這種運動的基本屬性就是反,返,復。 第二句,道的作用方式。也就是道作用於天下萬物的形式形態,基本參數和一般效果。歸納為一個字就是弱。作用的形式幾無可見,很是不起眼。作用的量級也是微乎其微,微不足道。作用的效果更是不知道的人根本看不出來。 第三句,萬物起源概論。也就是老子啟源論的基本表述。萬物產生於有,有產生於無。這是從萬物的角度來說,溯源而上的表述。如果從源頭說起,那就是無中生有,有生萬物。 也就是說,第一句,第二句,之間有關係但是沒有語法意義上的關聯,所以,傳統一般句讀為“,”是錯誤的。應該是“。”,或者“;”。如果你採用分號“;”,那麽,下一句也應該是“;”。 反者道之動。 弱者道之用。 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或者—— 反者道之動; 弱者道之用; 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這是老式風格,另一種一般的語序,就應該是這樣的——這可能是語法表達的時代性差異,也可能是老子個人表達的特點,我只是把這類現象表述為“老式風格”(參見我的《識破天經》或者《新道學大綱》等文字,有多處論及)。 道之動者反。 道之用者弱。 無中生有,有生萬物。 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這一句相比較就會發現,與“道之動者反。道之用者弱”之間的差異。“名可名,非常名”有舉例說明,或補充說明,或以此為證的類似意味在其中。而“反者道之動”與“弱者道之用”之間,沒有可以講的通的類似關係。 如“因為反者道之動,所以弱者道之用”。顯然不是很成立。 再比方說,“反者道之動”就好比“弱者道之用”。顯然也不能支持。 所以,用表述前後是“稍作停頓的連續動作的逗號“,”是不合適的。應該使用表示獨立的完整的關係的句號“。”,更為恰當。或者用三者並列的分號“;”,猶現在的許多商務法務文件都習慣於在句末用分號而不用句號。 用逗號,分號,句號,看做一句還是兩句,很重要嗎?請回頭再看看我的《一分鐘道德經》系列小文字的0442、0443、0444及本篇0445。 【AI作文】 循环往复的运动变化,是道的运动,柔弱是道的作用。天下的万物产生于看得见的有形质,有形质又产生于不可见的无形质。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道德经》的翻译和理解,不同的学者和研究者可能会有细微的差别,以上翻译仅供您参考。 #春日生活打卡季#​ #春日领花束#​ #我在头条重逢老友#​ #头条晒图大赛#​ #解放军台岛周边开展联合演训#​
0 阅读:0

妍春聊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