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道德经0426:全都误解了,这不是批儒的总纲要

妍春聊文化 2025-02-19 16:54:55
【前提示】这是我经过多年研究最新得出的结论,原来我一直认为,老子是最早最彻底最尖锐的孔儒批判者,但现在看来我有些冤枉了孔子也看轻了老子。老子的高度超出了我们的想象,老子是用自己的概念体系构建了人类认知人类社会的概念体系和逻辑框架。 【视频版】 【文字版】 一天一分钟一句道德经。今天我继续给大家分享老子道德经第三十八章的一个重要问题,因为重要所以单独再强调一下。 很久以来,我们包括那些顶尖的儒家大家在内的后来人都误会了老子这一章,并不是在批判儒家的仁义礼智信。而只是在概念架构体系等形而上的层面建立了我们人类对人类社会运行规则的认知框架。 人类文明最高最好行为规则是德。尊道行德是为圣人之道,道法自然,人类也应该循着自然纯朴的方向前进。 道德以下还有仁义礼智信之类的低层次低档次的,只不过老子认为道德以下皆为大伪,因为都不自然,都有人为痕迹,都有人类刻意为之之嫌。 【不充说】 如上所述,老子用道德仁义礼五个概念,构建了他自己的人类社会行为规范体系。 道,唯道是从的德,是他所主张的最高的也是最好的人类社会行为规范体系,人类应该也必须沿着这条道(圣人之道)发展才有未来美好的前景,否则就是危途末路。 这就是老子道德经一书的中心思想。 具体说下就是,以道为核心构建人类社会理想模型,但是因为[天]道是这世界的总的运行法则,并不是每一条[天]道都适合人类遵循践行,所以,他做了一些遴选工作总结出来一套完整的适合人类遵行的“天之道”供人类参照执行。 这就是道(大道-天道-天之道)体系的表述。同时老子也解析和批判了道德以下各种规则和各家观点,但老子着重批判的是统治阶级出于维持他们统治的需要而制造的很多似是而非的“说法”(思想理论体系)。也就是说。老子并不针对哪一家哪一派的理论,但是不管是哪一家哪一派只要你的主张有意无意迎合了统治阶级的“说法”那就必须遭到老子无情的批判。 这是老子道德经的一大部分主要内容“批判人之道:不管有意无意人为推动或宣扬的各种伪论:悖离自然而然而加入了人类小心思私货的各家学说”。 同时,所谓“人之道”也不完全是“人造的强加的”。“人之道”的母本是“人道”,但由于“人道”视人类为自然界(客观物质存在)的一部分。同时也承认人性有其天生的不以人的意志而存在的客观性,所以纯粹的自然状态的“人道”只在理论上是存在的,实际上很难独立单纯地成为人类社会的行为法则。所以所谓批判人之道。实际上就是批判人性中那些不理性的任性部分,老子称之为欲。 所以,我以为的老子道德经的中心思想就是在鉴别天道,总结出来一套人类可以模仿践行的“天之道”,同时批判人之道,从而创建了指引人类走向未来的“圣人之道”。 另,史料实证,老子有四五次见过孔子,并进行了深入坦诚的交流。老子也确实也尖锐地批评了孔子的一些思想。 如,孔子觉得古代的礼制很好,也许通过恢复礼制就可以恢复人类社会曾经的光辉。老子和他说: 别做春秋大梦了。创建那一套的人都成死灰,你还指望它能复活? 【AI作文】 我问《道德经》第三十八章是针对儒家的批判吗? 在《道德经》第三十八章中,老子阐述了“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的观点。这里的“仁”“义”“礼”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老子将道、德置于更高的层次,认为当社会逐渐远离道、德的自然状态后,才会出现儒家所倡导的仁、义、礼等观念。在老子看来,这是一种社会道德逐渐沦丧的表现,暗示儒家所倡导的这些观念是在道、德缺失后的补救措施,从这个角度看,有对儒家思想批判的意味但似乎没有针对性,更多的是基于思想体系的差异和共同的人类关怀。【简编有兴趣可以看看另发。】 #我在岛屿读书#​ #天南地北大拜年#​ #花式大拜年#​ #我在头条重逢老友# #头条晒图大赛#​ #头条深一度#​ #马云双任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总经理#​​
0 阅读:0

妍春聊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