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足够的热爱
所以不顾一切地奔跑
当一个孩子有了梦想,会爆发出怎样的内驱力和创造力?
这部6集的纪录片《小小少年》给出了答案。
它聚焦6个分别痴迷于艺术、运动、科技等领域的少年,真实地呈现了孩子们因热爱而发光的故事。
云南的9岁女孩邬刚云,靠着看视频自学舞蹈,被北京舞蹈学院的老师注意到,最终走上了央视的舞台;
男孩陶启泽,不到18岁的年纪就已经在国际大赛上崭露头角,他设计出的机器人连波音飞机的结构工程师都连声赞叹;
痴迷昆虫的11岁男孩殷然,被研究了几十年虫子的香港老警察称为“螳螂领域的专家”。
这些成就,并不是因为他们“天赋异禀”,而是因为:热爱与专注,其实是比天赋更可贵的东西。
生活从不会亏待怀揣梦想的人。
因为,梦想唤醒了内驱力,内驱力成就了梦想。
每个孩子的能量都是无限的,只要有目标有动力去努力做一件事,他们脚下的力量就会远超我们的想象。
02逐梦的孩子
都有智慧引导他们的父母
我们经常说“有梦想的孩子了不起”,其实那些能够支持孩子梦想的父母才是充满智慧的人。
这些小小少年们的父母从事着不同的职业,却有着一个共同点:允许孩子发展“无用的兴趣”,激发孩子的潜质,帮助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教育的真谛不是灌输而是点燃,一万次灌输不如一次真正的唤醒。
那么,父母怎样做,才能唤醒孩子的内在动力呢?
这离不开父母的智慧引导与有效沟通。
11月12日,心智教育体系“为人父母”智慧传播者钟惠妮老师开展了一场主题为“如何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的直播,与心智教育专家招辉老师一起为大家解读案例,其中有一个故事让人深受启发。
有一位妈妈提到,自己4岁的孩子遇到了社交的难题,她不知道该如何引导。
招辉老师和惠妮老师给出了4个要点:
设定清晰的目标,即期望孩子能够独立应对挑战。
通过分享富有启发性的故事,激发孩子的想象力,鼓励其从不同角度思考。
避免直接给出答案,要让孩子在探索中学会独立思考。
当孩子通过努力找到答案时,父母应该及时给予正面反馈,强调孩子的努力与智慧,增强其自信心。
孩子的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父母的智慧引导与正向反馈。
老师们的解读中,每一步都在传递一个信息:
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孩子的内在动力都是他们成长的关键能力。
而孩子天生就拥有内在动力,只等待父母的点燃“启动”。
03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
父母首先要自我驱动
沿着惠妮老师直播的主题一路走来,会发现老师们一直在强调一点:孩子沉迷游戏、不爱上学等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目标。
针对“孩子总是抱怨学习累、作业多,偷懒不做作业”的教育迷茫,老师们指出:这是因为他们还没有一个远大的、值得为之努力的人生目标。
针对“怎么给孩子制定玩手机的规则”的疑问,老师们提议增加孩子的爱好,让他找到更多的生活意义。
为人父母的智慧,来自于“把问题化成机会”的能力。
招辉老师指出,所谓的教育问题都是一个很好的桥梁,可以通过孩子的问题反思自己的问题,从而向内观找到答案,实现自我的成长,成为孩子成长的榜样。
正如心智教育体系一直强调的教育的底层规律——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
孩子的成长,都是基于父母的改变。
在心智教育体系中,我们见证了许多因为父母成长而让孩子重新绽放光芒的例子。
有的孩子从拒绝上学,把自己关在门内玩游戏,到找到心中梦想,开启音乐的学习之路;
有的孩子进入大一后出现重度抑郁和重度焦虑,不得不休学,最终却考上美国常青藤名校康奈尔大学,继续读研深造;
有的孩子在高中时期因适应不了环境改变而辍学在家,最后考到美国的大学,全程自己主导出国事宜。
我们的孩子本就具有如文章开头的小小少年们一般出色的内在动力。
孩子都一样,不一样的是父母。
想要让孩子拥有多彩的未来,父母首先要自我成长,活出绚烂的人生色彩。
包丰源老师历经19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创建了心智教育体系,结合该体系在亲子教育领域的底层逻辑,以及独创的“情志疗法”技术,帮助无数父母走出了亲子教育的困惑,更重要的是,带领他们追溯过往经历,清理阻碍自我发展的情绪,实现了更高的自我成长。
就像有句话说的:
“你寻找那一束光,渐渐地,你就成了光。”
每一个发光的孩子背后,都有照亮他们的父母。
当父母拥有自我发光发亮的人生时,孩子也就有了照亮前路的光源,会一路无畏地走上追寻梦想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