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 年,黎民伟建立了中国香港首家中国人全资拥有的电影公司——“民新”,由黎海山任经理,黎民伟任副经理,公司主张“宗旨务求其纯正,出品务必求其优美”,并于 1924 年生产了中国香港第一部故事长片《胭脂》。
1926年2月,由黎民伟,黎海山,黎北海创办的民新影片公司由香港迁沪,,曾拍摄记录孙中山、廖仲恺、李大钊、周恩来等镜头的《孙中山先生北上》,《孙大元帅誓师北伐》的纪录片,甚至成为珍贵的历史资料。黎民伟因此不仅成为香港电影之父,还成为中国纪录片之父。
孙中山题赠的“天下为公”牌匾人尽皆知,,有确切受主者至少39人,最早为1907年4月,孙中山为越南河内的日新楼酒家题写“天下为公”横额。而黎民伟在1924年9月随孙中山誓师北伐时也是受赠者之一。
1929年,民新与华北院线大王罗明佑的华北电影有限公司合作拍片,不久并入联华影业公司,中国香港第一家电影公司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黎氏家族演艺人才辈出,黎民伟发妻严珊珊是香港电影史上第一个电影女演员,平妻林楚楚是上世纪20年代的影坛中,与胡蝶、阮玲玉齐名的一代影后,女儿黎宣是香港著名影视剧配角,孙女黎姿曾是TVB当家花旦。
———————————————————————————————————————
1925年6月,天一影片公司由邵氏兄弟(邵醉翁、邵邨人、邵仁枚、邵逸夫)在上海虹口横浜桥成立,专门从事影片的摄制与发行。邵醉翁任总经理兼导演,二弟邵邨人负责制片兼编剧,三弟邵仁枚、六弟邵逸夫去新加坡、马来西亚开拓南洋市场。自家兄弟合作,又善于控制成本,很快在上海滩与明星影片公司、联华影业公司,成三足鼎立之势。
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由于邵氏兄弟是外来户,⼤中华百合影⽚、明星、⺠新、上海影戏、神州等很快组成“六合影业公司”,对“天一”影业进行围剿,迫使很多大戏院都不再播放天一的电影。
再加上1932年,邵氏影业推出中国第一部粤语有声电影《白金龙》,上映后轰动粤、港、沪三地,成本仅一万元的影片,收获了百万级的回报,赚的盆满钵满,本来邵氏本来打铁趁热,大力推出同类粤语题材,可国民党1934年元旦年开启新生活运动,把以前北京地区说的官话(Mandarin)易名为国语(National Language),和现在的普通话一样都属于北方官话,在语言统一运动的背景下,有声片采用国语已经是大势所趋,天一影业一下子丧失自己最大的市场和最擅长的领域。
但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在上海天一影业被左右夹击,左支右绌,大哥邵醉翁甚至心灰意冷退出时,之前下南洋的邵逸夫、邵仁玫却在槟城首富王竞成的帮助下,先后租下新加坡华英戏院,吉隆坡中华戏院,怡保万景台戏院与马六甲一景团戏院,一跃在南洋成为和陆氏家族国泰院线分庭抗礼的超级戏院联盟。
于是老二邵邨人1937年抵港,将天一港厂改名南洋影片公司并扩建制片厂,是香港当时生产影片最多的电影公司之一,经营重心从此彻底南移。更在1950年与长子邵维玫组成邵氏父子有限公司。但面对财大气粗,气势汹汹的电懋,邵氏父子的小成本制作已渐显颓势。
与渐渐踏入戏院和地产经营的邵邨人不同,邵逸夫仍然看好香江电影的潜力,于是1958年,邵逸夫和三哥邵仁枚成立“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同时在九龙清水湾买地筹建邵氏影城,这就是后来鼎鼎大名的香港邵氏片场,标识与兄长的“邵氏父子”的不同。自此兄弟分家,“邵氏父子”只经营戏院及影片发行,“邵氏兄弟”则主管制片业务。
在邵逸夫的带领下,邵氏兄弟从50年代末期到70年代初,四大导演李翰祥、张彻、胡金铨、楚原轮番上阵,延续了近二十年的香港影坛霸主地位,可是由于公司非邵家人不得持有股份,这些人才后来大多数出走自立门户,包括后来成立嘉禾公司,彻底打垮邵氏影业的,原邵氏宣传部主任的邹文怀。
和以前一直看好香港电影产业不同,这次邵逸夫和之前的大哥、二哥一样,也在1985年正式选择退出电影产业,清水湾片厂转给TVB拍摄电视剧,院线出租予德宝电影公司。
到了1988年,邵氏兄弟与TVB合组大都会电影公司,由方逸华负责,投拍了周星驰的《审死官》、《济公》、《破坏之王》、《回魂夜》等佳作,可惜到90年代后期香港电影已总体走向下坡路,大都会亦难振邵氏昔日荣光,到了1997年投拍了杜琪峰的《十万火急》之后,大都会电影亦选择结业。
邵氏更是于2000年宣布将该批电影的永久版权以4亿港元的价钱售予由马来西亚收费电视台ASTRO旗下的“天映娱乐”,该公司并花费2亿港元作数位复修,而不是之前洽谈已久的星空华文传媒,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现在看邵氏老电影片头都会出现这个Logo,因为版权在别人那里呢。
2003年,邵氏和中国星的老板向华强合资兴建位于将军澳的“香港电影城”,方逸华表示影城落成后,邵氏将会再与演员签约,开拍新戏。此举也使得邹文怀嘉禾的投拍流产,断了制片的后路,后来甚至彻底退出了电影行业,如果算的话,算报了之前邹文怀自立嘉禾,在八九十年代打败邵氏的“一箭之仇”。
到了2009年,方逸华全面掌管TVB后,重新启用乐易玲掌管邵氏兄弟影业,开拍电视剧同名题材的《 Laughing Gor之变节 》,此后基本照此套路,在电视剧爆火之后,立刻制作《冲上云霄》、《使徒行者》、《飞虎系列》等,实现IP整合的最大化利用。
2016年,经过几次大的股权变动,邵氏影业和后来的TVB一样,开始隶属华人文化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CMC),从1925年的天一影业开始,兜兜转转近百年,又重新回到了大陆的怀抱。
一家公司能存在近百年的时间还在延续,已经算一个奇迹,邵氏起家正应了古惑仔里的陈浩南的那句话“够狠! 义气! 兄弟多!”,而且这里的兄弟多还是亲兄弟,而且邵氏能够适应时代的变化,大陆战乱就去南洋跑院线,香港崛起又回香港搞制片,如今大陆强势,又重新回归内地,拥抱大市场搞淘宝直播带货,从来不拘泥于一人一时一地。
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上海共患难时候四兄弟能够齐心协力,但是到了南洋风光时期,亲兄弟也产生很多桎梏,邵氏兄弟和邵氏父子两个公司更是一度闹得不可开交,邵邨人为了阻击邵逸夫,将邵氏兄弟经理、自己儿子邵维瑛调走,邵维瑛失去大好平台从此沉寂,邵逸夫也因此自断一臂,因为邵氏掌重权必用自己家族人,用了外姓的何冠昌,也只能是高级打工仔,很难满足别人进一步期望,后来引入了方逸华稳住阵营,但此时的电影江湖已不可同语,嘉禾、新艺城已纷纷做大,反而因此和自己发妻的几个子女交恶,正所谓甘蔗没有两头甜。
但邵逸夫在邵氏片场时期,尽管对员工包括明星都比较克扣,却历年对内地捐助社会公益、慈善事务超过100亿港元,我老家高中的图书馆便是其中的逸夫楼之一,算是真正的取之于社会,回馈于社会,虽然现在邵氏电影已不归邵氏家族掌控,邵逸夫子女因为方逸华的关系也无意接班,邵氏产量凋零,很难重振昔日荣光,后来的人也只有从影视光影中去缅怀一二了。
———————————————————————————————————————
每天更新干货内容,资料搜集校正不易,欢迎打赏点赞收藏关注!!!
我孩子的初中和高中都有逸夫楼,现在大学没关注有没有
除了满地图的学校和图书馆外,邵老在国内还捐建了两个医院,确实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