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58年李敏问爸爸:为什么不接妈妈来北京?毛主席无奈:李讷都18了

1948年,贺子珍带着娇娇和毛岸青,随着东北的解放,从哈尔滨迁到沈阳居住,在这里,她见到了分别几十年的亲妹妹,贺怡。对此

1948年,贺子珍带着娇娇和毛岸青,随着东北的解放,从哈尔滨迁到沈阳居住,在这里,她见到了分别几十年的亲妹妹,贺怡。

对此,贺子珍对贺怡表达了内心的想法,想把娇娇送到毛泽东的身边,由于娇娇多年在苏联生活,在父亲的印象很少,甚至一直不相信毛泽东是自己的爸爸。

刚出生就要进城的娃娃

大概是1936年底,贺子珍经过长征到达陕北不久,在陕西保安生下了一个女娃,由于贺子珍本身就身子虚弱,所以生下的娇娇也是瘦弱无比。

周恩来的夫人邓颖超看到后心疼地说:“这个女孩还真是一个小娇娇啊。”博览群书的毛主席马上就觉得,“娇娇”这个名字不错。

于是,这个女孩便有了一个美好的名字“娇娇”,娇娇出生不久,毛主席就要带着她去延安了,所以他说:“我们娇娇赶上了好时候,刚出生就要进城了。”

贺子珍听到毛主席这句话,心疼不已。

图|贺子珍和毛主席在陕北

在娇娇前面,还有好几个孩子,比如毛岸红等,他们在长征路上不幸遗失,有的甚至夭折了,只有毛岸英和毛岸青去了苏联。

所以说,现在娇娇是贺子珍的孩子中唯一在身边的了。

但遗憾的是,还没有一年,贺子珍便离开了延安。李敏回忆:“那是春秋之间,妈妈离开了延安,临走时还带走了和父亲结婚的时候用的红毛毯。”

贺子珍离开延安后,留下娇娇一个人生活,毛主席工作繁忙日理万机,根本无暇照顾女儿,只能让延安的农民帮助照顾。

图|幼年娇娇

陕北人老实忠厚,他们谁家有奶水,便让娇娇去吃几口,没有奶水,就用米汤喂,他们把娇娇都当成了自己的孩子。

日后娇娇也回忆说,我是吃百家饭长大的。

当时在延安有个说法,说孩子出生在冬天,就会特别乖。娇娇也出生在冬天,同样很乖。

延安家家户户在屋子里生火,很暖和,娇娇平时就躺在炕上睡觉,有人来了就瞪着眼睛四处看,不哭也不闹。

每当毛主席闲下来了就去找娇娇,战士们从战场上缴获了糖块,便会拿几块送给娇娇,这是娇娇童年生活中最大的幸福。

图|保育院的孩子

过了一段时间,延安的保育院是建立起来了,毛主席便把娇娇送到了这里。

娇娇常常在这里吃饭,管理员夫妇每天都对娇娇格外关照,但这里生活的孩子实在太多了,娇娇只能和大家一样,吃饭,睡觉,学习。

爸爸妈妈都不在身边,这是娇娇生活最孤寂的一段时间,每当同学们下课后,她都会趴在门口,看着农民伯伯把鸭子赶回家,觉得十分有趣。

一直到1940年,爸爸来看望娇娇了,来这里是要告诉她,要把她送到苏联找妈妈。

图|傅连璋抱着两个孩子,娇娇和李维汉的儿子罗小金

娇娇年纪小,不知道苏联是哪里,也不知道莫斯科在哪里,她被工作人员送上了飞机,只觉得飞机飞了好久好久。

到了机场后,娇娇在这里等待了好久,最后终于见到了一个中年妇女,那个人就是贺子珍。

贺子珍自从1937年离开延安后,在莫斯科经历了很多事情,首先是自己的第六个孩子廖瓦,因为生病,出生不久就夭折了,这对于贺子珍来说是巨大的打击。

于是,她突然得知了爱人再婚的消息,双重打击让她喘不过气来了。

图|毛主席和贺子珍旧照

如今的娇娇已经4岁了,她对妈妈也有了记忆,她想着“这就是我的妈妈吗,她像雪一样洁白,让我十分喜欢。”

贺子珍开玩笑地说:“你是谁家的孩子呀,你来莫斯科干什么?”

娇娇起初并不知道这就是贺子珍,她说:“是爸爸让我来找妈妈的。”

“你的妈妈叫什么?”

“她叫贺子珍。”

听到娇娇这样可爱的说话的样子,贺子珍感到无比的幸福,她抱起来娇娇说:“傻孩子,我就是你的妈妈贺子珍呀。”

图|贺子珍在苏联

从此以后,她们母女一起生活在苏联,相依为命。

和娇娇在苏联一起生活的,其实还有两个哥哥,他们就是毛岸英和毛岸青。

多年以来,因为娇娇生活在国外,身边的人说的都是俄语,再加上她年纪小,她对童年的印象模糊不清。

直到上了小学后,她才突然意识到自己的爸爸是在中国,但是叫什么名字,她已然不知。

一次老师拿出了一个照片挂在墙上,说那是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娇娇觉得毛主席实在是太伟大了,便把照片带回了家。

图 | 班里贴的毛泽东的照片

毛岸英看到后诧异地问:“娇娇,你知道这是谁吗?”娇娇说:“我当然知道了,她是毛主席呀。”

毛岸英笑着说:“他其实是我们的爸爸。”娇娇摇摇头说:“你开什么玩笑,他是毛主席,我是个小学生,我怎么会有这么伟大的爸爸呢?”

毛岸英知道娇娇不信,便说:“如果你不信,那你就去问妈妈。”

娇娇半信半疑地去问贺子珍,贺子珍也承认了这件事,说毛主席就是娇娇的爸爸。

但娇娇感到意外,虽然贺子珍还拿出收藏的《论持久战》的书籍给娇娇看,但娇娇始终不相信,她说:“除非他亲自告诉我,他就是我的爸爸。”

图 | 贺子珍和娇娇在苏联

回国后,第一件事就是给毛主席写信

这个疑问一直在娇娇的心里藏着,实在是太痛苦了。

有一次娇娇和同学在学校打架了,贺子珍得知后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批评了娇娇。

贺子珍刀子嘴豆腐心,批评完娇娇又问她,为什么要和同学们闹矛盾。娇娇委屈地说,他们抢我的玩具,还说我没有爸爸。

虽然是一件小事,却让贺子珍十分心疼,她知道,该回去让娇娇见见毛主席了。

1947年,王稼祥来苏联看病,了解了贺子珍的详情后,马上给毛主席发报,希望可以允许贺子珍回国。

毛主席见报后回复:同意。

图 | 娇娇和毛岸青

就这样,在苏联生活了近10年的贺子珍终于踏上了回国的路途,她把自己的女儿娇娇也带回来了。

在娇娇心里,她一直对她和毛主席的父女产生质疑,她回到祖国的第一件事,就是要证明这一切到底是不是真的。

据说当时贺子珍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但毛主席公务繁忙,无暇给她回信,只是委托贺怡到哈尔滨看到贺子珍母子,同时带去了一个消息。

原来,毛主席思念自己的女儿,想让贺子珍把娇娇送到北京,娇娇见到姨妈后,同样问:“姨妈,毛主席到底是不是我的爸爸呀?”

图|贺子珍和妹妹贺怡

贺怡笑着说:“娇娇,毛主席当然是你的爸爸了,要不你自己写信问问。”

就这样,娇娇用俄语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大概意思就是:毛主席,别人都说你是我的爸爸,可是我为什么在苏联从来没有见过你呢,你到底是不是我的爸爸呢?

正在忙于解放战争的毛主席,不知道看到如此可爱又温柔的问候,会不会喜上眉梢。

他让秘书翻译出来后,马上给娇娇写信,信中写道:我的娇娇,我就是你的爸爸,你是我的好女儿,爸爸很想你,快回到爸爸身边吧。

贺怡去传达这封信的时候,毛主席担心信走得太慢,专门让秘书处重新拍了一封电报。

足以见得,毛主席对这个女儿是多么地想念,她已经离开延安8年了。

图|毛主席和娇娇

1949年初,毛主席入住北京香山,贺子珍决定把娇娇送到北京,贺怡来接娇娇的时候,娇娇诧异地说:“为什么只收拾我的东西?妈妈为什么不一起去。”

面对这个极其尖锐的问题,贺子珍笑着说:“妈妈现在不去,等过一段时间了再去找你。”

娇娇已经长大了,她何尝不知道,自己的爸爸妈妈已经离婚了。

临走前一天,贺子珍专门叮嘱娇娇:“等你去了北京,一定要听爸爸的话,不要淘气,不要影响爸爸工作。”

现在的贺子珍,内心的倔强早已经收起了不少,她对娇娇一遍遍地嘱咐,自己的心里痛苦不已。

图 | 娇娇和父亲

不久,娇娇被送到了北京,刚刚开完会的毛主席径直走到娇娇面前,一把抱了起来,他称呼娇娇是:我的小外国人儿。

娇娇不到13岁,身体虽然瘦小,但个子不低,身体穿的衣服都还很西方化,毛主席还说这是自己的“洋宝贝”,带着娇娇去刘少奇家,去周恩来家转了又转。

娇娇日后回忆说:“当时我说的俄语,爸爸也不会说俄语,但这阻挡不了我们的亲情,我想着,我有爸爸了,这真切地享受着父爱。”

当天,毛主席带着娇娇在香山别墅拍了很多照片,照片上的毛主席56岁,满面春风,娇娇站在爸爸的身边,幸福的像一只小鸟。

图|1949年,毛主席和女儿以及李银桥(左一)叶利亚(左四)徐肖冰(后立者)李云霞 (右二) 韩桂馨(右一)

娇娇曾问爸爸:“为什么妈妈不来北京呢?为什么要和妈妈离婚?”毛主席没有正面回答,只是说:“我能怎么办呢?”日后娇娇回忆:“有时候提到离婚的事情,爸爸承认自己有百分之五十的错。”

不久,毛主席把娇娇送到了学校读书,还给她起了新名字,李敏。对于这个名字,李敏也是充满疑问,她说:“为什么姓李不姓毛呢?”

毛主席解释说,以为她的妹妹李讷也姓李,当年在陕北,毛主席曾化名李德胜。

至于“敏”,则是来源于《论语》中的一句,“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李敏对这个名字非常喜欢。

图|毛主席和两个女儿

但让李敏意外的是,她的妈妈贺子珍,此后一直没有来北京,更别提来北京工作了。等到李敏长大了,她终于明白了。

以至于,李敏结婚的时候,贺子珍都没有来到北京参加婚礼,对于李敏来说,这是一个莫大的遗憾。

30年,弹指一挥间

从1949年到1959年,李敏在毛主席身边茁壮成长了十年,期间,她不仅在学校成绩优异,而且在家里也和妹妹李讷相处的十分融洽。

但对于李敏来说,每当到了周末,她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去南方看望妈妈。

图|李敏和贺子珍

贺子珍自从1949年去了南方后,便一直没有再北上过,多年来,她一直孤苦地生活着,她曾想过去寻找在长征时丢失的“小毛毛”,但最后一直没有找到。

唯一的依靠就是李敏,但李敏在北京完成学业,只有周末才有空。

贺子珍自从长征受过重伤后一直身体不好,多年来生病已经是常态,每当贺子珍的病情传来,毛主席便会安排李敏去南方照顾。

有一天,李敏对爸爸再三诘问,她说:“爸爸,为什么就不能把妈妈接到北京呢?”意思就是问爸爸,为什么不和妈妈复婚呢。毛主席遗憾地说:“李讷都18了,我能怎么办。”

图|毛主席

1959年,毛主席去庐山开会,期间意外得知,贺子珍就在南昌居住,他马上做了安排,把贺子珍接到了庐山。

这是自1937年他们分别以来,22年后的第一次见面,贺子珍思念至极,突然见到毛主席,眼泪止不住地掉。

毛主席安慰她:“不要哭了,我们见面了你不说话了,光哭,等见不到了,又想说了。”

贺子珍稳稳自己情绪,把自己这些年受到的委屈都说了出来,毛主席感慨万千,没有想到贺子珍经历了这么多的故事。

这次谈话仅仅一个多小时,但对于贺子珍来说,已经足够漫长。

图|李敏和妈妈贺子珍

临走时,贺子珍嘱咐毛主席:“你要当心点,小心有人害你。”贺子珍曾陪伴了毛主席十年时光,在那艰苦的十年,贺子珍是多么的了解啊,这句话让毛主席十分感动。

当年在红军时期,青年毛泽东在党内多次受到他人排挤,加上当时他身患疟疾,双重压力让他喘不过气来,好在有贺子珍在身边,无微不至地照顾,这些往事,毛主席一辈子也忘不了。

日后贺子珍的孙女孔东梅回忆:“外公曾说过,贺子珍跟了他这么多年,受了很多苦。”毛主席说:“她是对我最好的一个女人。”

贺子珍以为,这次庐山重逢后,一定还有机会再见面,但命运无情。

图|贺子珍

自从1959年一别,到1976年毛主席逝世,贺子珍一直没见到他。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在北京逝世,贺子珍在上海得知后,备受打击,她不吃饭,不喝水,嘴里一直喃喃自语:“怎么好好的就走了呢!”

3年后,国内环境趋于稳定,贺子珍被增补为全国政协委员,她向党组织提出了一个愿望,希望可以去北京看一看。

是啊,这个愿望在她心里已经三十年了。

图|贺子珍晚年在北京

1979年金秋,贺子珍在李敏和孔令华的陪伴下来到了天安门,来到了毛主席纪念堂,这是她和毛主席的“最后一面”。

据李敏回忆,贺子珍被推进遗体瞻仰室后,看到遗体的那一刻,她的泪水再也止不住了,一如当年在庐山。

李敏回忆说:“妈妈75岁那年,受难一生的她平静地走完了,我悲痛不已。”

图|邓小平

1984年4月19日,贺子珍在上海病逝,在邓小平的批示下,骨灰被安置于八宝山革命公墓,告别现场,她的战友曾志来送别。

曾志和李敏回忆当年的故事,她说:“毛主席对我提起过贺子珍,他说他和贺子珍是有感情的,毕竟是十年的夫妻啊。”

贺子珍不愧是伟大的女战士,她的品质,她的故事,将永远被人们记住,震撼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