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家统计局发布了第五次经济普查结果,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修订后的2023年GDP数据。根据统计局发布的《关于修订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数据的公告》显示,2023年修订后的的国内生产总值为129.4万亿元,比去年年初公布的126万亿元整整多了3.4万亿元,增幅为2.7%。
众所周知全国的GDP是由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经济总量组成的,既然总量提升了3.4万亿元,那么各地必然有所增加,当然,也不排除个别省份“挤水分”。那么哪些省级行政单位的2023年GDP在这次重新修订后调增得更多呢?我们来分析一下。
先来看下三大产业修订前后的总量对比。
首次公布的2023年GDP为126万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初步核算数为8.98万亿元,第二产业为48.3万亿元,第三产业为68.8万亿元;修订后的GDP总量增加至129.4万亿元,第一至第三产业分别为8.92万亿元、47.6万亿元和72.9万亿元。
由此可以计算出修订后第一产业减少了586亿元、第二产业减少了6653亿元,而第三产业大幅增加了4.1万亿元。
第一产业,也就是农业的总量和差额均很小,基本上可以忽略影响,所以我们的重点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可以发现修订后第二产业调减了近7000亿元,第三产业调整了4万亿元以上,我们能得出一个比较明确的结论:第三产业发达的地区大概率获得了更多的调增额,第二产业占比较高的地区调增得少甚至可能“挤水分”。
我根据各地的初步核算数据,得出了2023年第三产业占当地GDP总量的比例。最高的是北京,达到了84.9%;上海紧随其后,为75.2%;天津和海南在60%至70%之间;浙江、广东、湖北在55%至60%之间;占比最低的是宁夏、陕西、山西和内蒙古,而且三产占比低于二产占比。
前面说过,本次GDP调整全部由第三产业贡献,第二产业“拖了一些后腿”,三产占比高的地区大概率调增得更多,也就是北京、上海、天津、海南、浙江、广东和湖北。而宁夏、陕西、山西、内蒙古调增的就比较少了,极端情况下可能调减。
分析完第一个因素,再来看第二个因素。
3.4万亿元的GDP增加额中有2.03万亿元属于五经普数据修订后的增量,1.34万亿元是实施城镇居民自有住房服务核算方法改革后的增量。什么是“自有住房服务”?说得直白点就是自己住在自己的房子里产生的GDP。没错,你住在自己的房子里也会带来经济增量,而且我国从2000年左右就纳入GDP统计范畴了。
不过,以前我们用的是成本法核算这块GDP,改革后与世界接轨,用租金法。两种方法最大的区别是成本法没有考虑房价的上涨,而租金法与时俱进,体现了房价上涨,所以改革算法后才会多出1.34万亿元的GDP。
只要大家理解了1.34万亿元的调增额是自有住房服务核算方法变化后带来的,应该就可以很容易发现哪些地区将获得这1.34万亿元的大部分增量,不就是城市化率高且房价在近20年里涨幅大的省份和城市吗?
我国房价最高的城市是四大一线城市,北京和上海当仁不让成为自有住房服务核算的最大受益者;广州和深圳均位于广东,再加上其它珠三角城市的房价也涨了不少,所以广东也能因核算方法的变化获得不少GDP调增额;接下来轮到有多个经济发达城市的江苏、浙江以及直辖市天津了。
最后一个决定GDP调增额高低的是地方经济总量的基数。
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是基础越大,哪怕调整的比例少也能带来不少增量。比如,10万亿元级别的GDP只要多1%就是1000亿元的增量,而1万亿元规模的GDP哪怕增长3%也就能产生300亿元增量。
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四川、河南是我国前六大经济省份,上海和北京虽然只是城市,但2023年初步核算的GDP也都在4万亿元以上,上海更是超过了4.7万亿元。
综合上面提到的三个因素,我们基本上能够判断出哪些地区将获得较多的调增额了。
首先是广东,三个因素都占了点边,调增额应该是全国最多的。
其次是上海和北京,两地的三产占比和房价涨幅遥遥均领先其它地区,GDP规模则排在中上游,所以调增额虽然不会是最多的但一定能排进前十甚至更高,而更关键的是调增比例将是其它地区,哪怕是广东也无法企及的。
最后,江苏、浙江、山东三省中浙江的三产占比最高、江苏最低,同时,江苏的GDP基数最大、浙江最低,山东均位列中游,他们应该也能获得不少调增额且金额和上涨比例差距不大。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关注、点赞,您的支持是对原创最好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