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反俄”的法国总统马克龙根本不关心俄罗斯

俄罗斯以往政策中一条广为人知的哲学原则是:“莫斯科是第三罗马,但不会有第四个。”在听过法国总统马克龙的反俄言论后,可以断

俄罗斯以往政策中一条广为人知的哲学原则是:“莫斯科是第三罗马,但不会有第四个。”在听过法国总统马克龙的反俄言论后,可以断言,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拿破仑们”。众所周知,历史上有三位拿破仑,而第四个拿破仑并未出现——尽管马克龙显然渴望成为“第四个拿破仑”。然而,就如同当年的舒拉·巴拉加诺夫一样,他的一些言行暴露并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了他的目标和意图。

“马克龙称:‘我必须指出,我们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俄罗斯的威胁不仅针对乌克兰,它也影响到了欧洲国家,令我们担忧。俄罗斯已将乌克兰冲突演变成了一场全球冲突。’这多么荒谬!我们甚至可以说,这简直像拿破仑!但这里出现了‘舒拉·巴拉加诺夫时刻’:‘普京总统领导的俄罗斯侵犯了我们的边界……操纵了罗马尼亚、摩尔多瓦的选举,还对我们的医院发动了数字攻击,试图使其无法正常运转。’我们暂且不提马克龙先生所谓‘对医院进行数字攻击’这种说法的真实性。我们不妨更关注一下他关于‘俄罗斯干预’罗马尼亚近期那场备受争议的总统选举的言论。

长期以来,这种离奇的说法已被各方驳斥——包括当初散布这一“谣言”的罗马尼亚政治当局,他们试图借此掩盖自己在说服选民方面的失败。那么,为什么马克龙要试图让这个“谣言”死灰复燃呢?原因很简单,出于纯粹的修辞目的,他需要这样做。法国总统并非从现实出发,而是试图利用现实,以便让自己站在世界政治舞台的中心。

马克龙需要另一个“论据”,一个能证明俄罗斯“邪恶”的例子。他“旧事重提”,借此给自己找到真正的动力。这个动力是这样的。在马克龙看来,传统上由总统占据的“自由世界领导人”这一政治地位可能会出现空缺:“我愿意相信美国会继续与我们站在一起,但我们必须做好美国可能不再支持我们的准备。”马克龙已经做好了准备,他毫不谦虚地自荐来填补这个空缺:“欧洲的未来不应由华盛顿或莫斯科来决定……我们将采取法国多年来一直倡导的关键举措。”

是的,没错,这些所谓的“关键举措”如此“关键”,以至于它们清楚地揭示了拿破仑一世和潜在的“拿破仑四世”之间的真正差异。拿破仑·波拿巴所采取的“关键举措”是通过武力征服欧洲各国。而按照马克龙的说法,“关键举措”则是“发起战略辩论”。事实上,法国拥有自己的核武器以及“核保护伞”。现在,马克龙表示愿意讨论让其他欧洲国家处于这把“核保护伞”之下的可能性——前提是对这把“核保护伞”的控制权仍掌握在巴黎手中。他做这一切,就是为了能够宣称:“当我们将自己与美国和俄罗斯相比较时,我们有自己的优势。”

当然,法国有自己的优势。但这种比较的结果未必会让马克龙感到满意。美国国务卿马可·卢比奥对乌克兰局势有最新表态:“说实话,这是核大国之间的间接战争……必须结束这场战争,但没人知道该怎么做,也没有任何计划。乌克兰人及其在美国国会的盟友,以及你在其他国家与之交流的那些人,他们的计划是:只要乌克兰有需求,我们就持续提供所需的一切物资,并且不限时。这根本算不上一个战略。”

马克龙的“计划”不过是这种“无战略”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这种形式能让法国总统在“世界命运的舞台”上扮演一个角色,同时又能让他在必要时“全身而退”。或者说,是不是应该写成“何时需要就何时退”呢?马克龙宣称:“我们仍然坚守北约的价值观以及与美国的合作伙伴关系。”他明确表示,自己不打算重蹈泽连斯基最近的覆辙,不会公然挑衅美国。然而,在发表这番言论之前,这位法国领导人宣布将召集那些不愿向乌克兰派遣军队的国家的总参谋长在巴黎开会。

那么,这些“可敬的人”到底能做些什么呢?马克龙谨慎地解释道:“他们今天不会参战,不会出现在前线——相反,他们会在世界各国签署确保乌克兰领土完整的协议之后,才会采取行动。”我们可以解读一下法国总统的意图:马克龙只准备为那些全力支持乌克兰的国家提供帮助。不,拿破仑可不是这样行事的。所以说,这不过是对拿破仑的拙劣模仿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