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除了需要经济方面的发展,文化方面的进步,来适应政治上面的变革,还需要用思想上的民族主义战胜在西欧社会统治已久的封建主义制度。
民族主义思想兴起之前,封建主义在西欧占据统治地位,从君主到普通民众,无不信奉君权神授、领主与附庸的关系,附庸和民众没有国家的概念,他们只知道要服从上层封建主,他们没有民族主义思想,只知道效忠,然而,民族主义思想的兴起颠覆了一切。
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得益于民族主义思想从思想层面打败了封建主义,使民众构建起民族和国家的新概念,普通民众的信仰发生变化,为国家和民族而战成了新的内容,这在法国大革命之后的拿破仑战争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在拿破仑的动员下,拿破仑成了法国的民族英雄,法国普通人民展开了抗击外敌的斗争,由此,民族和国家成为法国人的信仰,过去的封建主被排除出效忠的范围,他的群众基础也日益丧失,面临的将是来自王权的打击。
一、民族主义:制造民族平等
1.民族的概念
民族主义作为政治学概念,长期被讨论,结果是它产生了很多意义,从近代意义上的民族主义概念,到现代意义上的民族主义概念,不同的学者都有自己的定义,总的来说,各有千秋。在考察民族主义概念之前,有必要研究民族一词,这才是民族主义的基础。
现代意义上的“民族”一词是从日本翻译过来的外来词,中国古代经典中的“民族”一词并非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即便是古代西欧的“民族”一词也与近代欧洲的“民族”一词有所不同。
黄鹏旭在《民族主义与西欧民族国家建构》中指出:“在古罗马时期,民族一词是指‘因出身相似而聚集在一起的人’。”十二世纪的意大利也出现了对民族的解释,主要指“来自不同地区的教师和学生组成的自治团体”,所以“民族”一词在近代之前尚未包含现代意义上的民族意义。
到了近代以后,民族一词的概念开始丰富,施罗默·桑德在《虚构的犹太民族》中指出:“欧洲诸多语言中都使用‘民族’这个术语,它来源于晚期的拉丁语‘出身’。直到20世纪,这个术语主要指有着不同规模和内部关联的人群。
霍布斯·鲍姆、马克斯·韦伯、斯大林等著名人物都对民族进行过界定,他们都将共同的文化、共同的源头或祖先、共同的经历、共同的意识形态等作为民族构成的重要因素,没有共同文化的团体一旦形成民族将会是一个没有核心灵魂的民族。
就像埃蒂安·巴利巴尔在《民族形态:历史和意识形态》所说的,“任何一个民族都不是自然地拥有一个族群基础,仅仅是在社会形成的过程中被民族化……”。埃蒂安·巴利巴尔认为民族的形成是以族群为基础的,民族化也是以各地群众族群化为基础的。
2. 民族主义的概念
民族主义与民族的出现顺序有一个争论,有学者认为,民族主义先出现,而后才在人们心中形成了作为政治共同体的民族,霍布斯·鲍姆就秉持这种观点,他认为民族主义作为一种思想,主动创造了具有政治性的民族,而非其他学者所主张的,民族创造了民族主义,霍布斯·鲍姆在《民族和民族主义》一书中表达了这一观点。
还有一些学者认为,民族先出现,而后才逐渐形成民族主义思想,并将其作为反抗压迫的思想,就像近现代亚非拉国家所做的那样。厄内斯特·盖尔纳在其《民族与民族主义》一书中指出:“是民族主义造就了民族,而不是相反。”关于民族主义和民族出现的顺序的争论十分重要,因为这关系到何者以何者为基础的问题,即民族以民族主义为基础,还是民族主义以民族为基础的现实问题。
民族主义不仅是作为思想观念的存在,还是作为政治运动的存在。18世纪,民族主义开始在欧洲范围内“攻城略地”,将一切有志于形成民族国家的地方都据为己有,到19世纪左右,民族主义几乎在整个欧洲都取得了胜利,即便是被称为“封建堡垒”的沙皇俄国,也开始有意识地接受民族主义的思想,因为在反殖民时代,激进的民族主义是对抗异质民族文化侵略的有力武器,这也是李意在《爱德华·萨义德与中东政治》一书中表达过的观点。
二、西欧民族主义的实践:战胜封建主义
1.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的推动
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得益于民族主义的广泛传播,西欧民族主义的传播始自十八世纪,在十九世纪达到顶峰,这一观点的叙述实际已经承认了民族国家形成于民族主义传播之后,即是民族主义的传播促进了民族国家的诞生,由此西欧的民族主义实现了从思想观念上的存在向政治运动的转变。
在民族主义的传播过程中,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起到了重要作用,拿破仑通过征服欧洲的战争而乘机宣传民族主义思想,打击欧洲王室和封建统治的形象。
法国大革命以反对封建统治的旗号走上了反抗道路,在此之前的美国独立战争将民族主义的政治运动作用体现得淋漓尽致,北美十三个州以分散的民族主义思想对抗英国,这或许是民族主义思想运用得最成功的一次.
但由于这场民族反抗运动仅限于北美,而且北美十三个州的民族主义思想基础并不牢固,共同反抗英国中的利益因素作用要远大于民族主义思想因素,所以北美独立战争中的民族主义并没有日后的法国大革命中的作用更大。
法国大革命起初只是法国境内的一场反封建斗争,是一场下层民众要求获得相应权力的民众斗争,但随着吉伦特派和雅各宾派在领导中的脱轨,法国在推翻王室之后,采取了一系列动摇欧洲王室政权的基础,遂而引发欧洲君主们的担忧,自此,一场国内的民众起义转变为国家间的战争。
在七次反法战争中,拿破仑成了法国国家英雄,民族主义思想也因拿破仑而实际化,因为普通人即便拥有民族主义的情感,但并不知道民族主义为何物,直到拿破仑的出现,所有法国人将民族主义情感简化为支持拿破仑,在此背景下,法国普通民众认识到了民族主义的最简单方式,即支持某个民族主义精神的代表。
虽然后来的拿破仑战败,但民族主义思想以法国为中心向欧洲扩散的势头已经抵挡不住,各国王室都必须重视民族主义,过去一味的忽视或打压已经没有成效了,所以欧洲王室要么将民族主义与封建主义揉合起来,要么以民族主义思想代替封建主义。
总之,封建主义必须让步,甚至让位于民族主义。由此可见,西欧民族主义以民众动员的方式吸纳了很多支持者,对封建主义发动了猛烈的攻击,最后迫使这些封建主义的捍卫者不得不接受民族主义思想。
甚至在一战期间,霍亨索伦王朝统治的德意志帝国、罗曼诺夫王朝统治的沙俄帝国、哈布斯堡王朝统治的奥地利都利用民族主义思想动员本国民众参加一战,可见民族主义的影响之广,影响范围之深,西欧民族主义正是这样战胜了封建主义,建立了民族国家。
三、总结
民族主义与封建主义相比,前者能够被接受是因为“民族”思想囊括了很多普通民众,使每个过去没有权力的人都获得权力,这自然能够吸引到人口基数大的普通民众,封建主义则讲求等级关系,普通民众对封建主和君王的效忠,而这效忠的背后体现的尽是民众无权的事实。
民族主义使民众获得了最大限度的权力,将统治阶层的范围最小化,由此形成民众自我权力膨胀的假象,自认为自己得到了很大的权力;封建主义则与之相反,使民众权力最小化,弱化到几乎没有权力,只有义务,将统治阶层的范围最大化,权力也最大化。
民族主义和封建主义所经营的把戏,只不过利用了普通民众的得失心,一旦民众认为自己在某种思想下获得了最大限度的权力,至少相比其他思想获得了较大的权力,民众就会两害相比取其轻,所以西欧民众最终选择民族主义似乎是历史和理论研究的必然。
民族主义思想及其实践者愿意分一点点权力给民众,以获得民众的支持,而封建主义统治者则没有这样的觉悟,不愿意将任何一点权力交给民众,结果被民众踢出了统治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