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随着我国对转基因自主研发工作的深入推进,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转基因作物品种种子也相继面世,我国自产转基因商业化大幕也随之徐徐拉开。
说起转基因,很多民众对其并不感冒,甚至有很多反感、抵触的情感,因为大家觉得转基因不安全,甚至据传还有致癌、不孕不育等食用风险。尽管这些传言已经被证实是谣言,可是这是吃得安全的问题,很多人还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对转基因怀有不少敌意。

国家推动转基因商业化,是否意味着国家对转基因的全面放开,不再过多约束和管制?日前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开展2024年“绿剑护粮安”执法行动的通知》,旨在有力有效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其中提到将加强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执法。
1.严厉打击未经批准从事转基因环境释放、生产性试验根据该通知精神,国家将对没有经过批准,为了开发某种转基因产品而私下进行一些转基因试验,或为了商品化生产的需要,私下有意将转基因生物引入开放环境中,或进行转基因品种的一些生产性试验等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只允许进行一些经过批准、备案的转基因环境释放、生产性试验。

对于转基因生物的生产、加工国家也是有要求的。根据《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需要获批转基因生产许可证,同时还需要取得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并通过品种审定,在指定的区域种植或者养殖,有相应的安全管理、防范措施等。
安全证书是转基因产品经过国家相关试验、监测,被证实该产品没有推广风险,尤其是生态安全风险,因此获批安全证书是转基因推广的基础。根据该通知精神,国家在未经批准生产、加工农业转基因生物等行为上也是将严格监管,严厉打击的。

对转基因品种的推广,国家针对不同品种的性状和安全性评估,对不同品种划定有特定的种植区域范围、安全管理要求和技术标准的。因此特一品种需要在批准的范围内,安全管理要求和技术标准下,来完成该品种的生产与加工。
根据该通知精神,对未按照批准的品种、范围、安全管理要求和技术标准生产、加工农业转基因生物的将进行严厉打击。

对于未经批准而研发、制种和销售的转基因品种,国家也是严厉打击的。比如针对含有未批准基因的研究试验,未按审批范围或种植要求销售推广转基因种子,如关于山东某科研高校在开展转基因研究试验的棉花品种中含有未批准转基因,农业农村部就果断驳回了该棉花品种的生产应用安全证书申请,终止了该品种的科研育种。

对于进口农业转基因生物,国家也设置有前置条件,而不是盲目进口的。这三个条件是:输出当地就已允许、输出地已证明无害、有管理防范措施。这些转基因生物运至我国内,还需经专业机构安全评价和监测,确认无害、无风险,在获得到进口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才可顺利入境并利用。
对进口的农业转基因还有用途管制,而且大多被用作“加工原料”,主要用于饲料、食品的加工,比如榨油、制糖以及做豆腐等。而要求被用作加工原料的就不得作为农产品直接在市面上出售,严禁改变用途。

我国对转基因制定有《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对转基因种子、农产品或含有转基因成份的加工制成产品等都规定有明确的标识方法,以正确引导转基因生产、消费,保护消费者知情权。
比如转基因玉米种需在包装上直接标注“转基因玉米种”,转基因大豆油的包装上应注明“加工原料为转基因大豆”,而含有转基因的制成品也需标注“本产品为转基因XX加工制成,但本产品中已不再含有转基因成份”等字样。

根据该通知精神,下一步国家将严厉打击转基因应标未标、违规标识的违法违规行为,让民众消费得明明白白。
尽管国家以种子为“开局”,逐步放开国内转基因的生产应用,但是国家并不是任由转基因肆意横行,不管不顾,而在背后也有详尽具体的监管措施,为的是在保障国民口粮安全的前提下,保障国民的食用和利用安全。对于市场上合法推广的转基因产品,我们尽可放心利用,因为国家已经做过了安全评估。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