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易术拙作)书法艺术是讲究创造的。从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独标风格,形成一人、一时代的特殊流派;在不违悖书法的规矩法
清代乾(隆)嘉(庆)之际,翁方纲(正三)、刘墉(石庵)、梁同书(山舟)、王文治(梦楼)并享书法盛名,当时人称“翁刘梁王”
在中国当代书法的浩瀚星空中,贾心苗的名字或许尚未如星辰般璀璨夺目,但他以三十而立的年纪,在第十三届全国书法篆刻展中摘得行
在晚清同治、光绪年间,赵之谦(为叔)是一位异军突起的艺术大师:金石书画,考据目录,无不精能;尤其在书画篆刻方面创立了自己
故曰,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这里提出了“势来”、“势去”字样,我们可以领会到,凡实的形都是由虚的势所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也是每个学书法的人必须面对的实际问题,专工是“工”,博涉也要“工”,对“专工”说来,博涉是“多工
现在通常把临帖笼统说成“临摹”,实际上“临”与“摹”是两种不同的学习古人碑帖的方法。临,是拿纸在碑帖旁边,观看字的形势笔
怎样才能将字写好?这是一切初学写字人的第一个问题。我对此问题将首先答以四字“必须悬腕”。这样不免有人要问:“不是首先要求
一、悟出笔法的:黄山谷说他自己“元祐间书,笔意痴钝,用笔多不到。晚入峡见长年荡桨,乃悟笔法”。荡桨跟用笔如何相通?黄山谷
临摹古代碑帖,天天跟古人打交道。过去有的人学字,有一种教训,就是迷古,认为古人的字就是好,不加分析,不辨优劣,一味地摹拟
尚“生”、尚“拙”,求阳刚之象是碑派大家书法审美旨趣的核心话语,孙伯翔先生亦是典型的例子。在书法中,“生”和“拙”的具体
从近十年中书协所主办的展赛来看,入选的作者越来越趋向于年轻化,十三届国展中00后逐渐形成了主力军,这是一个不争的现实。很
不妨先对这几位大家的技法试作分析。作为清代碑派书法大师级的人物,赵之谦金石书画均冠绝一时。他以南帖法写北碑,参以篆隶之势
碑帖融合论,出现于清碑派高潮之后,发展到当代,碑帖融合之路有了更广阔的视野。早在清道光年间,两位杰出的书家赵之谦(182
当代书家的抄写内容,几乎是千篇一律的古代诗词、语录及诸子笔记文字,很少有人写自己的文辞、自己的诗词或文章。有人讥讽这种文
其一是静这种静的特征首先体现在书家对静谧环境的渴求上,苏舜钦曾言:“明窗净几、笔砚纸墨,皆极精良,亦自是人生一乐。”洁净
2006年12月13日至18日,去香港、潮州参加了两地相继召开的“饶宗颐教授九十华诞国际学术研讨会”。香港的研讨会由香港
赵孟頫是元代最有影响的书法家。此文,我们以其行书《赤壁赋》为例,从书法本体的角度试对其艺术特色加以分析。第一,从字形来看
我们正在建设一个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共同发展的和谐社会。和谐社会的提出,纠正了过去经济至上的观念,因为经济强大了
眼力,对于搞艺术的人来说,通常指辨别优劣、雅俗、高下的一种能力。所谓慧眼识珠、曲高和寡者,是也。有的人写写画画一辈子,作
签名: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