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宰相著名书法家蔡卞五幅传世经典书法作品书法圆健遒美赏析

香萱看文化 2023-03-24 07:32:00

北宋宰相王安石女婿著名书法家蔡卞五幅传世经典书法作品赏析

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古人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北宋时期出现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结合字画年代背景的记载,赏字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题记

宋朝历史从960年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开始,一直到1279年赵昺跳海殉国为止。共计将近320年。

宋于1126年-1127年发生靖康之难,徽、钦二帝皆被金人掳去,宋室被迫南迁临安(今浙江杭州),与入侵的金国以淮水、大散关为界,史称南宋,此前建都汴梁时期的宋称作北宋。1276年,都城临安陷落,南宋亡于蒙古可汗忽必烈建立的元帝国的征服。

北宋统一以后,宋太祖对书法并未给以重视,更没有像唐代那样采取各种措施。因此,一些士大夫也就漠然对待。欧阳修曾这样感慨:"书之盛莫盛于唐,书之废莫废于今。" 尽管如此,宋代书法在延续前人的基础上,形成了鲜明的时代特点:一是突破唐人重法的束缚,而以自己为主,以意代法。努力追求能表现自我的意志情趣,形成"尚意"书风。苏轼的"我书意造本无法",黄庭坚的"凡书画当观韵",强调"韵胜",皆是此意。其二是有意将书法同其他文学艺术形式结合起来。宋代书法大家同时又是文学家、画家。苏轼说:"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不仅认为书画和诗一样,是表现自我的手段,而且强调文学修养对提高书法艺术的作用。

北宋草书在前代草书发展的基础上,并没有简单的对唐代草书进行全面继承,也没有盲目地对魏晋草书盲目崇尚。北宋书家通过自己的努力,用草书这一书体展示出代表宋代书法的鲜明特征,草书也成为了这些书家书写性情的最好载体。北宋草书家大致分为两派,一派是偏重于对草书传统的继承,另一派是创新型书家。

法帖是指汇刻名家书法墨迹在石、木版上并拓印成可供人们学习的墨本。此前,南唐已有《升元帖》、《澄心堂帖》等法帖。宋代最早的法帖是《淳化阁帖》。此后刻帖的风气渐盛,又有了潘师旦摹刻的《绛帖》、细白和尚摹刻的《潭帖》,由蔡京负责摹刻的《大观帖》等。《宝晋斋法帖》等宋代法帖。

下面我们一起分享北宋书法家蔡卞书法作品。

蔡卞(1048年~1117年),字符度,北宋福建路兴化军仙游县唐安乡依仁(安)里赤岭紫金山(今福建省仙游县枫亭镇东宅村赤岭自然村)人。北宋宰相书法家。北宋大臣,北宋熙宁三年(1070年),蔡卞与胞兄蔡京同科举登进士第。绍圣四年(1097年),蔡卞擢尚书左丞,官至枢密院事。宋徽宗时,加观文殿学士、检校少保。

蔡卞书法圆健遒美。《宣和书谱》称其:“自少喜学书,初为颜行, 笔势飘逸, 圭角稍露,自成一家,亦长于大字。”

其书法代表作有《行楷曹娥碑》《雪意帖》《蔡京节夫帖》《致四兄相公尺牍》《题唐玄宗鹡鸰颂》《行书石刻楞严经》等。

北宋书法家蔡卞《行楷曹娥碑》赏析

北宋书法家蔡卞《行楷曹娥碑》宋元祐八年立(公元1093年)碑高2.1米,宽1米。浙江上虞市曹娥庙藏。

行楷《曹娥碑》 ,笔力遒劲,流畅爽利,被誉为宋代行楷的典范。

在《宋史》的记载中,蔡卞其实并无大奸大恶之举。卞死后的谥号是“谥之极美,无以复加”的“文正”,宋朝谥号“文正”的仅有八人而已,蔡卞难道能以奸恶之身入列?

身为王安石女婿并支持其变法的蔡卞在王去世后,根据《王安石日录》恢复了王安石变法的历史本来面目,重修了《神宗实录》。难道因为他“尊私史而厌宗庙”,就被与其胞兄蔡京同列《奸臣传》?

北宋书法家蔡卞《雪意帖》赏析

北宋书法家蔡卞《雪意帖》又名《 四兄帖》,为墨迹纸本。行书,纵29.3厘米横 34.1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因其末行有“四兄相公”字样,故名。释文:卞拜覆。雪意殊浓。甿亩大洽。殊为可庆。蒙赐答诲,尤以感慰适行首司呈贺雪笏记,似未稳,试为更定,如可用,即乞令写上也,不备,卞拜覆,四兄相公坐前。此贴俊朗淳美,圆健遒丽。

此帖笔墨淋漓,酒酣兴发,神韵飞扬。其用笔婉丽,出规入矩。以露锋入笔,侧锋运行,偃仰徐疾,提按使传,随心所欲。然而在随意中见法度,在自然中见神笔。如附图中的“烈”,其竖钩轻轻一带,似出无意,却如尖刀突出,剑拔弩张。最后的火底点的四点写得欲断还连,给人以激越、骚动不安之感,极形象地体现了“烈”字的内涵。

在结字上,《雪意帖》深受其兄蔡京、柳公权、初唐四家的影响,呈颀长之势。字上下之比,大致为 5:8,重心居上,如“挥”、“举”、“集”字等,字体中宫收缩,内敛外张。如“毕”上半部尽力缩小,留有最后一横一竖尽力向纵横方向发展,毫无忌惮,且咄咄逼人。

而在章法上,此帖极为平和舒展,并不追求奇峰错落、险峻狂怪之法,而得自然和谐之美。

此贴是蔡卞其行草代表作。其入笔不一,丰富自然,各取其态。笔法纯熟,撇处可见王羲之笔法。结体随字而不一,但都神采奕奕。章法自然错落有致,书体与米芾、蔡京相似,可能是他们互相学习的结果。

北宋书法家蔡京《节夫帖》赏析

北宋书法家蔡京《节夫帖》别名《致节夫亲契尺牍》,是北宋蔡京创作的行书。纸本行书 32.3×42.3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全称《致节夫亲契尺牍》。册页。载宋人法书第三册之第四开。本幅纸本,墨迹。纵32.2厘米,宽42.3厘米。行书。此帖流传有绪,钤有鉴藏印记,有“神奇”、“墨妙”、“安氏仪周书画之章”、“王元美鉴赏”、“薛氏家藏”等。

此帖书法近似北宋四家之一的米芾,笔力雄健,气势亦不同凡响。尽管他的书法似米芾,但从他那姿媚的笔法来看,还是从唐人书法入手,直溯“二王”,即从此帖能清楚地看出其精细的笔意与健丽的体态。用笔挥洒自然,而不放纵的高雅格调;结字方面,字字笔划轻重不同,出自天然;起笔落笔呼应,创造出多样统一的字体;分行布白方面,每字每行,无不经过精心安排,做到左顾右盼之中求得前后呼应,达到了气韵生动的境地。在此必须说明的是,对蔡京较高的书法造诣应给予一定的地位,决不能因人废字,应客观地来评述他的书法才好。

释文:京再拜。昨日终日远劳同诣。下情悚感。不可胜言。大暑。不审还馆动静如何。想不失调护也。京缘热极。不能自持。疲顿殊甚。未果前造坐次。悚怍。谨启代面叙。不宣。京再拜。节夫亲契坐前。后世因蔡卞为人“奸恶”而轻其书,史料中关于蔡卞的书迹和书论记载不多。所以书法史论在争论宋四家“苏黄米蔡”中的“蔡”是“襄”还是“京”时,往往会忽略“卞”。

明代安世凤《墨林快事》称卞书:“卞胜于京,京又胜于襄。”可是“今知有襄,而不知有他蔡”。卞与京相比,与蔡氏兄弟交往甚密的米芾更加轻视京之书,评其“不得笔”,盖因京书中的媚姿过重,缺乏魏晋平淡之气。

纵观 蔡卞《致四兄相公尺牍》,笔力洒落,放纵任能,字势俊丽。运笔得心应手,成熟精到。蔡卞的书法整体风貌与米芾十分相似。

北宋书法家蔡卞《致四兄相公尺牍》赏析

北宋书法家蔡卞《致四兄相公尺牍》纸本,纵29.3厘米横34.1厘米,台北鬼宫博物院藏。是其行草代表作。其入笔不一,丰富自然,各取其态。笔法纯熟,撇处可见王羲之笔法。结体随字而不一,但都神采奕奕。章法自然错落有致,书体与米芾、蔡京相似,可能是他们互相学习的结果。考察北宋末年,书坛除了米芾有蓬勃气象外,尚有二蔡之书法亦煌煌大观。

蔡卞的《致四兄相公尺牍》,此卷蕴含禅机,筋脉舒展,神闲气清,韵致婉润,风雅纵逸,精神传世。蔡卞尚意,在灵性之追求中,颇得笔法的蔡卞,与自出新意的苏轼,高视古人的黄庭坚,萧散奇险的米芾一样,都在力图表现自已作品标新立异的姿态,讲究笔墨情趣,使学问之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间,给人一种精神自由的审美意境。

米芾不善官场逢迎,为人清高,性情乖张又过于不羁,学书由唐人上溯魏晋,作品中总是透露出一种旷达无拘无束的风采。

蔡卞致力于仕途,重“忠恕”“中庸”之道,且蔡卞学书启蒙于蔡襄,后从苏学徐浩,后又颜、欧、柳、李邕,后弃之溯二王,卞书中透露出一股文人士大夫的气息。难怪眼光甚高的米芾能给出“得笔而乏韵”的评价。

北宋书法家蔡卞《题唐玄宗鹡鸰颂》赏析

北宋书法家蔡卞《题唐玄宗鹡鸰颂》纸本,纵24.8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唐明皇于兄弟间。以友爱称。时有脊令数千。栖麟德之庭木间。君臣赓颂。以为美谈。圣上绍述先烈。发挥哲庙之志。巨细毕举。

是以斯禽一日同集后菀(菀应作苑)龙翔池。数以万计。盖前此未之有也。上既亲御丹青图其状。又作为雅诗以赋之。事辞之称。与日月争光。顾此颂所谈。亦不足贵矣。改月三日。昭庆军节度使中太一宫使。臣蔡卞题。

唐玄宗《鹡鸰颂卷》纸本行书(全) 24.5×184.9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北宋书法家蔡卞《行书石刻楞严经》赏析

北宋书法家蔡卞《行书石刻楞严经》之一

北宋书法家蔡卞《行书石刻楞严经》之二

北宋书法家蔡卞《行书石刻楞严经》之三

北宋书法家蔡卞《行书石刻楞严经》之四

北宋书法家蔡卞《行书石刻楞严经》之五

北宋书法家蔡卞《行书石刻楞严经》之六

北宋书法家蔡卞《行书石刻楞严经》之七

北宋书法家蔡卞《行书石刻楞严经》之八

北宋书法家蔡卞《行书石刻楞严经》之九

北宋书法家蔡卞《行书石刻楞严经》之十

北宋书法家蔡卞《行书石刻楞严经》拓片。石刻由四石组成,高皆39厘米。首段偈语从“觉海性澄圆”始,至“真实心如是”止,书于宋元符二年(1099),正是蔡卞官尚书左丞之时。第二段偈语自“妙湛总持不动尊”始,至“烁伽罗心不动转”止,书于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录自《首楞严经义海》第十卷。清王昶《金石萃编》称此石刻“所书浏漓顿挫,行法不减(米)元章,且通体完善,临池家可以模仿也”。此石刻已收入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华瑰宝·泰山碑刻经典》。

北宋书法家蔡卞《行书石刻楞严经》之十一

北宋书法家蔡卞《行书石刻楞严经》之十二

北宋书法家蔡卞《行书石刻楞严经》之十三

北宋书法家蔡卞《行书石刻楞严经》之十四

北宋书法家蔡卞《行书石刻楞严经》之十五

北宋书法家蔡卞《行书石刻楞严经》之十六

北宋书法家蔡卞《行书石刻楞严经》之十七

北宋书法家蔡卞《行书石刻楞严经》之十八

北宋书法家蔡卞《行书石刻楞严经》之十九

北宋书法家蔡卞《行书石刻楞严经》之二十

从此贴得以窥见,蔡卞也和苏轼、黄庭坚、米芾那样在力图让自己的作品标新立异,让自己的作品能在笔墨之间能让人有豁然的意境。

北宋书法家蔡卞《行书石刻楞严经》之二十一

北宋书法家蔡卞《行书石刻楞严经》之二十二

北宋书法家蔡卞《行书石刻楞严经》之二十三

北宋书法家蔡卞《行书石刻楞严经》之二十四

北宋书法家蔡卞《行书石刻楞严经》之二十五

北宋书法家蔡卞《行书石刻楞严经》之二十六

北宋书法家蔡卞《行书石刻楞严经》之二十七

北宋书法家蔡卞《行书石刻楞严经》之二十八

北宋书法家蔡卞《行书石刻楞严经》之二十九

北宋书法家蔡卞《行书石刻楞严经》之三十

书史相传“宋四家”本为苏轼、黄庭坚、米芾、蔡京。其中蔡京官居宰辅,书法极佳。然史家耻于蔡京兴花石纲之役,改盐法和茶法,铸当十大钱,太学生陈东上书,称蔡京为“六贼之首”,故将其刷将下来,填之以与蔡京同乡为官刚正的蔡襄。而蔡卞则是是前面说过的“六贼之首”蔡京的弟弟,王安石的女婿,而蔡卞却是为官非常的清廉,也非常的正义,到了宋哲宗时期,蔡卞被贬谪到外地,后来又因为有功再次得到了升迁,蔡卞的为官之路可以说一波三折,因为与自己的兄长蔡京的政见不同,遭到了蔡京的诋毁。蔡卞的一生称得上是有作为的一生。

北宋书法家蔡卞《行书石刻楞严经》之三十一

北宋书法家蔡卞《行书石刻楞严经》之三十二

北宋草书的发展是处在由唐向元明清发展的一个过渡时期,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草书书法发展史上来看,北宋草书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个环节。从整体上是积蓄力量将北宋草书的影响逐渐扩大,宋太宗、王着正是其中的核心人物。黄庭坚代表了北宋草书的巅峰,狂草的创新极大丰富了后世对草书章法以及笔法的认识,后世更将黄庭坚淋漓尽致的草书风格推向极致。

0 阅读:8

香萱看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