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时期著名画家郑思肖五幅传世经典绘画作品赏析

香萱看文化 2023-03-23 17:30:08

南宋时期著名画家郑思肖五幅传世经典绘画作品赏析

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古人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古画中出现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结合古画年代背景的记载,赏画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题记

南宋(公元1127年-公元1279年)是中国古代上承北宋下启元朝的朝代,由赵构创立,定都临安,与北宋统称为宋朝,共传5世9帝,享国152年。

南宋初期不断与金交战,绍兴和议(公元1141年)后,南宋放弃淮河以北地区,双方形成对峙局面。在宋孝宗时期有过数次北伐,都无功而返。后期蒙古崛起对南宋进攻,南宋抵抗多年后最终于1279年被灭。南宋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繁荣,对外开放程度较高的王朝,其灭亡的直接原因是漠北游牧民族对宋朝先进生产关系的毁灭性打击。

宋代绘画是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的高峰。南宋退至杭州以后,宗室子弟也随之退至杭州,宗室子弟多具艺术兴趣、禀赋、修养。南宋虽偏安江南,但在绘画上却依然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宫廷绘画仍是当时绘画发展的主流,江南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使南宋绘画别具自己的特色。山水画从北宋全景式的大山大水及松石,变成了用笔简括、章法谨严、高度剪裁的边角特写。人物画着重挖掘人物的精神状貌及动人的情节,注重塑造性格鲜明的艺术形象。花鸟画努力进行形象提炼,有着高度的写实能力。而千姿百态的西湖画更显示了南宋画的特色。此时的文人士夫画在主观的表达和笔墨效果的探索上亦有较大的贡献。夏圭、马远、李唐和刘松年并称南宋四大画家。我们在前面已经介绍完了。

琴棋书画养心,梅兰竹菊寄情。自古以来,文人画家们都着力于此。

这里介绍我们再分享南宋郑思肖大画家绘画作品。

郑思肖(1241—1318)宋末元初诗人、画家,连江(今属福建)人。原名不详,宋亡后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国姓赵的组成部分。字忆翁,表示不忘故国;号所南,日常坐卧,要向南背北。亦自称菊山后人、景定诗人、三外野人、三外老夫等。曾以太学上舍生应博学鸿词试。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后客居苏州,寄食报国寺。他用明白直接的态度,表达拒绝元朝的统治,例如画兰花不画根,象征君子失去了生长的故土。原与宋宗室、著名画家赵孟頫交往较多。后赵降元并任官。郑思肖即与之绝交。

他的书法也违反常态,故意避去传统的技巧,直接而单纯,十分近似宋元時期有些禅僧的书風。有诗集《心史》、《郑所南先生文集》、《所南翁一百二十图诗集》等。

南宋著名诗人画家郑思肖跋《叶鼎隶书金刚经册》赏析

南宋著名诗人画家郑思肖跋《叶鼎隶书金刚经册》行草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南宋著名诗人画家郑思肖跋《无根墨兰图》赏析

南宋著名诗人画家郑思肖跋《无根墨兰图》纸本 水墨 纵33.9厘米横479.0厘米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宋末元初的画家郑思肖,因酷爱画兰而为世人所熟知。他独创的“露根兰”“无土兰”在画史上堪称首创,这种极易抒发文人的胸臆的画法被清代“扬州八怪”之—郑板桥承传下来。

郑思肖所特有的“露根兰”,以“兰花”作为主体,没有任何背景装饰,更显兰花之孤独、空灵,配合画面内容,使这件作品有了更深层次的意义。

从整体上看,虽不求甚工,但形象鲜明,形式感非常强烈,具有耐人寻味的意趣。特别是画面题跋,对这件花卉作品的内在深意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此画右自题诗云:“向来俯首问羲皇,汝是何人到此乡;未有画前开鼻孔,满天浮动古馨香。”文字及印章的配合,令这幅作品画中有话,更能凸显出郑思肖如墨兰般高雅孤傲的形象。

此画中寄托“故国之思”。特别精于画墨兰,所画之兰,“疏花简叶,不求甚工”。自南宋灭后,“写兰多露根,不写坡地”,被称为“露根兰”。人问其故,答曰:“地为番人夺去,汝犹不知耶?”曾画一卷长丈余、高约5寸多的墨兰,天真烂漫,超出物表,画旁题诗,“皆险异诡特,盖所以输写其愤懑云。”郑思肖亦工墨竹,多写苍烟半抹、斜月数竿之景。其画存世者有《国香图卷》《竹卷》等。由于郑思肖的画寄托了爱憎,独具一格,其艺术手法也为后世文人画家所推崇。元代倪云林题其墨兰云:“秋风兰蕙化为茅,南国凄凉气已消。只有所南心不改,泪泉和墨写离骚。”

南宋著名诗人画家郑思肖跋《墨兰图》赏析

南宋著名诗人画家郑思肖跋《墨兰图》卷 纸本,水墨, 1306年作,纵25.7厘米,横42.4厘米,现藏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此图本身不着色彩,简约的线条纯以墨色而为之,但却不显呆板而无变化,里面同样蕴含着丰富的笔墨变化,诗书画印的结合使作品内容更丰富,表达的意蕴更明确,拥有直抵人心的力量。

此画是郑思肖少有的传世作品之一,画中兰叶寥寥数笔,两朵花蕾,一则盛开,另一则含苞,虽着墨不重,却勾勒出一丛疏花简叶的幽雅之兰。

卷中兰叶双侧对称,呈倒八字型分开;中间一矮蹙细茎上幽幽地半开着一朵花蕾;花下无土,根亦似有若无。

全卷用浓墨写出,笔法刚健,表现出一种不屈不挠的顽强精神,笔势朴卓简逸,墨色浓重,所撇兰叶,运笔流畅奔放而又婉转敦厚,所以有刚劲挺拔的气势。

此图以淡墨写幽兰一丛,萧散清逸,风韵自标。无水土杂木,简洁疏朗,高雅不群。画家于宋亡后画兰皆不写土,人问何故,答曰:“土为蕃人所夺,汝尚不知耶?”拳拳爱国之情,于此可见。

《墨兰图》画卷上比较明显的有“乾隆御览之宝”印章一方,位于画幅左上角。“嘉庆御览之宝”印章一方,位于画幅中墨兰之上方。“宣统御览之宝”印章一方,位于“乾隆御览之宝”下方,还有“御书房鉴藏宝”印章一方;“三希堂精鉴玺”印章一方等印记,故此画作后应为清室宫内收藏,从乾隆至宣统传承有序。最后应该是随宣统帝溥仪带出,后因各种原因被日本人获得,该作品现收藏于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

南宋著名诗人画家郑思肖跋《心史》赏析

南宋著名诗人画家郑思肖跋《心史》

《心史》是郑思肖将一生奇气伟节之作合为一书的汇编,是郑思肖独立特行的证据。郑氏自35岁宋亡后便离家出走,从此浪迹于吴中名山禅院,40年间写下了大量抒发爱国情操的诗文,有《咸淳集》一卷、《大义集》一卷、《中兴集》一卷,共收诗250首,杂文4篇,前后自序5篇。共命名为《心史》。

当时形势,无法刊行。所以,他在晚年将《心史》重缄封好,藏于苏州承天寺眢井中。《心史》中的所有文字都饱含血泪,郑思肖讴歌了南宋的爱国志士,痛斥了奸臣佞徒,控诉了元军的暴行,充分表述了自己的爱国与忠诚。如在《过徐子方书塾》诗中说:“不知今日月,但梦宋山川”;在《八励》诗中说:“泪如江水流成海,恨似山峰插入天”,慷慨激越,足征忠肝义胆。难怪近代学者梁启超穷日夜之力读《心史》,每尽一篇辄热血“腾跃一度”,梁氏深有感慨地说:“此书一日在天壤,则先生之精神与中国永无尽也”。

《心史》在枯井中沉埋达350余年,直至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始被发现,《心史》被藏在一大铁盒子中,外写“大宋孤臣郑思肖百拜封”。于是这部光照千古的奇书方见于世。

南宋著名诗人画家郑思肖《墨兰图》赏析

南宋著名诗人画家郑思肖《墨兰图》美国耶鲁大学艺术陈列馆藏。与前面所提到的《墨兰图》有诸多相似之处,同样是不着色彩,纯以墨色而为之,只是这幅作品的墨色显得更为淡雅。

同样是简约的线条,只是这幅《墨兰图》比前一幅《墨兰图》显得更为稀疏而荒凉;同样是不着泥土的“露根兰”,仅以“兰”作为绘画的主体部分,空旷的背景配上题字,传达了作者怀念故国的心境:“一国之香,一国之殇;怀彼怀王,于楚有光。”借“兰”所传达的思念之情跃然纸上。

郑思肖将自己刚毅的个性与不屈的民族气节,融入兰的花影叶丛中,以寄寓他高洁的品质和对故国的情思。

他的墨兰精神和忠君爱国的气节,深受后人推崇。尤其是朝代更替之时,如王冕、倪瓒等人都对他追捧不已。

倪瓒在元亡后,孤舟往来湖间,以诗追忆郑思肖。他的《题郑所南兰》云:“秋凤兰蕙化为茅,南国凄凉气已消。只有所南心不改,泪泉和墨写离骚。”

是啊,郑思肖就是宋末元初的屈原,所绘的墨兰更是绘画界的《离骚》。

中国古代绘画发展到宋代,可谓登峰造极,宫廷画、文人画、民间画百花齐放,梁楷极简的画风可谓在当时独树一帜,他用简练的笔墨传达出了丰富的情感和内容,从而把写意画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使时人耳目一新。

2 阅读:238

香萱看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