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里长息肉,上厕所时会有4个提示,别等肠癌了才反应过来!

宛丝随心养护 2025-03-04 08:35:53

有研究人员对4.6万多名年龄在60到74岁的老年人群中间进行了粪便隐血试验、肠道检查,发现有2880个人是肠道息肉的高危人群,占总人数的6.16%;

在高危人群中有165个人患有肠息肉,其中男性105个,女性60个,占高危人群的5.73%[1]。

这说明,老年人要尤其注意肠道健康,以免发展成肠癌。当肠道出现息肉,上厕所会有这几种症状:

1、便血

息肉表面的黏膜比较娇嫩,容易被肠道内容物摩擦刺激,导致出血。如果息肉很小,出血量可能比较少,肉眼看不到,只有通过粪便检查才能发现。

但如果息肉比较大,就可能出现明显的便血,血往往是比较深的红色,和大便混在一起,让大便变成暗红色。

但是离肛门近的息肉,出血后会很快排出体外,所以血通常是鲜红色的。

2、黏液便

肠道息肉的存在会引起肠道局部的炎症反应,导致黏膜充血、水肿、糜烂,促使黏液分泌增多。

出现黏液便症状时,可能是大便表面有少量透明、白色的黏液,也可能是和大便混合的较多的粘液。

3、总是便秘、拉稀

肠道息肉会干扰肠道的正常蠕动,导致排便习惯改变,出现短时间的腹泻、便秘等表现。

如果息肉在肠道会阻碍大便的正常排出,导致便秘。另一方面,息肉引起的炎症会让肠道蠕动加快,导致腹泻。

比如,有些患者可能会觉得大便次数变多、大便变细,或者总感觉大便排不干净,频繁跑厕所但每次排便量很少。

4、肚子痛

肠道息肉会引起腹痛。如果息肉很小,没有引起明显的肠道梗阻或炎症,腹痛可能比较轻,只是隐隐作痛、胀痛。

但如果息肉比较大,或者引起了肠道梗阻、肠套叠等并发症,腹痛可能会很剧烈,持续不断,还会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肠道息肉一定会发展成癌症吗?

不是所有息肉都会变癌症,80%到95%的肠癌都是从一种叫腺瘤性息肉转变而来的。

腺瘤性息肉是最容易变癌症的一种息肉。如果息肉直径超过1厘米,变癌症的几率大概是5%;要是超过2厘米,这个几率就会飙升到35%。

从息肉变成癌症,通常要5到15年的时间,如果早点检查早发现,就能降低患上癌症的风险。

增生性、炎性息肉这两种息肉大多是良性的,变癌症的几率非常低。但是还是要定期检查,以防万一。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属于遗传性的息肉,患上这种疾病的人如果不治疗,很大几率会转变成癌症,所以一定要早点干预。

小结

老年人一定要重视肠道健康,因为肠息肉如果不加以注意,可能会发展成肠癌。肠息肉常见的症状主要有:便血、黏液便、排便习惯改变(便秘、腹泻等)、腹痛等。

虽然不是所有息肉都会癌变,但腺瘤性息肉的癌变风险较高,特别是直径超过1厘米的。从息肉发展到癌症通常需要5到15年,及时发现和处理可以有效预防癌变。

增生性、炎性息肉等其他类型的息肉,癌变风险较低,但也不能忽视定期检查。对于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癌变风险极高,必须尽早干预。

参考资料

[1] 张春林,房玉海,洪志飞,等. 老年人结直肠癌筛查结果分析[J]. 中华内科杂志,2014,53(9):715-718.

[2]《发现肠道息肉,离癌有多远?》.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微信公众号.2025-02-27.

1 阅读: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