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货架上的“零添加”!8成酱油暗藏重金属,你家那瓶安全吗?

宛丝随心养护 2025-03-23 08:46:41

每次超市大促销,张女士都会买一大堆的东西。

这个月三八节,不仅囤了卫生巾,还买了一箱的酱油和醋。

上次3.15曝光卫生巾后,张女士也是精准踩雷,把曝光的卫生巾牌子买了个遍。

这次又是精准踩雷,家里面的“零添加”酱油多得吃不完,倒入下水道也要倒几个小时才能倒完。

难怪张女士的老公说她“败家”!

张女士忍不住在吐槽,没想到朋友们都上当了。

朋友老李回复:“说是‘零添加’,谁知道里面加了啥?”

老刘也说:“上次买的酱油,配料表上写了一大堆看不懂的化学名词。”

“零添加”的真相

现在城市中的人群都喜好“零添加”,“零添加”就像是一张安全证书。

零添加酱油、零添加酸奶、零添加水果干。

“零添加”就是好货吗?

国家早有规定:2020年7月27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公告称,拟规定不得标注“零添加”、“非转基因”等字样。

一项公众对食品添加剂、零添加食品认知情况的社会调查与分析显示,公众对食品添加剂的概念、种类、使用规定以及零添加食品存在诸多认识误区。

广东省食品安全保障促进会副会长、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

“零添加”只是一个营销概念。

厂家宣称自己的酱油“零添加”,但实际上可能只是没有添加防腐剂或色素。

部分“零添加”酱油为了弥补防腐功能缺失,可能添加更多盐来抑菌,反而让钠含量飙升。

如何挑选一瓶好酱油?

只要是在国家标准规定的范围内、规定的使用剂量内使用食品添加剂,基本不用担心。

别被包装上的大字蒙骗,“零添加”不等于安全,关键是看配料表和营养成分。

1.看含盐量

选酱油要挑钠含量低的,选特级酱油时同理,有减盐、薄盐字样的可优选。

但不同酱油营养成分表分量设置有别,对比钠含量前需换算成相同量。

换算公式:“标注量÷单位毫升数×15”

2.看等级

酿造酱油的等级由氨基酸态氮含量决定。

特级(≥0.8g/100ml)鲜味最足;

三级(≥0.4g/100ml)则寡淡。

特级酱油泡沫细腻均匀,像啤酒沫一样久久不散;等级低的泡沫大且迅速消失。

3.看配料表

直接翻到标签正面,必须选择“酿造酱油”,避雷“配制酱油”。

配制酱油用酸水解植物蛋白浆勾兑,可能残留致癌物氯丙醇。

一瓶好的酱油,配料表应该简单,传统酱油的配料通常只有水、大豆、小麦和盐。

4.倒转看流速

将酱油瓶倒置,真酿造的流动速度比水慢,过于浓稠的可能是增稠剂太多,太稀的则可能掺水。

酱油的正确使用方法

1.适量使用

再好的酱油也含盐,控制食用量比选择好酱油更重要。

建议每天摄入的酱油量不超过15ml,用酱油时减少其他调味品。

2.避免高温加热

建议在出锅时加入酱油,酱油中的氨基酸和糖类在高温下容易发生美拉德反应,产生有害物质。

3.冷藏保存

南方潮湿地区,将酱油开封后冷藏保存,避免生虫或霉变。

酱油不背这些锅

吃酱油伤口会留疤?儿童酱油更健康?酱油吃多皮肤变黑?

这些都是错误的谣言。

疤痕是伤口深度和护理决定,和酱油颜色无关。

多数儿童酱油钠含量和成人款相差无几,只是营销手段。

酱油中的色素也不会转移到皮肤!

小结

下次逛超市,别被"有机""零添加"的标签迷惑。

酱油成分超过5样的直接pass,钠含量超过600mg/10ml的请放回货架。

食品安全的标准线是国家划的,但健康生活的主动权,永远在我们自己手里。

[1]心怡. 科学解读食品添加剂[J]. 中国食品,2020(18):134-135.

[2]郭佳楠,吴限好,谢婧童,等. 公众对食品添加剂、零添加食品认知情况的社会调查与分析[J]. 食品安全导刊,2021(27):107-109,111.

[3]《“零添加”是智商税吗?酱油该如何选?》,央视网,2025.03.21.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