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本期为太原会战系列第21期。上一期主要讲述了面对向着太行山区逼近的日军,晋绥军与川军在东阳关的阻击战。本期将讲述在另外一条战线上,日军与国军在同蒲铁路一线与韩侯岭的战斗……
(本期全文约4200字,内容较长,感谢您的观看)
让我们把视线转回同蒲铁路正面。太原盆地的南沿是介休,自此向南便进入山区。南北向同蒲铁路和汾河都在山谷之间穿行,东西向的汾河支流将河东群山逐次分割,恰是一条条御敌的壁垒。
韩侯岭一处
从介休向南入山,翻过第一道壁垒可以抵达静升河谷,灵石县城、静升镇坐落其间,东西相望。向南再翻越第二道壁垒,便是汾河由从北到南转为自东向西之处,河湾向东是一道山谷,霍口村坐落在谷口的北侧。再翻越两道壁垒,才进入仁义河谷﹐仁义镇、南关镇等村落东西散布,韩侯岭也位于谷南。这一地区便是卫立煌一手布置的韩侯岭主阵地。
韩侯岭地区防务由第14集团军第10师、第54师、第83师、第85师共4个师担任,并得到晋绥军炮兵第23团、炮兵第27团共4个炮兵营的支援,沿着几道壁垒梯次配备,第14军第83师还以1个团前出到介休县城,设立警备司令部。韩侯岭以西的秦王岭仍由第15军守备,东面的绵山、王和镇防务由第17军担任。
卫立煌的企图是以一道道壁垒迟滞消耗正面来犯的日军,配合侧翼部队的袭扰,待其在仁义镇、韩侯岭、南关镇一线以北打得精疲力竭、不能突破时再转移攻势,一举将敌歼灭。但是,沿着同蒲铁路南犯的第20师团先遣队,在2月16日攻占介休县城,并击退守城的第83师1个团之后便停下脚步。2天后才派出1个大队附野炮1个中队,前进到介休东南、静升河谷东端,在静升镇、马和村、张嵩村各部署1个步兵中队,向南侦察地形、搜索中国军队情报。先遣队长上月良夫指挥其他部队在介休附近修筑工事、接收补给,就地休整,等待师团主力的到来。
第20师团的姿态让卫立煌有些焦虑。在同蒲铁路正面陷人对峙的这几天里,日军铁路两侧的攻势却日益增强。在路西,第20师团高木支队正在与晋绥军第19军交战。在路东,第108师团攻陷东阳关、黎城、潞城,正在进犯长治。
日军的行动让韩侯岭主阵地显得十分尴尬。如果放弃韩侯岭,此前的准备全部付诸东流,加上晋南无险可守,不仅临汾、运城难以保全,连黄河南岸的中国东西交通动脉陇海铁路都会受到威胁。但如果坚持下去,路东、路西日军一旦对进,便有将韩侯岭主阵地守军包围、截断、歼灭的可能。原本是第2战区部署两翼反攻,配合正面出击歼灭第20师团,现在却变成日军两翼夹击配合正面的第20师团要歼灭第2战区主力了。
卫立煌在作战指挥上,素有能够顶住压力、咬紧牙关坚持原定计划到底的特点。在不同的情境中,这种特点并不一定会成为优点,但也不一定为缺点,很多时候更像是死里求生的赌博。在2月20日这个时间点,卫立煌再度赌了一把,对战区左、中、右三路军下达了攻击命令:
一、右翼军21日拂晓前,以主力击灭由东阳关西进之敌,并规复东阳关,一部夺取子洪口、祁县,以协助中央军之作战。
二、中央军以韩候岭为枢纽,于21日拂晓转移攻势,保持重点于同蒲路以东,将祁县、交城之敌,压迫于张兰镇以南汾河方面而歼灭之。
三、左翼军于21日拂晓,以主力猛击文水西南之敌,并沿太隰公路急进,协助中央军将敌向汾河压迫,期于介休、汾阳以南地区围歼之。
2月21日晨,位于韩侯岭主阵地的各部开始出击,以第47师、第83师居中,经灵石县城向北进攻;第10师在右侧,攻击位于静升镇的日军:第54师在左侧,协同呼应位于秦王岭的第15军进行反击。在主阵地以东的第17军也派出部队前进至介休县城东南的赵壁村,呼应主阵地的出击。
很不幸,卫立煌的攻势在一开始就注定不会成功。反攻开始之前,日军通讯部队已经截获了卫立煌与各部队之间的往来电报,得知其反攻部署和开始的时间点。
前线上月先遣队一部也在侦察战中射杀了一名中国军官,劫取中国军队在韩侯岭的布防情况图。日军对韩侯岭守军可谓了如指掌。
第20师团对攻破韩侯岭做了充分准备。在攻占介休的第2天,原属师团直接控制,在平遥修筑飞机场的步兵第78联队立即向孝义以东地区前进。2月18日,第20师团司令部形成了攻取韩侯岭的初步计划,准备以上月先遣队的主力第80联队担任中央队,取道介休至灵石正面进攻守军阵地;第80联队派往静升镇的一个大队担任左翼队,南进霍口村,从东侧突入守军阵地;小林恒一大佐指挥第78联队附骑兵、炮兵各一部担任右翼队,从孝义西南的阳泉曲南下,攻击秦王岭的中国守军。师团司令部计划于2月20日进入介体县城接替前线指挥。担任预备队的步兵第79联队准备在平遥集结后加入战场。前线部队计划于2月22日午后开始行动,23日继续跃进,24日拂晓突破灵石东西一线阵地、25、26日突破南关镇.韩侯岭、仁义镇一线阵地,27日开始迫击。
2月22日,第10师师长彭杰如指挥所部及骑兵第5团第2营,向静升镇及以北的郝家山、宋家山进击。第83师则越过灵石县城,向城东北方向出击。第47师、第54师也分别发动攻势。同日午后,日军也开始了攻击,双方很快撞在了一起,在山峦之间展开搏杀。
上月良夫
第10师是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前完成整编的20个调整师之一。以该师第28旅第57团为例,该团士兵王杰仁回忆,进入山西作战之初“我团有3个步兵营,1个八二迫击炮连,连同团直属部队共2000余人。每营有3个步兵连、1个重机枪连,每个步兵连有9挺捷克式轻机枪、75支中正式步枪。每个重机枪连,有6挺马克沁重机枪,八二迫击炮连有6门。也就是说,每个营的阵地上配备有27挺轻机枪,6挺重机枪,2门八二迫击炮,250支步枪。另外,还有临时配备的德制三七战防炮2门”,装备之精良在第2战区各师中曾经首屈一指。但经过忻口会战之后,全师仅剩3000余人,经过几个月的整补,虽然兵力有所恢复,但是火力已经不复以往,甚至不如日军一个联队。尽管如此,第10师作为卫立煌的基本部队,也是他当时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反攻主力了。
2月23日晨,位于阵线中央的日军第80联队主力击破了第83师的前卫,前进到灵石以北、延安村以西高地。在静升镇的一个大队突破了静升镇以南的阳家原一线第10师的阵地,开始向霍口村挺进,指向中国军队仁义河谷内线东端的仁义镇。
曾经装备精良的第10师。
第2天,从韩侯岭以西南下的小林恒一部接连击破第15军的阻击,深入到对竹镇东南的冯村一线,隔秦王岭与南关镇相望,距离汾西县城不到10公里。第14军军长李默庵为了防止日军突破两翼后将军部及炮兵部队、储存物资堵截在仁义河谷内,命令在霍县的第85师立即前出至河谷西端的南关镇,第10师第30旅向河谷东端仁义镇以北的霍口村前进,阻击日军进犯。刘嘉树率领所部强行军赶到霍口村以北,兜住了南下的日军,双方陷入恶斗。
几天激战下来,卫立煌终于看清,日军并没有按部就班正面进攻的意思。在韩侯岭当面的日军,正面第80联队仅前进到灵石县城、静升河谷一线,但两翼的部队已经向仁义河谷两端突进,有切断主阵地守军退路的企图。在同蒲铁路两侧,第20师团高木支队连续击溃第19军、第61军,正在向隰县挺进;第108师团在攻占长治之后,派出临汾支队向晋南进发。
除此之外,在河南北部的第14师团师团长土肥原贤二,根据第1军作战命令,派遣其步兵第28旅团旅团长酒井隆指挥所部编组为酒井支队,沿济源、邵原、垣曲攻人运城盆地;步兵第27旅团第2联队联队长石黑岩太指挥本联队两个大队、野炮兵第20联队第3大队及骑兵、无线电台编组为石黑支队,从道清铁路终点河南博爱道化镇出发,自南向北攻入山西,指向晋南重镇晋城,大有将第2战区晋南各部举围歼的架势。
刘嘉树
2月25日凌晨2时许,日军占领霍口村,打开了突入静升河谷的通道。但因为第30旅官兵以血肉抢来的几个小时,仁义镇至南关镇一线的守军、炮兵和物资大部分已经撤出。第30旅旅长刘嘉树因在战斗中果敢顽强,负伤不退,完成任务,在1938年4月6日被授予青天白日勋章一枚,成为第2战区反攻太原作战中唯一的受勋者。
韩侯岭主阵地激战期间,阎锡山为了“战要自主”,正在蒲县督师第19军、第61军与日军高木支队作战。卫立煌本想赶去找阎商议撤退事宜,又怕离开防区动摇军心,只得请阎锡山尽快返回临汾。阎锡山在2月25日才回到临汾,两人商议之后,决定放弃韩侯岭进行撤退。当天下午,阎锡山、卫立煌下令第14军向霍县以东之平镇转移,第15军向汾河以西之乡宁转移,第19军在石楼、永和整备,第61军附第66师向大宁转移,第9军第54师向蒲县转移,第85师向汾西以西山地转移。在韩侯岭以东担任守备的第17军第84师仍在王和镇、沁源间山地坚持作战。入夜后,各军开始行动,脱离了与日军的接触。
这一场信誓旦旦的反攻,最终还是以败退告终。庆幸的是,卫立煌虽然没有取得预想的成果,但也没有让日军实现合围的企图。对日军来说,攻占韩侯岭可以视为完成了“河北裁定战”山西部分的主要任务。
在进攻韩侯岭之初的2月23日,第20师团曾向第1军汇报,称自平遥战斗以来,共战死官兵55人、负伤191人。结束韩侯岭战斗之后的2月27日,这个数字变成了战死350人、负伤950人。以此计算,进犯韩侯岭的第20师团主力,及进攻第61军的高木支队共战死295人、负伤759人,考虑到高木支队方面的战斗记载多是在夸耀对手不堪一击,这些伤亡应该主要发生在韩侯岭作战期间,可以看出韩侯岭当面中国军队抵抗之顽强。
可惜的是,中国方面反攻太原作战的回忆和史料十分稀少,我们难以描述韩侯岭作战的全部过程,对第2战区统计的自身伤亡也无从得知。唯一能够参考的,只有日军宣称的“中国军遗尸12000人,据此判断其伤亡达到30000人”短暂的出击被日军击溃,战火继续向南燃烧。阎锡山终于醒悟,反攻太原不是短期可以做到的事情,长期抗战已经难以避兔。2月28日,第2战区司令长官部向各部队下达了新的作战指示:
一、右翼军各部队,就原状况阻止晋东敌之活动。
二、中央军转移于同蒲路东西山地,继续袭击同蒲路之敌军。
三、左翼军向离石以北静乐以南山地转进,相机袭击同蒲北段及汾西以西之敌军。
这道命令彻底放弃了反攻太原的企图,连“相机”的表述都不复存在。然而,日军并不因为阎锅山的偃旗息鼓而停止行动,完成“河北裁定战”还有最后的冲刺。
巷战中的日军士兵。
运城盆地,亦即日军所称“蒲州平原”,是日军第1军在“河北裁定战”中所要占领的区域。为了实现既定的计划,第l军司令官香月清司在第20师团突破韩侯岭后,立即命令各部队转入追击。
在运城盆地的西北端,第20师团高木支队占领隰县之后继续南下,准备沿大宁、蒲县、吉县、乡宁等地,从河津县北部地区突入盆地,连支队的名称也准备从“右侧支队”调整为“河津支队”。在高木支队南下路线以东,第20师团主力从韩侯岭主阵地南下,沿同蒲铁路向霍县、赵县、洪洞等地进攻,意在自北向南直捣临汾。在盆地东部,第108师团临汾支队取道屯留、安泽,即将穿山而出。在盆地南部,第14师团石黑支队从晋城西转,沿阳城、沁水逼近翼城;酒井支队则从济源,垣曲指向闻喜、绛县。这五路侵略军如同五根手指,要将第2战区剩余的部队攥在手心里。
【未完待续……】
感谢您的观看,下期将继续讲述太原会战的战斗战史,点关注不迷路
点击主页橱窗,精选的军事、历史丛书等你选购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