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的“飞虎队”(10):蒋介石视察飞虎队并与美方进行谈判

星辰与大海 2025-04-25 19:37:02

书接上回,本期将继续讲述飞虎队在抗战期间的战史……

蒋介石夫妇与志愿队

1942年2月28日对于在昆明的志愿队成员而言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因为这一天蒋介石与夫人在前往腊戌考察前线途中,造访了巫家坝机场,并设宴招待这些为中国而战的美国志愿兵。在这场独特的晚会中,由陈纳德、蒋夫人与蒋介石三人轮流发表演说。根据奥嘉的回忆,当陈纳德发表完演说后,志愿队成员给了他巨大的掌声,但她非常惧怕这些美国大男孩们会因为不给蒋夫人“面子”而闯祸,这在中国的习俗中是非常不礼貌的事情。随后被陈纳德尊称为“志愿队荣誉队长”的蒋夫人站上演讲台,开始使用流利的美国南方英文发表演说。

蒋介石、宋美龄与陈纳德合影。

演讲结束后,不仅全体与会的志愿队成员们感动万分,为蒋夫人的演讲内容喝彩,就连不黯英语的蒋介石在发表完演说后,这些美国人也跟着一起鼓掌,奥嘉指出自己在听完了蒋委员长的讲话后,为他那坚定将侵略者赶出全中国,而且不达目的绝不停止的毅力感动到眼泪都流了下来。身为志愿队文职人员的艾德温·佛布斯在回想蒋夫人以“你们真了不起。无论有无翅膀,你们都是小天使”这句话称呼志愿队的时候,惭愧地表示:“我们才不是天使,差远了。”

由此可见蒋夫人当时的这段演讲,不仅成功地向志愿队表达了中国人的感谢之意,甚至也婉转地让这些骄傲到不可一世的“飞虎队”成员们有了检讨自己不佳军纪的机会,可谓一举数得。可惜的是,这一天陈纳德为了防止志愿队成员闯祸,而刻意宣布将巫家坝机场内的酒吧关闭,不过波英顿与巴特利两人还是闯了进去喝个烂醉,而且还刚好被巡视志愿队宿舍的蒋介石夫妇撞个正着,尽管蒋介石与夫人很巧妙地装作没有看到两位飞行员的丑态,但还是让负责接待蒋氏夫妇的希尔感到颜面尽失。

结束了在腊戌与魏菲尔还有史迪威的短暂会面后,蒋介石与夫人又搭乘DC-2返回了巫家坝机场。这一次,蒋夫人宣布将履行先前没有在合约上白纸黑字写下的承诺,不只在空中击落一架飞机的飞行员能够得到五百美元的奖金,就连击毁地面上的日本飞机也能够得到同样的待遇,这项命令毫无疑问地大幅提升了志愿队飞行员们的作战士气。

然而,当六架P-40B在为蒋氏夫妇进行冲场表演时,由于飞行员罗伯特·菜尔飞行高度过低,一时之间将蒋介石、宋美龄与陈纳德三人吓得赶紧趴在地上找掩护,首次领教到了志愿队飞行员狂傲的牛仔风格。随后在陈纳德的命令下,由波英顿率领六架P-40B掩护蒋介石的DC-2前往云南的露益,但是在返航途中波英顿却没有按照原先计划往西边飞行,而是毫无原则与目标地飞往南方,最后的结果是四架P-40B因为燃料用尽而迫降于稻田中,只有波英顿本人还有另外一架“战斧”战斗机平安飞到蒙自。这个事件在因为物资缺乏而异常谨慎小心的陈纳德眼中更是不可原谅的错误,从而使波英顿与志愿队之间的矛盾加倍的扩大。

1942年3月11日这一天,中国政府为1、2月份身亡的志愿队成员进行了表扬典礼,桑德尔被追赠为中国空军中校,克里斯门与哈佛曼为少校,而柯尔则是上尉。从这些互动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蒋介石与宋美龄对美国志愿队实力的肯定,也可以发现当年国民政府是如何将“飞虎队”视为维系中美两国传统友谊的精神指标。

归并美军的谈判

珍珠港事变爆发后,美军驻华代表马格鲁德准将基于美国已经参战,不再有必要借着中国政府的名义派遣一支美国志愿兵在亚洲作战,提出了让美国志愿队回归美国陆军航空队体系的建议,而身为志愿队大队长的陈纳德也理所当然地应该得到上校或者准将的军阶跟着一起加入美军。不过马格鲁德在考量到陈纳德早年在军中与长官相处的情况后,把文件中的“上校”与“准将”两个建议移除掉,希望由陆军高层来裁决到底应该让陈纳德以什么样的身份指挥美国陆军航空队的驻华单位,同时想出一个可以压制这位“叛逆分子”的好方法。

在12月31日这一天,马格鲁德做出了将志愿队改编为美国陆军航空队第23战斗机大队的决议,按照这个由居里所制定的计划,美国志愿队成员的薪水将会得到一次性地付清,具备参战经验与符合资格的人员可以加入这支新成立的作战队伍,不合资格的人员将由中国空军的人员取代,最后马格鲁德认为自己比陈纳德更有资格指挥这样的一支部队,所以建议蒋介石让自己出任中美联合空军总指挥官。

尽管陈纳德最初对于志愿队归并一事采取支持的立场,因为这首先意味着他能够从美军手中取得更多的物资与加强对自己部下的控制权,而且中国政府也可以减少支付薪水给志愿队成员的庞大开销,但是陈纳德基于自己在中国已经待了四年的经验,非常坚持自己对“第23战斗机大队”的指挥权。

在马格鲁德与陈纳德的纠纷与冲突中,蒋介石选择了陈纳德作为自己的盟友,并拒绝了马格鲁德的自我推荐,让这位本来就对国民政府与陈纳德不存好感的美军准将异常火爆,所以在1942年1月5日向战争部提出的报告中,对美国志愿队做了彻底性的批判,指出陈纳德的留任虽然对维持住与蒋介石的关系有所帮助,但若要是不由美军出身的正规军人接替桑德尔、牛柯克与奥尔森三位中队长的职务,若格林洛与艾德尔等不称职的幕僚人员继续留在志愿队里面,那么盟国在中缅印战区的空战会面临灾难性的后果,另外他也指出虽然志愿队在前三场空战中取得了胜利,不过只要日军集中兵力攻击缅甸,那么他们会在一个星期内攻陷仰光。。在这样不愉快的环境下,陈纳德对于美军的归并工程自然产生了极大的抵制情绪,双方的矛盾也紧张到几乎无法调解的状态。

取得了授权在缅甸指挥中国远征军作战后,史迪威将军开怀大笑地与蒋介石夫妇合影。

进入1942年的1月底,陈纳德在中国政府的支持下争取到了对第23战斗机大队的指挥权,并且将取得准将的军阶,不过他这种依靠蒋介石来抗拒自己长官命令的做法已经着实触怒了马歇尔将军,所以这位陆军参谋长自然不可能将整个中国战区的美军指挥大权都转移到这位自己眼中的“叛逆分子”手里。

在这样的情况下,马歇尔推荐了自己过去担任第15步兵团代理团长时,曾服役于自己指挥下担任营长的约瑟夫·史迪威少将出任中缅印战区美军司令官的职务,指挥一切在中国、缅甸与印度三个地方活动的美军战斗单位,同时兼任蒋介石委员长的参谋长,这也意味着史迪威此刻已经成为了陈纳德的直属上司。当时出任史迪威航空幕僚的克莱顿·毕塞尔是陈纳德过去在陆军航空战术学校时的老对手,他之后将在史迪威的建议下出任第10航空队指挥官”。尽管毕塞尔是一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空战英雄,但是由于他进入陆军的时间比陈纳德还要晚的缘故,陈纳德认为让此人担任自己的长官实在是一种对自己的侮辱,所以即使史迪威坚决支持毕塞尔,他依旧表示自己连一天都无法忍受让毕塞尔出任自己的长官,假若这个决定无法改变的话他将选择于志愿队解散后辞职。

进入3月后,晋升为美国陆军中将的史迪威虽然已经成为了中缅印战区的美军司令官,在他指挥下的军官虽然有67人,但是士兵却不到17人,由此可见当时美军正规部队在华作战的兵力与美国志愿队形成了多么强烈的对比。然而,史迪威基于维持马歇尔参谋长的权威及陆军的伦理,还是决定力挺毕塞尔,坚持要让他比陈纳德早一天由上校晋升为准将,以彰显前者在美国陆军中比后者更具备正统性。由于二战时的美国是一个采用征兵制的国家,因此无论是毕塞尔还是陈纳德两人的准将军衔,都只保留于战时所临时编制的“美利坚合众国陆军”中,但是在和平时代的正规军里,他们都还是维持原来上校的地位,因此或多或少还是保留了这两人的颜面,即使如此与美军心存芥蒂的陈纳德还是不愿意接受这种安排”。

4月1日这一天,在蒋夫人陪着陈纳德亲自出面与马格鲁德还有史迪威两位美军将领以及蒋介石讨论完志愿队的归并问题后,第10航空队与国民政府都同意了让陈纳德于志愿队改编后继续于中国指挥美军战斗机与轻轰炸机部队的条件”。另外,志愿队的解散日期也被延后到了1942年的7月4日,这一来有美国独立纪念日的象征意义,二来则给陈纳德三个月的缓冲期来适应新的战争布局。而让陈纳德愿意牺牲掉志愿队独立性的最重要一点,则是在7月4日来临以前,美国陆军航空队会开始为在法律上仍隶属于中国空军的美国志愿队提供后勤上的支援。

按照这个协设。陈纳德将于1942年4月8日起恢复美军上尉的官阶,然后于4月15日“三级跳”成为陆军上校,再于一个星期后的4月22日晋升为准将。自此开始,接受美国陆军航空队后勤补给的美国志愿队也就正式地被纳入史迪威将军的指挥之下了,而这位将军便以提供中国远征军空中支援为由,要求蒋介石将在缅甸作战的中国远征军指挥权全部转人他的手中。为此,蒋介石与宋美龄在4月5日这一天特地陪同史迪威二度飞往腊戌,下达命令给罗卓英等将领,要求他们务必遵守史迪威将军的指挥。尽管这样的协议在表面上获得所有人的支持,不过陈纳德利用蒋氏夫妇来与美国军方上层对抗,甚至不惜破坏陆军伦理的行为还是给马歇尔、马格鲁德、史迪威与毕塞尔等正统军人留下了极为恶劣的印象。

【未完待续……】

0 阅读:1

星辰与大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