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芷江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大坎看历史 2025-02-23 15:52:38

芷江侗族自治县位于湖南省西部,云贵高原东缘,东倚皇榜坡,与中方县、鹤城区接壤;南界清水河,与洪江市、会同县及贵州省天柱县毗邻,西界贵州苗岭,与新晃侗族自治县及贵州省万山区相连;北接西晃山,与麻阳苗族自治县及贵州省铜仁市交界。芷江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建县于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至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多次为州府治所,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945年8月21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仪式在此举行,已成功举办五届国际和平文化节和湖南省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9周年、70周年纪念大会,2021年获准成为继南京之后中国第二座国际和平城市,是全国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国家级海峡两岸少数民族交流与合作基地、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

芷江生态优美,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旧址、湖南抗日战争纪念馆、飞虎队纪念馆、沈从文旧居陈列馆、红军长征在芷江陈列馆、天后宫、芷江文庙、三道坑自然保护区、芷江孽龙、沅州石雕等一大批历史人文自然景观,年吸引游客超过500万人次。芷江鸭、芷江甜茶、虫白蜡、芷江高山葡萄、柑橘等特产品质优良、广受欢迎。

历史沿革

芷江,禹贡为荆州之域。战国属楚黔中地。秦为黔中郡地。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始设无阳县,属武陵郡。东汉时(25~220)裁无阳,并入辰阳县。

三国时(220~265),初属蜀,后属吴。

晋太康年间(280~289),无阳县地置舞阳县。晋义熙年间(405~415),迁治于故镡成县,隶属武陵郡。南朝宋因之,齐时(479~502)改舞阳为舞阳。北朝梁时(502~557)改躌阳为龙標县,隶南阳郡。陈永定三年(559)改隶沅陵郡。

隋开皇九年(589),废沅陵郡,改置辰州,龙檦隶辰州。大业初,废辰州,复置沅陵郡,龙檦隶沅陵郡。

唐武德七年(624),废沅陵郡,复置辰州,龙標仍隶辰州。贞观八年(634),以辰州龙檦置巫州,龙檦改龙标,又析龙标置夜郎、朗溪、思微三县。九年裁思微。天授二年(691),改巫州为沅州,又析夜郎置渭溪县。长安四年(704),分沅州夜郎、渭溪二县置舞州。先天二年(713),析龙标置潭阳县(治所在今芷江县城),仍隶沅州。开元十三年(725),因“沅”“元”声相近,沅州复为巫州。舞州“舞”“武”声相近,更名为鹤州,开元二十年易名为业州。天宝元年(742),巫州改为潭阳郡,业州改为龙标郡。乾元元年(758),潭阳郡复改为巫州,龙标郡复改为业州。大历五年(770),巫州更为叙州潭阳郡,领龙标、朗溪、潭阳三县;业州更为奖州龙溪郡,领峨山、渭溪二县。唐末,马殷据湖南,叙州“蛮酋”昌师益附于楚。五代长兴三年(932),楚王马希范以叙州潭阳县置懿州。乾祐三年(950),马希萼袭位,改懿州为洽州。

宋乾德三年(965),改洽州为懿州,遂为羁縻州。熙宁七年(1074),撤销羁縻州,在懿州新城(今县治)置沅州,又以潭阳郡地置卢阳县。元丰三年(1080),沅州领卢阳、黔阳、麻阳、渠阳四县,属荆湖北路。

元至元十二年(1275),置沅州安抚司,元至元十四年(1277),改为沅州路,领卢阳、黔阳、麻阳三县,属湖广行中书省。

明太祖甲辰年(1364),命徐达攻克沅州,改沅州路为沅州府,仍属湖广行中书省。洪武九年(1376),改府为州,以州治卢阳,县省,沅州领黔阳、麻阳二县,隶辰州府,属湖广布政使司。

清顺治九年(1652),张献忠部将孙可望领兵击败清军,自称秦王,改沅州为黔兴府。清顺治十五年(1658),经略洪承畴复克沅州,废黔兴府为沅州,隶辰州府。清雍正八年(1730),沅州改为直隶州,辖黔阳、麻阳2县。乾隆元年(1736),升沅州为府,属湖南布政使司,增置芷江县附郭。

民国元年(1912),裁县存府;次年,裁府复县,隶辰沅道。民国11年,废辰沅道,芷江直隶于省。民国24年,属芷黔麻晃行政督察区。民国25年,属湖南省第四行政督察区;次年属省第七行政督察区,民国29年属湖南省第十行政督察区。

新中国成立初,属会同专区。1952年8月16日改属芷江专署,是年12月,芷江专署易名黔阳专区,芷江县随隶之。1981年黔阳地区改称怀化地区,1986年9月22日,改芷江县为芷江侗族自治县。1997年11月29日,怀化地区改设为怀化市,芷江侗族自治县随之改属怀化市,至今无变。

行政区划

1949年10月26日,芷江县人民政府成立,设区7个,区划沿用民国旧制:第一区驻罗旧,辖罗平、仁溪2乡;第二区驻观音阁,辖忠明、忠武2乡;第三区驻窑湾塘(后迁木叶溪),辖沅北、永靖2乡;第四区驻新店坪,辖便水、六和2乡;第五区驻碧涌,辖碧涌、协和2乡;第六区驻楠木坪,辖文和、和溪2乡;城厢区驻县城,辖中心镇和城郊垅坪、柳树坪、三里坪、上户村、下菜园、江西街等乡。乡以下暂时保留原保的建制。1951年起,农村废保改乡,全县区下共设84乡、7个街。

一区,驻罗旧,下辖罗旧、公坪、巴洲、花山寨、草坪、高庄、唐家桥、艾头坪、浮莲塘、茶林坪、牛牯坪、界牌、火麻坪等13个乡。

二区,驻观音阁,下辖麻缨塘、中杨溪、蚂蝗塘、竹坪铺、板栗坪、岩桥、露水、巽公坡、石板溪、水宽、黄潭桥、三渡溪等12个乡。

三区,驻木叶溪、下辖木叶溪、窑湾塘、帅家坪、五郎溪、芷溪、金厂坪、大树坳、小思乐、金思畈、白茅冲、铜锣洞、细米溪、扎牛坪等13个乡。

四区,驻新店坪,下辖水土湾、冷水铺、土桥、同乐村、青山口、蟠龙寨、新店坪、上坪、杨公庙、黄桑坪、一里街、大竹园、洪溪、大洪山等14个乡。

五区,驻碧涌,下辖下神祝、梨溪口、天雷寨、米贝、七甲坪、楠木冲、碧李桥、碧涌、大龙、新田界、罗岩、大冲、板山溪、茅坪、土鹿坪等15个乡。

六区,驻楠木坪,下辖楠木坪、晓坪、大坪头、冷水溪、萝卜田、蓝水、王家庄、新店、杨婆田、茶溪、大禾冲、古冲等12个乡。

城厢区,驻县城,下辖东街、西街、南街、北街、前街、江西街、工艺街、垅坪、下菜园、上户村、三里坪、柳树坪等12个乡(街)。

1953年,改农村区政府为区公所。改城厢区为城关镇,辖居委会6个,其余5个乡划归二区管辖。全县共划乡110个。

1955年,城关镇增设东紫巷、沿河街居委会2个。农村各区以驻地命名:一区为罗旧区;二区为垅坪区;三区为木叶溪区;四区为新店坪区;五区为碧涌区;六区为楠木坪区。

1956年,撤区并乡,并析出姑召、土鹿坪、碧李桥、米贝、竹坡、天雷寨、步头降、腿溪等8个乡归新晃管辖。全县设23乡1镇,8个居委会。乡(镇)政府改称人民委员会。

1958年,全县实行人民公社化,将23乡并为和平、东方红、建设、幸福、卫星、东风、红旗、星火等8个“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下辖118个大队、774个生产队。

1960年,城关镇改为公社,下辖居委会改为分社。

1961年,调整公社体制,将原有公社划小,有公坪、艾头坪、牛牯坪、罗旧、垅坪、麻缨塘、竹坪铺、岩桥、水宽、木叶溪、土桥、杨公庙、新店坪、大树坳、大洪山、上坪、洞下场、梨溪口、碧涌、罗岩、大龙、板山、楠木坪、晓坪、禾梨坳、萝卜田、冷水溪等27个农村人民公社和1个城关镇。下设生产大队314个,生产队2763个;街道分社5个、居民小组58个。

1984年,进行体制改革,27个农村公社全部恢复为乡,1985~1986年,先后改新店坪、罗旧和碧涌3乡为建制镇。析出五郎溪林场3个村成立五郎溪乡。

1986年,经国务院124号文件批复,改芷江县为芷江侗族自治县。乡(镇)不变。

1989年,全县辖乡25个,镇4个,行政村301个,街道居委会7个,村民小组3133个,居民小组68个。

1994年8月,省人民政府授权省民政厅批准,撤销公坪乡,设立公坪土家族乡。

2000年5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公坪土家族乡,设立公坪镇。

2002年,全县辖5个镇24个乡,即:芷江镇、公坪镇、罗旧镇、新店坪镇、碧涌镇、牛牯坪乡、艾头坪乡、岩桥乡、水宽乡、垅坪乡、麻缨塘乡、竹坪铺乡、木叶溪乡、五郎溪乡、大树坳乡、上坪乡、大洪山乡、土桥乡、杨公庙乡、梨溪口乡、洞下场乡、禾梨坳乡、楠木坪乡、萝卜田乡、晓坪乡。有300个村,3217个村民小组,9个居委会。

2003年2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垅坪乡与芷江镇合并,设立新的芷江镇。

2005年末、全县设5镇23乡,即:芷江镇、公坪镇、罗旧镇、新店坪镇、碧涌镇、牛牯坪乡、艾头坪乡、岩桥乡、水宽乡、麻缨塘乡、竹坪铺乡、木叶溪乡、五郎溪乡、大树坳乡、上坪乡、大洪山乡、土桥乡、杨公庙乡、梨溪口乡、洞下场乡、罗岩乡、板山乡、大龙乡、冷水溪乡、禾梨坳乡、楠木坪乡、萝卜田乡、晓坪乡。

2015年,根据芷江县乡镇区划调整方案,上坪乡、大洪山乡、新店坪镇共2乡1镇成建制合并设立新店坪镇。新设立的新店坪镇辖39个建制村,1个社区;同意罗岩乡、板山乡、大垅乡、碧涌镇共3乡1镇成建制合并设立碧涌镇。新设立的碧涌镇辖35个建制村,1个社区;土桥乡、杨公庙乡成建制合并设立土桥镇。新设立的土桥镇辖24个建制村;木叶溪乡、五郎溪乡成建制合并设立三道坑镇。新设立的三道坑镇辖14个建制村。岩桥乡、楠木坪乡撤乡建镇。岩桥镇辖15个建制村;楠木坪镇辖13个建制村。麻缨塘乡、竹坪铺乡、艾头坪乡、芷江镇共3乡1镇成建制合并设立芷江镇。新设立的芷江镇辖49个建制村(含原岩桥乡析出的小河口、四方园2个建制村),12个社区。牛牯坪、大树坳、禾梨坳、冷水溪、洞下场、晓坪、罗卜田、梨溪口、水宽9个乡,公坪、罗旧2个镇的行政区域和乡镇人民政府驻地不作调整。该轮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辖9乡9镇,芷江侗族自治县共减少10个乡级建制。

2025年芷江侗族自治县辖9个镇、9个乡:芷江镇、罗旧镇、新店坪镇、碧涌镇、公坪镇、岩桥镇、三道坑镇、土桥镇、楠木坪镇、牛牯坪乡、水宽乡、大树坳乡、梨溪口乡、洞下场乡、禾梨坳乡、冷水溪乡、晓坪乡、罗卜田乡。

目前全县设9镇9乡,即:芷江镇、公坪镇、罗旧镇、新店坪镇、碧涌镇、岩桥镇、三道坑镇、土桥镇、楠木坪镇、牛牯坪乡、水宽乡、大树坳乡、梨溪口乡、洞下场乡、冷水溪乡、禾梨坳乡、罗卜田乡、晓坪乡。

大美湖南欢迎您!

0 阅读:0

大坎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