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军事工业

大坎看历史 2025-02-05 15:27:10

俄罗斯拥有一个庞大规模的军事工业系统。其军事科研机构总数占前苏联的74%,固定资产总额占80%,生产场地占76%。经有关专家详细计算,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军工占28%。俄罗斯军事工业集中了全国最优秀的科技人才、精密设备、优质原材料,而且规模之大,自动化程度之高,生产品种之多,均属世界前列。

随着冷战结束和西方国家军事工业企业联合兼并之风的兴起,俄罗斯的军工企业也在一定程度上实行联合和合并,以实现规模化经营,这些是俄罗斯军事工业当前的一个显著特点。

(一)实行联合和合并

俄罗斯军事工业企业庞大、众多,但生产能力和水平各异。俄政府大幅度削减军费开支加剧了军工企业资金短缺问题,大多数军工企业处于停产状态。为了保持其科研、生产和技术潜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俄政府决定兼并国防订货负荷小和非垄断技术企业、工厂和设计局。各军工行业保留5个重点生产企业,以此为基础,联合和合并其他科研所和设计局。通过将数个相关设计局、研究所、工厂、企业联合起来建立大型企业集团的做法,把科研、设计、试验、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紧密地结合为有机整体进行统一管理。例如,伊留辛飞机联合企业、伏罗涅日飞机生产协会和塔什干飞机生产协会联合成立了伊留辛公司;图波列夫航空科技联合体、萨马拉飞机工厂和塔干罗格飞机工厂合并为图波列夫公司;雅克夫列夫设计局、萨拉托夫飞机工厂和斯摩棱斯克飞机工厂联合组建了雅克夫列夫公司;莫斯科电子机械制造研究所、萨拉托夫自动化工业设计局、乌里扬诺夫斯克仪器生产设计局、莫斯科第一机械制造厂、莫斯科微型机械制造厂、萨拉托夫电力机械生产厂、乌里扬诺夫斯克信号厂、叶卡捷林娜机械生产厂、阿尔扎莫兹仪器厂合并为俄罗斯航空仪器总公司,现已成为俄罗斯最大的航空仪器制造企业。通过联合和合并相关单位建立的大型公司从体制上解决了科研与生产脱节问题,加速了科技成果产业化,在技术上进行了优势互补,降低研制成本,使产品价格低廉,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另外,也可有效解决资金短缺、开工不足、重复劳动、资源浪费等一系列问题,而且通过联合和合并成立的公司实力雄厚,极易找到国外合作伙伴。联合后的俄罗斯军工企业在组织机构、生产和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主要包括:

1.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按照罗尔斯-罗伊斯、普拉特-惠特尼模式将军工企业建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大型企业集团,主要采取封闭管理方式,即层层负责制:具体生产工厂和企业向厂长、经理负责;厂长、经理向总经理负责;总经理由董事会选举产生。所有加人联合公司的单位都是董事单位,董事会由董事单位的经理组成。董事会的职责是:(1)集中管理、调配各董事单位的资源,包括资金、技术、设备、人员、研究成果等。(2)核准市场计划及项目内容。(3)为董事单位选定国外合作伙伴。(4)在贯彻实施科研、生产计划时,给予组织管理上的协调和支持。(5)提供其他服务保障。

2.实行自主经营、扩大经营范围。联合合并后的企业和公司按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按比例上缴利润的原则开展经营活动,在完成国家军事订货的前提下,开展多种经营,结合本公司技术资源优势努力向民品生产转移。一般的工作重点是:(1)占领独联体市场。(2)保证该行业在世界相关领域中的领先地位。(3)结合本企业的优势形成拳头产品,开拓世界民品市场。

3.生产合理化、专业化:根据各董事单位的技术特长、资源优势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公司将几个联合单位进行专业化分工和技术改造,集中资金更新老化、落后设备,以确保技术领先、减少重复劳动、降低成本。

(二)成立金融-工业集团

按照自愿原则或俄联邦政府的决定,在军工企业中建立金融-工业集团。金融-工业集团是将科研、设计、生产制造、金融、贸易、保险、信息等部门联合为跨地域、跨行业的综合性集团化实体。以军工设计局、生产企业和配套企业为主体,同时吸收金融机构(银行或投资基金会、保险公司)、外贸部门(主要处理补偿交易)和信息中心加入,比较理想的结构还包括非军品生产单位。这类集团按照自筹资金、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独立核算的原则开展各项经营活动。由于金融-工业集团不依赖政府的拨款,靠自身实力吸收大量预算外资金,从而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其主要任务是在承担和完成国家军品订货的基础上,开发和制造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军品、高技术民用产品以及其他军民两用产品。这类集团大都实力雄厚,经营灵活,在承担军品任务的同时,能适时地把军事科技成果用于民品生产,开发和制造高技术民用产品以及其他军民两用产品,在军品及民品市场上具有很强的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可以为濒临崩溃的俄罗斯军事工业筹集资金,解决了军工企业资金短缺、开工不足、产品无竞争力等问题。另外,这类集团还能获得对外签订军品销售合同的外贸进出口权。它们既保住了军事工业的科研与生产潜力,又为振兴俄罗斯经济创造了条件,因此无论是政府还是军工部门都认为这是挽救军事工业免于崩溃的一种出路,是俄罗斯军事工业改革的努力方向。为此,俄政府专门成立了“军事工业进出口银行”和“生产、科研、商业及改革风险保险公司”,并调配现有的8个专业银行为建立金融-工业集团筹集资金。俄设想在军工系统中建立30~40个这类集团,目前已建立的这类集团有:莫斯科航空生产组织-军事工业综合体(VPK-MAPO)、“伊柳辛”和“雅克夫列夫”航空综合体、“苏霍伊设计局”科研生产联合体、“金刚石”和“安泰因”科研生产综合体等。

1996年6月1日成立的莫斯科航空军工综合体是这类金融-工业集团的典型,其核心是米高扬设计局、莫斯科航空生产组织(它生产的MiG-29战斗机1995年曾走俏国际市场),同时联合了直升机生产厂家卡莫夫股份公司、生产机载雷达的良赞国营仪器厂、航空发动机设计单位科利莫夫设计局等10家军工科研、生产、维修单位,目前它已成为俄罗斯规模最大的军工企业,共有员工10万人。就所有制而言,莫斯科航空军工综合体是一家国有股份制企业,但它采取西方国家企业类似的商业管理体制,实行董事会制,由下属的10家企业的负责人组成董事会,在总裁(由政府任命)的领导下,各董事分管战略规划、信息与市场营销、对外经济关系、民品生产、财务、后勤等工作。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统一使用人力、财力、设施和设备,实行科研、设计、生产、销售和维修一体化,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确立了企业在市场上的领先地位。这家公司目前主要生产国际上看好的战斗机、直升机和地面防御系统三大类武器装备。加人莫斯科航空军工综合体的金融机构是“莫斯科航空银行”,该银行是俄罗斯一家著名的商业银行,为200家航空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金融服务。莫斯科航空军工综合体与“航空银行”联合,为发展有市场前景的产品提供了经费支持,既增强了公司的国际竞争力,也使银行获得更多进入国际市场、赚取丰厚利润的机会。该综合体实行军品为主、多种经营的方针,在确保武器装备研制生产满足俄军需要和外贸出口的前提下,扩大民品生产,制定了多项民品开发计划,例如该公司设在卢霍维策的工厂已生产出IL-103五座轻型飞机;An-2通用双翼飞机的改型机正在做飞行试验;公司所属莫斯科飞机制造厂已生产出200多架超轻型飞机,此外,还计划开发食品加工机械、医疗设备、越野车等多种民用产品。

莫斯科航空军工综合体还拥有外贸出口权。例如,向马来西亚出售中的MiG-29战斗机,就是该生产组织与俄罗斯国家武器与军事技术进出口总公司一起代表俄罗斯政府与马来西亚政府签订合同的。

0 阅读:0

大坎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