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陵县地处湖南省西北部,怀化市北端,沅水中游,处武陵山南麓与雪峰山东北尾端交汇处。东与桃源、安化相连,南与溆浦、辰溪接壤,西与泸溪、古丈、永顺毗邻,北与张家界市永定区交界。。沅陵绿韵盎然,水韵悠长。有借母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五强溪国家湿地公园、沅陵国家森林公园、中国西南地标辰龙关等众多景区景点。境内有沅水、酉水两大水系,有911条溪河,新潇湘八景五溪湖如诗如画,是休闲、垂钓、度假、养生胜地,更是生态宜居的风水宝地。

历史沿革
县境春秋时期属楚巫中地,战国属楚黔中地,秦属黔中郡。汉高祖五年(前202),始置沅陵县,属武陵郡。高后元年(前187)封长沙王子吴阳为沅陵顷侯,历46年无子国除。新莽时改沅陵县为沅陆县,改武陵郡为建平郡,县属建平郡。东汉灭莽后,郡、县名复故。东汉时,县属荆州武陵郡。
三国时,县随武陵郡,先属蜀,后属吴。两晋,县仍属荆州武陵郡。
南朝宋孝建元年(454),县随武陵郡属郢州刺史。齐因之。梁县属武州武陵郡,又别置武陵都尉府于沅陵。陈天嘉元年(560),县改属沅州通宁郡。太建七年(575),改通宁郡为沅陵郡,治沅陵,县属沅州沅陵郡。至德元年(583),封皇弟陈叔兴为沅陵王,越6年陈亡。
隋开皇九年(589),废沅州沅陵郡,改置辰州,治沅陵。大业二年(606),复改辰州为沅陵郡,隶荆州。隋末沅陵郡为梁萧铣所据。唐武德二年(619),萧铣部将董景珍以沅陵郡降唐,改为辰州,县属辰州。贞观元年(627),分天下为10道,县属辰州,隶江南道。开元二十一年(733)分天下为15道,县属辰州,隶黔中道。

天宝元年(742),改辰州为卢溪郡,县属卢溪郡。乾元元年(758)改卢溪郡为辰州,县属辰州。后梁开平元年(907),马殷据湖南,受封楚王,县、州地随属马楚,历后唐、后晋、后汉无变。后周广顺元年(951),南唐灭马楚,三年县地隶武平军节度使(治武陵),先后为刘言、王进逵、周行逢所据。宋乾德元年(963),辰、锦、叙等州归顺,立辰州卢溪郡军事,治沅陵,隶荆湖北路。
元至元十二年(1275)五月,宋知辰州吕文兴降元,改辰州为辰州路,治沅陵,属江南湖北道肃政廉访司,隶湖广行中书省。至正二十四年(1364)吴王朱元璋遣徐达克辰州路,改辰州路为辰州府,治沅陵。
明洪武九年(1376)革元行中书省,置湖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县属辰州府,隶湖广布政使司。宣德八年(1433),封辽简王朱植第十七子朱贵燏为沅陵王,传122年无子除。嘉靖十二年(1533)湖北分守道驻沅陵,历134年。
清康熙三年(1664),分设湖南布政使司于长沙,县属辰州府,隶湖南布政使司。雍正八年(1730),县属辰永靖道,十三年(1735)改为辰永靖兵备道。乾隆元年(1736),改称辰沅永靖兵备道,县仍属辰州府,隶辰沅永靖兵备道,直至宣统三年(1911)封建王朝结束。
中华民国元年(1912),废沅陵县存辰州府,府仅辖沅陵县地。3年裁府恢复沅陵县,属辰沅道。10年废辰沅道,县直属湖南省。24年7月,设湘西绥靖处于沅陵。辖19县,划为5个行政督察区,县属沅泸辰溆区行政督察专员办事处,治沅陵。25年,湘西绥靖处改为湘西绥靖公署。绥靖区增至25县,分置4个督察区,县属第一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治沅陵。26年,全省划分9个行政督察区,县属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治沅陵。27年,县属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29年,全省划分10个行政督察区,县属第九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治沅陵。31年,置省府湘西行署于沅陵,辖第八(驻永顺)、第九(驻沅陵)、第十(驻洪江)3个督察区,抗日战争胜利后撤销湘西行署。
1949年9月18日,沅陵解放。1950年1月1日,湖南省临时人民政府在沅陵设置湘西行政公署,辖沅陵、会同、永顺3个专区,县属沅陵专区。1952年8月,撤销湘西行政公署及其所辖3个专区,沅陵县改属芷江专区。12月,芷江专区迁驻黔阳县安江镇,改名黔阳专区,县属黔阳专区。1968年,黔阳专区改称黔阳地区,1981年,黔阳地区改称怀化地区行政公署,县属怀化地区行政公署。1998年3月,撤销怀化地区行政公署,设怀化市,县属怀化市。

行政区划
明清时期,县以下为里社,明代全县分为12都,编户58里。清袭明制,仍分12都。都下置图。康熙三十年(1691)编户53里。
第一都,在县东,辖5里。相当今麻伊洑区范围。
第二都,在县东,辖2里。相当今官庄区范围。
第三都,在县城东北朱红溪内,辖2里。相当今大合坪、七甲溪、火场等乡。
第四都,在县南,辖10里。相当今麻溪铺区及1953年划归辰溪县的孝平乡。
第五都,在县南,辖5里。大部在蓝溪河流域,相当今凉水井区范围。
第六都,在县西南,辖6里。即今舒溪口乡的三洲、青木林以上至今泸溪县浦市的沅水两岸。
第七都,在县西南,辖4里。即今太常乡窑头以上,舒溪口以下的沅水两岸。
第八都,在县西北,辖10里。相当今乌宿区范围。
第九都,在县东北,辖1里。即1953年划归大庸县的第十五区范围。
第十都,在县北,辖4里。相当今北溶、深溪口、肖家桥(一部分)、落坪(一部分)、枫香坪、军大坪、筒车坪等乡及1953年划归大庸县的四都坪一带。
第十一都,在县东北,辖1里。为全县范围最小的都,即今白田乡东部。
第十二都,在县西酉水口,辖3里。即今白田乡西部及太常乡大部分。

民国元年,废都里,全县划分城区和24个乡、镇及靖良团(11年后靖良团并入贞平乡)。15年,全县划分为6个区,辖24个乡、镇。16年,改6个区为25个区,辖191个堡和22个段,堡、段辖甲。18年,并为9个区,辖323个乡、镇。21年,全县恢复25个区,辖219个堡和6段。24年,并25个区为9个区,辖48个乡、镇,213个保。25年,全县为6个区、1个直属镇,辖40个乡、313个保。27年,撤区,辖25个乡、镇,372个保。29年,置14个区,辖25个乡镇,332个保。31~38年,撤区,并为25个乡、镇,辖317个保,4245个甲。
1949年10月,县人民政府成立后,县以下分设7个区,保留原25个乡(镇)、317个保。
1950年4月,增划八、九、十区,分第三区设第八区,分第七区设第九区,分第六区设第十区,全县辖10个区,309个农民协会,8个居民委员会,废除国民政府建立的乡镇公所。
1952年6月,全县划为19个区,设310个农会,8个居民委员会。1953年,建立人民基层政权,全县设16区、1镇、278个乡(镇)。
1954年3月,增划7个乡。
1956年撤区并乡,全县设55个大乡和1个镇。
1958年9月,改设16个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1镇,下辖270个生产大队。
1962年调整公社体制,恢复区建制,全县划分7个区、1个镇、50个人民公社、618个大队。
1984年,以原公社范围建乡、镇,设8个区、1个县辖镇、45个乡、5个乡级镇、641个行政村、4984个村民小组。

1987年,全县辖8区、2个县辖镇、45个乡、5个乡级镇、650个行政村、5061个村民小组、13个居民委员会、162个居民小组。
1992年,麻伊伏镇更名为五强溪镇。
1995年,五强溪镇由区辖镇变为县辖镇。
2000年12月,七甲坪、筲箕湾两乡撤乡设镇。
2003年至2005年底,沅陵县进行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撤销太常、乌宿、麻溪铺、凉水井、官庄、北溶、麻伊伏、军大坪8个区公所,将苦藤铺乡、白田乡、郑家村乡大部并入沅陵镇,柳林汊乡、高坪乡2村、黄壤坪3村并入五强溪镇,沃溪镇、荔枝溪乡、黄壤坪乡部分并入官庄镇,张家坪乡、渭溪乡、张家滩乡、郑家村乡部分并入凉水井镇,楠木乡、蚕忙乡、洞溪乡并入七甲坪镇,用坪乡并入筲箕湾镇,高砌头乡并入明溪口镇,沙金滩乡、栗坡乡并入太常乡,丑溪口乡、舒溪口乡大部合并为盘古乡,乌宿乡、清水坪苗族乡、棋坪苗族乡、落鹤坪乡合并为二酉苗族乡,池坪乡、坳坪乡、竹园乡合并为荔溪乡,长界乡并入马底驿乡,落坪乡并入北溶乡,七甲溪乡并入大合坪乡,高坪大部并入清浪乡,军大坪乡、筒车坪乡、枫香坪乡合并为借母溪乡,麻溪镇、楠木铺乡、杜家坪乡、深溪口乡、肖家桥乡、陈家滩乡、火场土家族乡不变,52个乡(镇)合并成23个乡(镇)。
2015年11月25日,太常乡、深溪口乡并入沅陵镇,设太常、深溪口便民服务中心。
2016年,行政村合并。是年,沅陵县设21个乡镇、369个村、34个社区、4696个村民小组、308个居民小组。

2019年,沅陵镇太常便民服务中心增设太安社区。
2020年全县辖21个乡镇、369个村、34个社区,总人口67万。
2023年沅陵县下辖8个镇、13个乡 [麻溪铺镇、五强溪镇、明溪囗镇、凉水井镇、七甲坪镇、筲箕湾镇、官庄镇、沅陵镇、杜家坪乡、楠木铺乡、肖家桥乡、火场土家族乡、陈家滩乡、清浪乡、借母溪乡、荔溪乡、大合坪乡、马底驿乡、北溶乡、二酉乡、盘古乡]。沅陵县人民政府驻新村2号。
现在境内辖沅陵镇、五强溪镇、官庄镇、凉水井镇、七甲坪镇、麻溪铺镇、筲箕湾镇、明溪口镇、盘古乡、二酉苗族乡、荔溪乡、马底驿乡、楠木铺乡、杜家坪乡、北溶乡、肖家桥乡、大合坪乡、火场土家族乡、清浪乡、陈家滩乡、借母溪乡等21个乡镇,共369村委会,35个社区。
大美湖南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