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新晃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大坎看历史 2025-02-21 20:40:42

新晃侗族自治县位于湖南省最西部,地处湘黔边界。东连芷江侗族自治县,南邻贵州省的天柱县、三穗县,西接贵州省的镇远县、玉屏侗族自治县,北靠贵州省的万山特区。是湖南通往大西南的交通要道,素有“湘黔通衢”、“滇黔咽喉”之称。是湘黔高铁经济带重要节点,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

历史沿革

1987年,怀化地区文物普查队在兴隆乡柏树林村大桥溪、波洲镇曹家溪、方家屯乡石坞溪等地发现旧石器时代遗址。在大桥溪试掘出刮削器、尖状器、石核石片等旧石器20多件。证明县地在5万至10万年前就有人类活动。

县地建置前,夏、商为禹贡荆州之域,春秋战国属楚,秦属黔中郡,西汉属武陵郡无阳县,东汉属武陵郡辰阳县,三国属荆州武陵郡舞阳县,晋至南朝宋时因之,南朝齐时仍属武陵郡舞阳县(改舞阳为舞阳),南朝梁时属南阳郡龙檦标县(改舞阳为龙檦),隋时属沅陵郡龙檦县。

唐贞观八年(634),析龙标(即龙檦)置夜郎、朗溪、思徽三县,隶巫州。县地属夜郎。天授二年(691),改巫州为沅州,又析夜郎县置渭溪县,渭溪县治在今老晃城。长安四年(704),以沅州之夜郎、渭溪二县置舞州。开元十三年(725)改舞州为鹤州。开元二十三年(735),又改鹤州为业州。天宝元年(742)改夜郎县为峨山县,与渭溪同属业州。大历五年(770)改业州为奖州,置奖州龙溪郡,领峨山、渭溪、梓姜三县。唐时,另置晃州羁縻州,县地部分属晃州羁縻州,为黔州都督府所辖。唐末至五代时,藩镇割据,田氏据得奖州,改奖州为晃州。

宋淳化二年(991),田氏归顺宋朝(仍为羁縻)。熙宁七年(1074),章惇以武力收复溪峒黔、古、显、叙、峡、中胜、富、嬴、绣、允、云、洽、晃、波、奖、峨、宜十七州,置沅州,以唐潭阳县置卢阳县,县地属沅州卢阳县。元至元十三年(1276)置沅州安抚司,翌年改为沅州路,县地随卢阳县属之。明时,县地属沅州,置晃州驿、晃州巡检司。清乾隆元年(1736)沅州升府,置芷江县,凉伞坪添驻通判一员。乾隆三年裁晃州驿设凉山巡检司。嘉庆二十二年,清朝廷派湖南巡抚巴、贵州巡抚文合同勘察,从芷江县划出六里置晃州直隶厅,属辰沅道。民国2年(1913)废厅置晃县。

1949年11月7日晃县解放,11月10日成立晃县人民政府,属会同专区。1952年8月,撤销会同专区成立芷江专区,晃县属芷江专区。同年12月改芷江专区为黔阳专区,晃县属黔阳专区。1956年12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新晃侗族自治县。1981年7月,改黔阳地区为怀化地区,新晃县随属怀化地区。1998年5月,怀化撤地设市,新晃县随属怀化市。

行政区划

1950年,废除保甲制,开始建区建乡工作。1951年,完成建区建乡工作,全县设6区,1镇,101乡。

第一区,设在波洲,辖暮山坪、曹家溪、瓦屋坡、杨柳坪、洞坪、三拱桥、炉冲、木铎溪、波洲、红岩、柳寨、十甲坪计12乡。

第二区,设在沙湾,辖毛溪、高寨、大湾罗、大东坪、洞坡、方家屯、枫树屯、石坞溪、沙湾、乌木溪、自塘溪、甘家桥、石马溪计13乡。

第三区,设在鱼市,辖鱼市、新发、老寨、古里、鸭塘、晏家、米寨、大坪、斗溪、天堂、地蒲、高洞、鹅公、大堡,坪阳、朝阳、宋寨、马脚、龙过、马王计20乡。

第四区,设在凉伞,辖高牌、万家、马宗、大田、美岩、凉伞、坝万、橙寨、黄雷、桂林溪、美老、梭溪、高寨、朝阳、芒胆、绞海、坪南计17乡。

第五区,设在扶罗、辖高寨、弓判、扶罗、伞寨、坪地、碧林、桐木、坝坪、四路、绍溪、茂守、甘美、八世、三江、磨溪、沙坝、禾滩、竹树、大晏、李树、新寨、岑庄、横坡、贡溪、渡溪、园木计26乡。

第六区,设在中寨,辖中寨、大寨、龙塘、赛容、比足、恩道、阿况、碧朗、练溪、阿勾、半江、祥冲、降溪计13乡。城关镇,设在新晃城,辖新晃城、老晃城、民主、德胜、团结、幸福等6个街政府。

1953年,设凉伞镇,相当小乡,1955年撤镇设乡。

1956年,成立新晃侗族自治县时,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将芷江县的姑召、土鹿坪、比李桥、米贝、竹坡、步头降、腿溪、天雷等8个侗苗族聚居的乡划归新晃侗族自治县管辖。同年,实行撤区并乡,将原建的109个小乡1个镇,调整为24个大乡,1个镇,即波洲、三拱桥、柳寨、沙湾、方家屯、大湾罗、鱼市、晏家、天堂、马王、凉伞、橙寨、美岩、黄雷、扶罗、贡溪、李树、新寨、禾滩、中寨、碧朗、降溪、米贝、步头降、城关镇。

1958年9月,全县实现人民公社化,实行“政社合一”,同时撤销乡级行政机构,全县设11个农村人民公社,1个城镇人民公社。12月调整为6个农村人民公社和1个城镇人民公社,公社以下建立139个生产大队,1592个生产队。

柳寨人民公社,设柳寨,辖20个生产大队。

沙湾人民公社,设沙湾,辖19个生产大队。

鱼市人民公社,设鱼市,辖24个生产大队。

凉伞人民公社,设凉伞,辖19个生产大队。

扶罗人民公社,设扶罗,辖37个生产大队。

中寨人民公社,设中寨,辖17个生产大队。

城镇人民公社,设新晃城,辖3个居民大队。

1961年,调整人民公社规模,全县设18个农村人民公社,1个城镇人民公社,294个生产大队,2593个生产队。人民公社有步头降、波洲、沙湾、大湾罗、方家屯;鱼市、林冲、黄雷、凉伞、橙寨、新寨、贡溪、扶罗、李树、禾滩、中寨、碧朗、米贝、城镇。

1980年12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划出林冲公社的竹坪、高洞、小簸、道丁、地习大队,黄雷公社的大旺大队,凉伞公社的新丰、绞沟大队,新寨公社的界牌、天堂、先锋、冷水大队,扶罗公社的桂根大队,成立天堂公社。1981年12月,划出步头降公社的杨柳冲、大坪坡、姑召大队,波洲公社的洞坪、大坪、田坪、柳寨、廖溪、坳背大队,成立洞坪公社;划出鱼市公社的梅溪、晏家、斗溪、店溪、樱桃、地牙、肖家庄、坝上、河坝大队,扶罗公社的大湾大队成立晏家公社。

1984年3月,实行政社分设,恢复乡村建制。撤销21个农村人民公社,分别建立乡人民政府;以原生产大队为单位建立村民委员会,以原生产队为单位建立村民小组;撤销城镇人民公社建立镇人民政府,街道建立居民委员会,蔬菜队建立村民委员会。同年5月,划出凳寨乡的美岩冲、阳肖、美岩、塘教、茶坪、马宗、冲亨村成立茶坪乡。12月,将中寨乡、波洲乡、鱼市乡改为中寨镇、波洲镇、鱼市镇,所辖村民委员会不变。1984年6月,撤销米贝,步头降两乡,建立米贝苗族乡、步头降苗族乡。1989年,全县有19个乡,4个镇,296个村民委员会,9个居民委员会,2971个村民小组,56个居民小组。

2023年末,新晃侗族自治县辖9个镇、2个乡。

现在全县总面积1502平方公里,辖9镇2乡137村14社区居委会,总人口25.2万。

晃州镇

辖:新村村、柏树林村、晃州村、民生村、长乐坪村、凉水井村、石马溪村、丁字坳村、塘洞村、胜利村、木铎溪村、大桥溪村、高寨村、水洞村、洞坡村、两河口村、石坞溪村、大洞坪村、高铁新村、长滩村、沙湾村、禾排村、塘家坝村、向家地村、杨家桥村、新民村、胡家坝村、大树湾村、日光村29个建制村和龙溪社区、中山门社区、太阳坪社区、晃洲社区、桥南社区、酒店塘社区、夜郎寨社区、桥东社区、桥西社区9个社区。

鱼市镇

辖:华南村、晏家村、斗溪村、老黄冲村、大坝河村、团溪村、岩山村、鱼市前锋联合村、光辉村、新桥村10个建制村和大鱼塘居委会。

林冲镇

辖:大堡村、宋阳村、马王村、唐家村、林冲村、天堂村、道丁村、地习村、高坪村、地甫村10个建制村。

凉伞镇

辖:万家村、偏洞村、黄雷村、大田村、美岩村、坪南村、马宗村、茶坪村、凳寨村、八江口村、冲场村、美老村、凉伞村、街上村、花园村、桂林溪村、绞寿村、子成村、坝万村、桓胆村、桂岱村、台洞村22个建制村和柏杨桥居委会。

扶罗镇

辖:东风村、皂溪村、弓判村、克寨村、桐木村、坪地村、磨溪村、竹树村、新寨村、圭界村、扶罗村、伞寨村、红星村、枫木村14个建制村和扶罗街上居委会。

贡溪镇

辖:上田村、绍溪村、田家村、碧林村、贡溪村、甘美村、四路村7个建制村。

禾滩镇

辖:闪溪村、进蚕村、禾滩村、洛溪村、姑召村、龙兴村、大晏村、三江村、岑贡村9个建制村。

中寨镇

辖:比足村、上公道村、赛容村、大寨村、头家村、降溪村、祥冲村、地堡村、计寨村、半江村10个建制村和中寨居委会。

米贝苗族乡

辖:练溪村、米贝村、碧李桥村、阿界村、富家冲村、烂泥村、团结村、碧朗村8个建制村。

步头降苗族乡

辖:天雷村、新江村、土鹿坪村、步头降村、黄阳村、涞溪村、双溪村7个建制村。

波洲镇

辖:洞坪村、坳背村、柳寨村、长塘坪村、暮山坪村、波洲村、瓦屋坡村、江口村、田坪村、炉冲村、红岩村11个建制村和波洲居委会。

大美湖南欢迎您!

0 阅读:2

大坎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