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华“飞虎队”的诞生(1):抗战爆发后中美的秘密接触

星辰与大海 2025-04-17 08:51:04

前面两期内容主要讲述了美国援华空军“飞虎队”的灵魂领导人物陈纳德的个人经历。本期将正式开启“飞虎队”的战史系列,从“飞虎队”的诞生讲起这段传奇的历史……

中日战争对美国亚太利益的影响

自从1899年打赢了美西战争后,由于美国从西班牙人手中夺得了对菲律宾的控制权,因此再也无法抽身于亚洲的事务之外,而对于美国人而言,庞大的中国市场一直都是维系其远东利益的关键所在,所以为了防止任何欧洲以及日本列强国家独吞这个市场的利益,将美国排挤在外,美国国务卿约翰·海伊于1899年9月6日颁布了《门户开放政策》,要求世界各国尊重中国主权的独立与领土的完整。

亨利·史汀生

基于这项政策的精神,美国反对任何国家,尤其是当时正在太平洋日益坐大的日本帝国,针对中国发动任何性质的侵略战争,这些举动都将被视为破坏美国利益的行为,这也是为什么当日本于1931年9月18日发动九一八事变时,美国国务卿亨利·史汀生便发表了著名的“史汀生主义”,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并扶植伪满洲国的行为表达不承认的立场。

然而,“经济大萧条”时代背景下的美国政府依旧依循其“孤立主义”的外交传统,不愿意以武力干涉日本的侵略行为,同时也拒绝以更积极的态度声援中国政府的反侵略战争。虽然当时担任美国总统的福兰克林·罗斯福,很早就已经将欧洲的纳粹德国与亚洲的日本帝国视为“侵略者”,日军击沉美国海军“扬子江舰队”的“帕纳”号炮舰,乃至于他们在南京针对中国平民所犯下的暴行,也一度激起了美国民众对日本的愤怒与对中国抵抗运动的同情,然而在伍德将军还有林白的共同领导下,反战组织“美国优先委员会”仍旧得到广泛的民意支持,促使华府高层迟迟无法对德日两国的侵略行为采取行动。

第一位飞越大西洋的飞行英雄林白,曾因为力主孤立主义而与美国总统罗斯福展开过激烈争辩

对于当时在欧洲战场上面临希特勒这个敌人的英国与法国而言,他们于1940年对日本在远东的侵略行为几乎是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英国政府于7月18日宣布关闭了滇缅公路,随后日军又于8月30日与法国的维希政府达成协议,正式派兵进入法属印度的北方,切断了中国所有的对外交通路线,并与纳粹德国还有法西斯意大利在同年9月27日签订了《三国轴心条约》,这终于让罗斯福总统再也无法忍受下去,决定采取更积极的态度援助抵抗日本侵略的中国。

首先在美国的支持下,英国人于1940年10月18日重新开放了滇缅公路,好让物资继续流入中国,以支撑中国的对日作战行动,而到了1940年11月30日,罗斯福总统更宣布将提供一亿美元贷款给国民政府,除了协助解决因战争所产生的通货膨胀问题外,也让中国取得一笔新资金向美国购买军火物资,由于当天正好是日本与南京的汪精卫伪政权签署《日华基本关系条约》的日子,美国政府这种支援重庆的做法,政治倾向性非常明显。

由于此时美国对日本的敌意升高,对中国也更加同情,因此蒋介石在判断时机成熟之后,决定派遣毛邦初与陈纳德前往美国争取军事援助,而当时除了向华府提出供应中国空军五百架飞机的要求外,蒋介石也提出了招募美军的空地勤人员到中国,成立“特种航空部队”(Special Air Unit)直接投入对日作战的构想,此举正好与无法派兵直接进入中国作战,但又想要干预日军侵略行动的罗斯福总统战略构想一拍即合,终于为日后美国志愿队的成军打下了基础。

美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秘密行动”

成立中国空军美国志愿队的构想究竟是由谁先提出的?直到今天在美国,这也还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大多数人认为最早有这个构想者应该是陈纳德,毕竟是由他最先开始在中国指挥第14国际志愿中队投入作战的,而且他在自己的回忆录中也是持有这样的看法,认为除非有美国的飞行员与地勤人员在自己的指挥下投入战斗,否则中国空军将难以在战场上应对日本人的挑战。

罗斯福

不过,真正提出将这个构想付诸行动者,可能还是财政部长孔祥熙,他于1939年5月在法国首都巴黎会见了中国中央飞机制造厂董事长、美国州际企业 的总裁威廉·鲍莱与其副手布鲁斯·莱顿,提出了希望美国能够仿照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派遣“拉法叶中队”到法国参战的模式,招募一些来自美国陆军、海军与陆战队的空地勤人员到中国战场上与日军交战,鲍莱与莱顿两人都向孔祥熙做出了保证,将会尽一切所能地把这个构想上报给美国政府的决策者考虑。

威廉·鲍莱与布鲁斯·莱顿两位州际公司的大老板,同时也在经营为国民政府采购与组装飞机的中央飞机制造厂,因此他们在美国的航空界拥有巨大的影响力,而以海军航空队上校身份退役的布鲁斯·莱顿,事实上正是“特种航空部队”计划的最大支持者;他曾经在李奇蒙·透纳上将的指挥下在亚洲舰队服务,因此对日本在中国的扩张野心有相当程度的了解,基于保护菲律宾安全的理由,他认为美国政府应该积极援助中国的反侵略战争”。

孔祥熙

1939年底,陈纳德在返回美国休假的期间与鲍莱还有莱顿两人会面,他们三人花了相当长的时间一同巡视了美国各地的飞机生产线,尽管陈纳德没有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记录他们谈了什么与“特种航空部队”有关的话题,但我们可以推断他与莱顿两人的想法是不会相差太遥远的,那就是这两位飞行员出身的美国退役军人都主张美国应该援助中国,并借由这种让中国打“代理战争”的方式,保卫美国在西太平洋的安全与利益。因此,陈纳德利用自己还在美国的时间向美国陆军航空军介绍了日本侵略中国的战略局势,并向他们提交了自己对日本陆军还有海军飞机的观察报告,不过他的努力不仅没有得到决策者的重视,阿诺德不仅不愿意同意陈纳德的要求,让他回归美国陆军航空军的作战体系,相反还建议他到海岸炮兵团去当教官,使陈纳德感到非常光火”。

陈纳德

然而,军方对援助中国议题的不感兴趣并不是当时莱顿与陈纳德所唯一遭到的阻碍,当时“孤立主义”在美国的势力非常强大,如果美国官方以直接的方式派遣飞行员前往中国战斗,势必要遭遇到来自林白、共和党籍的爱达荷参议员威廉·柏拉与蒙大拿众议员珍妮特·兰金等人所代表的孤立主义势力的强烈反对,因此任何派遣美军人员前往中国的作战构想都必须要以“间接”的方式才能成功推行下去”。1941年1月17日,在美国海军情报局远东组组长亚瑟·麦克卡伦的命令下,陆战队的罗德尼·布尼少校对莱顿进行了关于中国事务的访问,并提交了一份备忘录上去,在这份备忘录中,莱顿指出美国应该协助中国空军成立一支装备50架俯冲轰炸机、50架双发轰炸机、50架战斗机与10架运输机的小规模部队,针对日军在长江与珠江的目标进行炸射。

除了提供飞机外,莱顿也指出这支飞行部队每个月的维持费用约为五百万美金,而除了提供飞机给中国空军外,美国也应该允许50名飞行员前往中国操作这些飞机与日本进行战斗,而这样的行为理所当然会遭到日本还有美国国内的反战人士抗议;为了推动这项工程的完成,莱顿提出了三项解套的方案:

一、美国政府应下达指令给进出口银行,提供两亿五千万美元的贷款给中国政府投入于美国飞机的采购行动,好让中国政府能够继续通过中央飞机制造厂购买飞机°。

二、州际企业可担任美国政府的“白手套”,进入美国陆军、海军以及陆战队的飞行基地进行人员的招募工作,让他们前往中国作战,这足以让这项军事计划成为一个没有美国政府介入的一种“纯商业”活动,既不违反美国的《中立法案》,也让日本人无法在外交上找到任何抗议的理由?。

三、由于当时美国陆军与海军的情况,相较于当时正在欧洲与希特勒作战的英国人而言,中国要从美国取得飞机采购权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莱顿建议美国的飞机联合制造委员会应该将同样的便利性提供给中国人。

莱顿认为,若要是以上三点能够被妥善实施,这场中国空军与日本人进行的战争尽管有美国人的参与,但却能够完全被解释为是这些美国人的“个人”行为,是属于“商业性”而非“政治性”的活动,美国政府完全能够撇清关系,这一份由美国海军情报局对莱顿进行的访问,不仅成为日后陈纳德组建美国志愿队时所参考的主要蓝图,也为战后美国在世界各地实施“代理人战争”的各种行动提供了战略性的指导,这在当时可能也是蒋介石、孔祥熙、宋子文、毛邦初与鲍莱等推动“特种航空部队”计划者所意想不到的事情。

【未完待续……】

0 阅读:10

星辰与大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