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不疑:或为汉景帝的托孤重臣?

平民历史 2024-03-19 02:42:51

对于直不疑的记叙司马迁仅用了350余字,如此简短却从三个方面表现了直不疑。

“塞侯直不疑者,南阳人也”,司马迁介绍人物籍贯的常用句式。“为郎,事文帝”,直不疑为汉文帝的侍从人员。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追随“清静无为”的汉文帝注定了直不疑一生平淡。所以,直不疑的故事主要讲述个人品德。

“其同舍有告归,误持同舍郎金去,已而金主觉,妄意不疑”,与直不疑同住一屋的同事请假探亲,误拿了另一位同事的黄金了。很快同事发觉黄金不见了,无端猜测是直不疑偷盗。

被人怀疑偷盗,直不疑会怎么做呢?

“不疑谢有之,买金偿”,“谢”是道歉,“有之”则是承认了,然后还买来黄金赔偿了同事。也就是说直不疑既不辩解也不告官,更不没有四处声张自己蒙受不白之冤。

“而告归者来而归金,而前郎亡金者大惭”,不久探亲的同事回来,主动归还了误拿的黄金。这让诬告直不疑偷盗的同事羞愧不已。“以此称为长者”,因为这件事直不疑被广泛赞誉为“长者”。此处“长者”并非指年纪大、辈分高的人,而是指品德高尚的人。

到此为止,直不疑的故事仅仅是围绕个人品德展开,并未涉及从政的功绩。

“文帝称举,稍迁至太中大夫”,直不疑获得汉文帝的欣赏而提拔,逐渐升迁至太中大夫。

“郎”是指皇帝的侍从人员,而“太中大夫”则为郎中令的属官,从郎到太中大夫级别跨度大。直不疑既没有裙带关系也未曾立功,仅因为品德优良而升迁,所以引起了有些人的嫉妒。

“朝,廷见,人或毁曰”,“朝”是指春天朝拜天子。在朝廷觐见皇帝时,直不疑遭到他人诽谤。

“不疑状貌甚美,然独无奈其善盗嫂何也!”——《史记·万石张叔列传》

“这个直不疑长相俊美,但偏偏喜欢和他嫂子私通,不知拿他怎么办。”

面对谣言,直不疑又将如何应对?

“不疑闻,曰:‘我乃无兄。’然终不自明也”——直不疑听说之后仅仅说了一句:“我没有哥哥。”然后再也不自我辩白了。

老子说:“善战者不怒,善柔者不辩,善胜者不争。”不与别人争辩,这是一种智慧,过于直接或者争论是非对错往往达不到自己想要的。由此来看,直不疑智慧过人。

“吴楚反时,不疑以二千石将兵击之”,“吴楚反”指的是吴王刘濞在汉景帝时发起的七国叛乱,“二千石”则说明直不疑职务又升迁了。

“景帝后元年,拜为御史大夫”,先看时间“景帝后元年”是指前143年,而汉景帝死于前141年。御史大夫与丞相、太尉并成为“三公”,直不疑升职位御史大夫与卫绾当丞相为同一年。“天子修吴楚时功,乃封不疑为塞侯”,“修”解释为表彰。距离“七国之乱”(前154年)已过去了十年多,汉景帝再次封赏直不疑所为何事?

汉景帝对直不疑、卫绾又是升职又是封侯赏赐说明什么呢?联系到汉景帝两年之后去世,由此推测汉景帝有“托孤”之意。毕竟,汉景帝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在位仅十六年。《佞幸列传》虽然没有汉景帝喜好男色的记录,但从周文传记百十字以及《五宗世家》、《外戚世家》推测汉景帝一生纵欲太过。

汉景帝之所以选择卫绾、直不疑“托孤”:第一,两人没有根基,既非外戚势力,也不是皇室宗亲,这就避免了争夺皇权的危险。第二,卫绾、直不疑也非开国元勋世袭后代,更不是飞扬跋扈的将军,因此不会对太子刘彻产生威胁,且两人品德靠谱,为人忠厚老实。

“武帝建元年中,与丞相绾俱以过免”,汉武帝继位之后,卫绾、直不疑因为“过失”或者“过错”被免职了。此前分析,汉武帝继位之后大张旗鼓推行改革,所以找借口罢免了“无为”的旧臣。

“不疑学老子言”,直不疑崇尚黄老学说。这说明与窦太后政治理念相符。“其所临,为官如故”,无论到哪里做官,都是采用老一套办法。“如故”,联系下文知道是采用上一任留下来的办法,“唯恐人知其为吏迹也”,就怕别人知道他的政绩。“不好立名称,称为长者”,不喜欢树立自己的名声,然而时人仍称颂德行厚道之人。

0 阅读:1

平民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