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岛除了爱看历史,也是半个球迷,但2019年世界杯中国以一种屈辱的形式小组出局之后,我陷入了深深的迷茫,因为中国篮球、中国足球的发展与我所认识的唯物史观有一定的割裂。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每年拥有1000万高等教育毕业生,且基础建设相对充足的一个国家,我也和所有人一样在想,为何14亿人找不出十几个打球、踢球好的人。
而伴随着昨晚日本时隔15年拿下了亚洲球队对欧洲球队的第一场胜利(上一次亚洲球队战胜欧洲球队还要追溯到08年姚明带领男篮战胜德国),今天中国男篮20分被南苏丹暴打,我们第二次失去参加奥运会机会已经基本板上钉钉了,中国人为什么搞不好篮球足球又开始在脑海中回荡。
日本落后18分情况下击败拥有马尔卡宁的芬兰,意味着出战奥运会的不是我们或者菲律宾,很有可能是日本
而很显然这不是球员的发挥、球场的战术甚至裁判的不公正判罚之类的原因,因为历史书读多了你很容易有一种倾向,那就是寻找更本质的原因,寻找上层建筑之下的经济基础。
套用到中国男篮男足身上,我发现历史的经验也体现了其价值,那就是解释现在篮球足球困境最完美的例子,其实是清末的洋务运动。
怎么讲呢?
就是我们都知道洋务运动本质上是一次封建地主阶层的自救行动,李鸿章主导打造的北洋水师是披着近代化外衣的传统封建军队。
不管北洋水师买了多少先进的战船,其背后的体系依然是基于小农经济的封建军队运作模式。
而中国的足球篮球与此有很大程度的相似性,也是披着职业化外衣的半职业运动项目。
就如同我们不能用战船切入时机、舰炮射击角度来分析甲午海战北洋水师失利一样,我们也不能再用球员水平、球场战术、裁判因素来解释足球篮球的一系列失败。
更相似的是,和装备了洋枪洋炮洋船的北洋水师一样,随着李凯尔的规划成功,足球篮球都请了洋教练、甚至规划了洋球员,但最终的结果不过也是一次又一次的“甲午海战”。
而历史上是如何解决甲午海战问题的?是从学器物到学思想的转变,转换到篮球足球领悟,那就是两个项目职业化的改造,是体制机制的破除和新建。
篮球足球的体制机制是否有效,其实有一个我们每个球迷都能判断的切入口,那就是我们自己,我们身边的家长,是否会让孩子去走足球篮球道路。
因为这两项运动核心是需要大量的足球篮球人口为根基的人才培养选拔体系,如果中国的家长都不愿意孩子走职业足球篮球道路,中国足球篮球成绩好就是无根之木、镜花水月了,这是非常浅显的道理。
但可悲的是,由于这两项运动半职业化的本质,所谓的人才选拔充斥着各种不职业、不合规行为,就如同当年北洋水师官兵在舰炮上晾衣服一样可笑,导致两项运动选拔“逆淘汰”特征太明显,家长不愿意让孩子们进这个火坑,连最源头的参与人都没法保证,更遑论去追求成绩呢?
所以我国足球篮球成绩的崛起要构建新的体制机制,尤其是人才选拔培养模式,这种模式基本的作用就是让家长们放心的把孩子送上职业化道路。
目前足篮球半职业的本质,让这两项运动充满了圈子暗门,大多数家长不会也不敢让孩子走这条路,导致基础萎缩
但其实我对我国足球篮球的未来是很有信心的,这也是历史发展规律决定的。
在中国进行产业升级过程中,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过渡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目前第二产业吸纳就业人口能力已经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下滑,第一产业更不会吸引高素质人口,未来第三产业一定是吸纳就业人口的主力。
第三产业中的体育产业,是非常核心的产业,从赛事、媒体传播再到运动产品,是万亿规模的产业,上下游产业吸纳的就业人口非常可观。
兔子要想继续推进产业升级,那就必定要做大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离不开体育产业,体育产业的龙头毫无疑问就是(男)足球篮球。
足球篮球的崛起,也将伴随着中国产业升级的进程而螺旋上升,就如同我们先完成了民族自立,又依次完成了国防军事、经济发展的从无到有、从从弱到强,乃至成为世界第二,回归到我们在历史上的本来地位一样,足球篮球水平,也就逐渐回归到与我们的国力水平、国际地位相匹配的程度。
这个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他们收入太高了,已经和百姓脱轨,他们已经觉得自己高高在上了,什么为国为民,都是假的,就是为了钱,所以无解了。
各行业的荣誉感和斗志跟时代精神直接关联
最终的问题最后都是那一个问题[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不能说的问题
没有斗志的队伍能赢才怪
阿联还是赶紧退,摊上像周大煎饼果子这帮猪队友,亚运会前被拉壮丁那名声就毁掉了!
本质就是一个,烂
北洋水师有邓世昌这样的官兵,这届男篮有吗?
第一,踢得好的上场。第二,教的好的留下。第三,比登天还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