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鹿城包头,全面开展搞卫生除九害防瘟疫工作,人民生活幸福指数直线上升

谈古论今说历史 2021-07-14 15:39:03

1963年,7月流火盛夏夜。包头矿务局这幢俄式建筑风格办公楼后面的灯光球场上,坐满了看露天电影的男女老少。这天正片之前放映的是三部科教片:《战胜中毒性痢疾》、《预防近视》、《从小锻炼身体》。这是中共包头市委、市人委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的“改变城乡卫生面貌,预防和减少疾病,保护人民健康,加强工业基地建设”宣传活动的一项内容。市委指示,由市卫生局牵头,利用一切形式,动员一切可能动员的宣传工具和力量,进行一次声势较大的宣传教育活动。诸如利用报刊、广播、影剧院、俱乐部、曲艺社等有关部门和场所,“由卫生部门及时供给资料,把群众迫切需要而又切实可行的卫生知识和方法,交给群众,逐步树立以卫生为光荣,以不卫生为耻辱的新的社会风尚”。

时任市卫生局局长的邢青云撰文《怎样预防痢疾病》并在党报上发表,向市民普及预防疾病常识。上述科教片,就是电影放映前向观众宣传科普知识。50分钟的科教片,观众看得聚精会神,他们喜欢观看这些在电影正片前播放的短片,当年常能看到的,不是科教片就是中央新闻记录片厂拍的《新闻简报》,相当好看。

这一年,包头市的卫生状况和疾病预防控制形势又是怎样呢?1963年元旦刚过,包头市委、市人委主要负责人办公桌上放着一份文件,是市卫生局党组对全市卫生和疾控情况报告。报告描述的是这样的画面:

“······连年自然灾害,我市忙于抓浮肿病防治,对除四害讲卫生工作有所松劲,除少数地区单位仍坚持进行外,很多地方环境卫生普遍不如前几年。种菜、养猪、养鸡缺乏管理,垃圾粪便污水,乱堆乱倒,随地大小便现象严重影响市容。一些影剧院、俱乐部、车站等公共场所卫生很差,纸屑果皮、痰涕满地、空气污浊,成了某些疾病的传播源地。很多饮食、副食行业不断出售腐败变质、污染不洁食物。一些招待所、旅店、浴池和集体宿舍虱子、臭虫很多,四害回生。因此,给预防疾病工作带来不利,去年各种传染病发病率比前年同期上升,特别是麻疹、百日咳常年未断,对儿童威胁很大。对目前这种不卫生的情况,广大人民群众提出了批评意见。”

报告认为必须立即发动群众,春节前结合居民扫尘过年,“五一”前配合支援春耕生产,送肥下乡,做好垃圾粪便及蚊蝇孳生场所处理、农村要消灭野鼠,夏秋季则以搞好饮食卫生,牢牢把住“病从口入”关,“七一”前后突击“灭蝇防痢”,国庆节前干干净净搞好卫生配合整顿市容。

元月18日,中共包头市委作出批示,同意市卫生局的报告,指示立即在全市开展卫生防控工作,就此有效地预防控制了疾病流行,对保障人民生命健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年全市人民总动员防病控病实际情形到底如何呢?有档案记载可见一斑:

“3个市区经使用敌百虫、六六粉普遍进行家户灭蝇厕所灭蝇之后,苍蝇密度有明显下降。东河区在西脑包居民点的观察,使用敌百虫室内灭蝇,多数家户差不多能保持室内基本无蝇或少蝇,青山区420个厕所经使用六六粉灭蛆后,已有60%的厕所基本达到无蛆。在普遍使用药物的同时,各地还发动群众特别是小学生开展了捕蝇活动。

昆区41个饮食、副食、肉食供应点,普遍有了纱窗、防蝇罩、玻璃罩,增添了门帘、工作服。青山区已有80%的食堂室内做到基本无蝇。3个市区和包钢的卫生部门还为饮食行业的从业人员和食堂的炊事人员,普遍做了健康检查,同时以轮训、讲座、放映卫生科学影片、幻灯等多种形式,进行了卫生知识教育。由于卫生知识水平的提高,目前有许多食品生产单位、饭馆和集体食堂的炊管人员,搞卫生的自觉性大大提高,能够认真执行饮食卫生制度,坚持餐具消毒,保持清洁卫生。”

话说50年代初的包头,新生的人民政权,百业待举。包头市人民政府贯彻执行“预防为主,面向工农,团结中西医,卫生疾控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方针。自1950年市政府裁撤卫生科成立卫生局以来,全市卫生工作开始有了长远规划。各区人委设有卫生科,领导该区卫生工作,经过几年时间,全市“卫生事业有了显著的发展,大大地改变了解放前的城郊面貌”。

历经8年努力,1957年底,全市已有综合医院7所,慢性病疗养院2所,妇产医院1所,防疫站及防治所3所,卫生所及保健站106所,诊所18所,农业社保健站4所。全市病床2010张,比解放前增加25. 01倍,卫生工作人员2845人,比解放前增加14. 9倍,训练、培养了大批基层卫生工作人员、接生员、保健员。有文件记载,这些都“有力地加强了卫生医疗保健工作,增进了全市人民的健康”。

1959年,全市大力开展卫生防控工作,消除“九害”:麻雀、苍蝇、鼠、蚊、虱、蚤、臭虫、潮虫、蟑螂,“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都有很大的改善。不但减少了传染病,降低了发病率,并且树立了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

此间,对于包头民众防病治病,中医中药更显其重要。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后,包头中西药店(铺房)“应合并的合并,应扩展的扩展”,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安排,适应了各方需要,“群众称便”。50年代末,全市有中医师100多人,绝大部分都参加了国家医疗机构或联合医疗机构。他们通过政治、业务学习和临床实践,思想、医疗技术有了很大提高。在1958年的技术革命活动中,他们“热诚无私地献出了5000多件秘方、验方,对于治疗疑难病症有很大帮助”。

0 阅读:4

谈古论今说历史

简介:纵览中华千年史,笑谈古今天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