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掌握大自然力量之一——摩擦取火

谈古论今说历史 2021-06-14 16:11:04

在旧石器时代中晚期,原始人在保存和传递天然火种的基础上,逐渐发明了人工取火的方法——摩擦取火。

随着渔猎经济的发展,人们常常为了追逐野兽而转移区域,过着游居生活,当时要保存和传递火种是很困难的。而且随着渔猎技术的提高,熟食的普遍化,用火的领域也不断扩大了。但是取用天然火,保存和传递火种,往往是没有保证的,严重地阻碍了生产的发展,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因此,发明摩擦取火就成为当时迫切的社会要求。同时在更新世晚期,由于寒冷的气候侵袭着大地,人们要在这一异常严酷的环境中生活,除了需要穿着皮衣之外,也需要掌握取火的技术,才能更好地同严寒作斗争,从而维持原始群人类的生存。在打制石器的基础上,钻孔、搓磨等石器制作技术的相继应用,为摩擦取火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条件。

摩擦取火是人类在制造工具或武器的过程中发明的。当人们制造石器时发现两块燧石相撞会出现火星;制造木质工具时,木头经过长时间的摩擦也会发热,甚至可以冒出烟来,但它还不能燃烧。这种现象在天色昏暗之时是很耀眼的。这对人类发明摩擦取火有很大启发。不过,两块石头相撞所发出的火星,热量极少,燃烧微弱,时间短促,也不能取出火来。

不知又经过了多少万年的摸索,人类在总结用火和保存火种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了火的性能。利用黄铁矿石(或赤铁矿石)同燧石相击的方法取火,这是人类最早发明的取火方法。

我国旧石器时代,人们多以燧石、石英、火石等石料制作工具,在打制石器时采用摔击、碰砧、石锤打制等方法的过程中,由于互相猛烈撞击石头,必然会生热发光,以致出现火星。在经过百万年制作石器的经验基础上,到旧石器中、晚期,人们已经掌握用打击石头的方法取火了。

在我国苗族、瑶族、蒙古族和鄂伦春族的历史传说里,保留了不少关于用铁矿石同燧石相击而取火的历史故事。与鄂伦春人毗邻的鄂温克人,相传他们的祖先就是“用两块石头击打出火星,用桦皮纤维引火”的。桦皮油性大,遇火易燃,至今鄂温克、鄂伦春人还用其引火。四川木里县的普米族,在一块火石上先放好火草,然后利用一块赤铁矿石和白色火石相击取火。云南的苦聪人“用一种黄石头击石取火,以芭蕉根晒干作引火物”,随着磨制技术和钻孔技术的出现,人类又发明了摩擦、锯木和压击等取火方法。

通过研究考证,各种人工取火方法都有以下特征:

其一,取火工具都是由两部分组成的,所使用的木头、竹子等材料也有一定的选择,一般用松软的木头,或者一为松软、一为较硬者。在取火时一个保持固定,一个快速运动。当两者相遇时,由机械能转为热能。而当温度达到一定高度时,空气中的碳、氢或碳氢化合物就燃烧,把脱落的木屑燃着,形成了火星。

其二,原始方法取出来的火,最初都是很微小的。为了使其燃烧不灭,必须有易燃物做媒介,如艾绒,芭蕉根纤维等,然后吹风送氧,火才能逐渐燃烧起来。

其三,上述取火方法,虽然可以细分为打击、摩擦、锯竹、钻木和压击等,不过由于“摩擦是缓慢的碰撞,碰撞是激烈的摩擦”,因而,从科学的含义来讲,实际上它们都是属于摩擦取火的性质。只要选取适当的材料,方法对头,注意引燃,就可以取出火来。至于有人说摩擦试验取不出火,这是不符合事实的,也是违背科学发展规律的。

摩擦取火的发明,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极其伟大的意义。在漫长的原始社会,生产力极端低下,任何个人只有依靠集体的力量才能生存下去。自从人类开始学会用火之后,虽然大大增强了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但是由于取用天然火有一定的局限性和转移时携带火的艰难,在摩擦取火的方法发明以后,才使人类广泛地用火成为可能。因此,人工取火的发明使原始人掌握了一种强大的自然力,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无论对于人类本身,还是对社会的发展,都有深远的意义。

从摩擦取火的发明起,历史上的所有重大的科学发明,如农业、制陶、冶铜、炼铁等等,都是与火分不开的。到了近代,人类又发现了从热能转化为机械能,发明了蒸气机,这是能源利用领域中又一巨大的解放性的变革,对发展生产力有重大意义。这些发明都是以人类发明摩擦取火为前提的。因此,恩格斯对摩擦取火的发明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就世界性的解放作用而言,摩擦生火还是超过了蒸气机,因为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同动物界分开”。

0 阅读:93

谈古论今说历史

简介:纵览中华千年史,笑谈古今天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