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语文教师对文本解读深刻而富有个性

宁拙说 2024-08-29 15:57:22

听一堂课,从三个视角准确测定教师的专业素养:对文本的解读深度、中心任务的创设及对学生的指导和点拨。

教师对文本的解读直接反映语文素养,特别是文学素养。

诚然,课堂不能直接讲授文本,忌讳把文本里提取的教条一一讲给学生,因为随便讲得多好,学生都听不出素养和能力。不过,教师创设的中心任务,指导方法,点拨打开思路等,一切教学举措,无不反映教师对文本的深度解读,特别是个性化的解读。

于漪老师说过,老师能去到多远,学生就能去到多远。这话有两点理解,一是教师必须尽量去到最远的地方,也就是作者和自我经验的远方,否则学生就半途而归;二是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学生可抵达跟教师一样远的地方。

年轻教师总是责怪学生很差,无法深刻解读文本。实在是对学生的误解,对自我缺乏反思的智慧。

年轻教师总是因袭他人对文本的解读,宁愿到网络上抄袭教学设计,也拒绝深入研读文本,认定自己无法抵达作者的远方,又认定借用别人的研读成果跟自己研读的一样。

殊不知,内行听课一目了然,这是盗用他人的设计。因为对学生研读的指导清楚地洞见,执教者没有读懂文本,学生受挫,教师就茫然。

只有自己深刻解读文本,方法指导才具体,点拨才十分有效,师生才有深度合作,学生才能抵达作者和自我经验的远方。

年轻教师必须下苦功研读文本,这是刀刃上的功夫,而且坚持一辈子。我常说,一篇课文无论上了多少遍,我都从来没有重复过。

没有独立深刻的研读,不可能有个性化的解读,也就不可能引导学生抵达远方,就没有深度阅读的高效课堂。

什么是个性化解读?只要是独立深刻的解读,就一定含有个性化的解读。个性化解读至少有如下理解:

一是解读打上自我经验的鲜明色彩,是对文本独有的解读,与任何读者都有区别。二是创设的中心任务是高度个性化的,也就是引导学生解读文本的井眼是独特的,不跟任何人雷同。三是方法点拨时,非常灵活而富有成效,让学生豁然开朗。

反之,只要是因袭他人的解读,就不可能有个性。他人的解读也是个性化的,但只要借用他人的成果,就只能是肤浅的解读,指导不得法,师生合作别扭,课堂低效无效。

文本解读有个特点,那就是为读者提供个性化解读的广阔空间,文字反映生活是蒙太奇,中间有大量留白,阅读才是再创作。

只有把自我经验唤醒,把想象激活,才能填补文字间的空隙,用自我经验去鉴赏文本,产生独特的审美,从而为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做铺垫。

因此,年轻教师如何读出个性,如何创造个性人的教学设计和高效课堂,是必须下的苦功,也才走向优秀。

1 阅读:6

宁拙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