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的5月6日,英国举行了隆重的查尔斯三世国王加冕典礼,此时距离1953年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的加冕典礼,已经过去了七十年。当前世界的绝大多数人,无疑都是第一次亲眼“见证历史”。
由此,世人不难被其顶级的规格、盛大的排场、繁冗的程序、巨额的耗费所震撼,为之眼界大开、叹为观止。
这种属于传统封建顶级贵族的礼仪文化,能够持续千余年,并在现代社会倾情上演,怎么说都堪称“奇观”。
这几天,我一直在想,在中国数千年历史上,究竟有哪些人可以和“英国国王”的世界地位与影响力相比较?中国历史上是否也有过类似的宏大礼仪场面?
结论是:自秦至清的历代皇帝,应该是达不到的,唯有西周东周时代的“周天子”,可以与之媲美、并驾齐驱甚至犹有过之。
首先,周天子是当时公认的“天下共主”,正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而英国国王,在全球史开启尤其是“日不落帝国”建立以后,在当时的全球视野中,自然也颇有些“天下共主”的架势。
以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的所有头衔、称号为例:
——————
伊丽莎白二世的全称为“托上帝洪恩,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以及其他领土和属地的女王、英联邦元首、基督教的保护者伊丽莎白二世”,比这更复杂的全称还要在“基督教的保护者”后面加上如下头衔:
爱丁堡公爵夫人、梅里奥内斯女伯爵,格林尼治女男爵、兰开斯特公爵、马恩岛领主、诺曼底公爵、最尊贵的嘉德勋位骑士团领主、最尊贵的巴斯勋位骑士团领主、最古老和最尊贵的苏格兰勋位骑士团领主、最光辉的圣帕特里克勋位骑士团领主、最杰出的圣迈克尔和圣乔治勋位骑士团领主、最卓越的英帝国勋位骑士团、优异服务勋位骑士团领主、帝国服务勋位骑士团领主、最崇高的印度宝星勋位骑士团领主、最杰出的印度帝国勋位骑士团领主、英属印度勋位骑士团领主、印度功勋勋位骑士团领主、缅甸勋位骑士团领主、皇家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勋位骑士团领主、英王爱德华七世皇家家庭勋位骑士团领主、功勋勋位骑士团领主、荣誉勋位骑士团领主、皇家维多利亚勋位骑士团领主、最威严的耶路撒冷的圣约翰医院骑士团领主、加拿大勋位骑士团领主、澳大利亚勋位骑士团领主、新西兰勋位骑士团领主、巴巴多斯勋位骑士团领主、忠勇勋位骑士团领主、军功勋位骑士团领主、皇家警察功勋勋位骑士团领主……等。
——————
相信即使是美剧《权力的游戏》中的龙母,对此也只能相形见绌、甘拜下风,而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已经是“日不落帝国”崩塌、英联邦大幅削弱之后的大英帝国国王,即使如此,她依然是当前“英联邦王国”所属国家的公认君主与国家元首。
我个人对于中国史和世界史有个感性的判断,即迈进所谓“封建时代”,中国的西周无疑比西方中世纪要提前上千年左右,中国的封建时代实际到“秦皇汉武”就基本中止了,中国是从封建时代迈入了世界史罕见甚至堪称“特例”的大一统帝制时代,然后再走进现代,而西方则是从封建时代直接迈入资本主义时代,然后走进现代。
这也是当前中西方很多价值观念、看法极难相互理解、交流的根本原因,双方的历史进程差别太大甚至截然对立,用简单直白的话说,我们就是认为集体好、大一统办事效率高,西方反而就是推崇个人自由,害怕国家、政府权力太大。这就很难尿到一块去。
回到正题,周天子和大英国王的相似之处,无疑还包括周朝的立国之本,即“礼乐制度”。
简单理解就是“礼仪+音乐”,也是孔老夫子本人最为向往的理想社会制度,相信孔老夫子如果能在今天重生,亲眼看到查尔斯三世的国王加冕典礼,他本人肯定是极为振奋、开心的,没想到他一直念叨的“礼乐制度”,居然能在三千年之后重现于现代,即使是异域邦国,也足以让他不再感慨“礼崩乐坏”!
有趣的是,6号英国国王加冕典礼之后,7号晚上就举行了传统的“庆祝国王加冕音乐会”,这与礼乐制度的“礼仪+音乐”真是何其相似乃尔,历史有些跨越数千年的相似与巧合,实在不能不令人咂舌!
因此,当前或者过往千年以来的英国国王加冕典礼,因为其记载相对丰富而明确,其实对我们深入研究周朝礼乐制度,是个很好的借鉴、类比的实例,虽然存在时空差距、生产力也有代差,但其文化核心至少是相通的。
同时也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现代人,不仅咱们很多中国人、第三世界的老百姓,甚至也包括很多英国人,都认为在现代举行这么一场传统的“奢侈盛典”,是不是落伍于时代之举?鉴于耗费巨大,还是英国政府与老百姓埋单,这个钱花的是否值得?用来干点其它的事情是不是更好?
这类观点,不能说有错,甚至有其合理性所在,但是,如果站在人类历史尤其是国家发展史上,可能更容易理解这类“礼仪盛典”为何不可或缺,不仅必须要办,还一定要大办。
中国有句老话叫“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等礼仪活动的重要性、优先级,还要排在军事战争的前面。这个传统历代持续,所谓“国家社稷”,国家其实是空的、想象中的观念,社稷即社坛、稷坛才是国家实际可见的载体与存在象征。
三国时代的后主阿斗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政由葛氏,祭则寡人。”蜀汉的军事大事都由丞相诸葛亮去处理,皇帝阿斗只专心负责祭祀。
这个事情,不是阿斗不干正事、本末倒置,恰恰相反,阿斗做了他最重要的事情,作为一个皇帝、君主、国王,祭祀等礼仪活动才是首要工作,也是历史传统对这个位置上的人的首要要求。
更深入一点,我们不难发现蜀汉的“皇帝阿斗-丞相诸葛亮”的权力架构模式,无疑堪称英国近现代“国王-议会”制度模式的“雏形版”,即“虚君实相”制、君主立宪制,国王只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实际治理国家的权力则是在首相及其组织的政府手里。
因此,诸葛亮就算南征北伐极度缺钱,他也不可能甚至不敢去“节省”阿斗要祭祀刘备等祖先的“礼仪费用”,这是原则性问题。
现在的英国政府也是如此,加冕日当天1亿英镑也好,总共花费2.5亿英镑也罢,这个钱不是他们愿不愿意出的问题,而是必须要出,具体多少可以多方协商,但不出、不办肯定不行,这是对于历史传统、国家延续象征的真正尊重与体现。
由此,我们就不难理解,包括儒家为何一直极力推崇“礼制”,实际原因就在这里,只有把礼仪活动操办的盛大、严肃、合规、“八方来朝”,才能真正彰显国家的权威与地位,对内凝聚民心民意,对外体现国际影响力。
中国历来如此,西方自中世纪以来,还有基督教神学这个极度注重宗教礼仪、礼节文化的“传统红线”悬在头上,他们怎么可能违背传统甚至取消不办呢?
因此,英国政府这次大力“出血”,同时也考虑到了方方面面,争取尽可能借此重现昔日的“大英荣光”。
实话实说,仅就这次邀请国家与人员的名单,也可以看出曾经的“日不落帝国”、“天下共主”的当前国际影响力,全世界几乎所有国家都被邀请出席,甚至包括我们事先可能都难以想象到的,比如朝鲜、阿根廷这类。
当然也有个别例外,具体是7个国家没被邀请,即俄罗斯、白俄罗斯、缅甸、阿富汗、伊朗、叙利亚、委内瑞拉。具体原因无需赘言,懂的都懂。
刨除历史、现实政治等因素,能在现代社会看到这样一场传统“封建式”的典礼,起码是世界文明传承延续的胜利,是现代文明对于多样性的包容,这当然值得赞许。
有时我就会想,如果我们曾经的“周天子”没有被彻底消灭,而是被之后的朝代视为一个小“虚君”或世代中立的诸侯,有一块固定的小封地与生存来源,一直延续到今天,这怎么说都得是中华文明传承的胜利吧?至少不该是落后、落伍的象征。
丰富、包容、并存而又有明确发展主流与方向,才是一个文明真正成熟与自信的标志。起码“当世尚有周天子,何必瞩目看英伦?”毕竟三千年前,中国就早已玩转了礼乐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