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事件从5月3日开始爆发、发酵,这几天应该大致消停了,综合最新的报道,结果暂时是这样:骚乱已经造成60人死亡,231人受伤,1700多座房屋被焚毁。由于当地互联网被印度政府封锁,所以外界很难获知确切消息,实际情况可能更为严重。
我个人的一个直观经验,要想了解印度、研究印度历史与现实问题,先期一定要做好个心理准备:复杂,相当复杂。
根本原因也许在于,印度所属的南亚次大陆,事实上是世界史东西方文明的中间链接点、集中交汇地,自从公元前2000年雅利安人入侵印度以来,茕茕大者包括波斯人、马其顿人、大月氏人、伊斯兰人、蒙古人、英国人等,都曾经入侵并成功统治印度。似乎只要混成规模,不打一下、辐射、统治一下印度,都对不起自己的赫赫威名。
同时,印度本土以达罗毗荼人为代表的原住民种族,并未在历次入侵中被消灭、灭绝,也一直传承延续了下来。这本身就说明,过去四千年中,印度经历过本土种族和众多先后外族的多轮对抗与融合,印度、南亚次大陆无疑是世界史上“种族融合”最为丰富、复杂的区域、板块。
所谓历史,无非就是人、人种、种族的发展演变史,所谓文明、文化,也势必架构在种族之上,因此,印度被称为“种族博物馆”、“宗教博物馆”等,这些都是印度历史与现实“复杂性”的最典型体现与根本原因。
具体到这次曼尼普尔邦的骚乱,实质其实依然是“种族融合”过程中所出现的对抗与冲突,与印度历史和现实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复杂联系,相信放诸整个印度史,这个事不过是九牛一毛,就算溅起大水花也只是涟漪。
但毕竟是眼前发生的事情,再加上同类事件其实在全世界各地尤其是非洲、南美洲等板块,也仍在现代社会常常出现、上演,所以深入了解一下,有助于我们深化对于当今世界的认知,看看能不能有啥值得鉴戒之处。
鉴于事件本身的复杂性,还是采用问答式的方式进行,方便梳理与理解。
1、曼尼普尔邦在印度本国,是个什么样的具体存在?
印度所谓的“邦”,类似咱们的省,印度联邦行政区划中的一级行政区域包括有28个邦、6个联邦属地及1个国家首都辖区。
其中在印度东北这一块,一共设有7个邦,有意思的是,它们是通过“西里古里走廊”和西部的印度主体疆域产生连接,而这个“西里古里走廊”,即介于锡金邦、孟加拉国、尼迫尔之间的这块狭长地带,长仅22公里,东翼宽约33公里,西翼宽仅21公里,这个“薄弱联系”,无疑不仅是地理上的,也不乏精神层面,即东北七邦和印度本土,无论地理还是历史、文化、国家认同等,显然不能让印度现政府过度乐观。
而曼尼普尔邦与缅甸直接邻接,它受到缅甸乃至中国的影响,实际可能反而要更大些。
2、曼尼普尔邦真的是“小中国”么?当地老百姓是华族么?
这个问题估计我们中国人最为关注。
2015年,时任驻印大使乐玉成亲自考察、走访过曼尼普尔邦,写过一篇《揭开“印度珍宝”曼尼普尔的神秘面纱》,详细介绍了曼尼普尔的相关情况,很值得一读。
其中有提到:
——————
【曼尼普尔人属蒙古人种,和中国人长得很像,以至于我们访问期间常被当做本地人。劳工部长告诉我们,他去印其他地方出差,也常被认作中国人。包括首席部长在内的当地人都称,他们的祖先来自中国,约为五代十国时南下齐人的后代,因此与中国确有历史渊源。后来由于印度教传入,加上被英国人征服,才逐渐偏离中华文明走向“南亚化”,但文化习俗上仍有不少中国元素延续至今。如曼尼普尔传统价值观尊老爱幼,重视家庭。当地人崇拜龙,“桑加伊节”的背景就是两条腾飞的龙,Kangla古王宫作为王室权利象征也有龙图腾。曼尼普尔语属汉藏语系,与印地语文字发音均不相同。当地人喜爱的竹笛、武术等传统乐器、文化等也颇具中国风。较印度其他地方,这里饮食习惯更似中国,以米饭为主食,喜清淡、好蒸煮,不像印餐多香料、偏辛辣。我们在农户家中吃的竹笋、咸菜、腌鱼等就与云南地区口味相似。至于坊间盛传的“六星红旗”,经多方求证,大致说法是,曼尼普尔并入印度前一度信奉社会主义,曾赶时髦使用过“六星红旗”的“国旗”、“国徽”,但如今已见不到,多数人也表示“不清楚”。】
——————
可见,曼尼普尔确实与中国存在深厚的历史渊源,尤其是在血缘、长相、文化上很相似。
可是,仅仅是“龙图腾”、“龙的传人”、“六星红旗”、“军队也叫人民解放军”这些,就能证明曼尼普尔就一定是“小中国”么?
大象公会发表过一篇《真问真答:印度曼尼普尔邦是一个小中国吗?》,针对上述这些流行说法做出过细致考证与分析,结论是:“有些是对当地文化不了解而产生的误会,有些是把印度毛派标志当做官方标志而发生的误会,有些是刻意造谣。”
我个人是赞同这个结论的,很多流行传说只是因误会、造谣而产生。而我的观点是:曼尼普尔的现状,恰恰是我前面说的印度历史复杂性与多轮种族融合之后的一个具体呈现。
曼尼普尔有些种族极大可能确实是五代十国时齐国人的后代,他们南下迁移到曼尼普尔,与当地种族开启融合,在上千年的时间里,又经历了与其它众多外来种族的多轮复杂融合,在血缘、文化、宗教上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所谓“南亚化”。
因此,我们戏谑说说曼尼普尔是小中国,问题也不大,但是最好别当真,否则容易自作多情、热脸贴冷屁股。
一个才过去不久的事实:2020年6月15日,中印边境加勒万河谷冲突中,第一个攻击我英雄团长祁发宝的印度军官,名叫索巴·曼宁巴,他即是来自曼尼普尔邦的塞纳帕蒂地区,是纳迦族人,之后此人还因此被印度政府授予第三等优异服役奖章。
所以,历史是历史,现实是现实,虽然曼尼普尔邦一直存在“跟印度闹独立”的倾向,但它毕竟还是属于印度的一个邦,归属印度内政,这是很复杂的事情,不好随意演绎、有所结论与畅想。
3、曼尼普尔邦的地理、人口、种族、宗教等基本情况?
曼尼普尔邦其实没多大,面积仅2.2万平方公里,其中90%地区为少数民族居住的山区,首府因帕尔位于中央橄榄型山谷地带。
至于人口,2011年印度人口普查所得到的的数据是285万,现在自然有所增长,应该在300万左右。
当地主体民族是梅泰人,他们居住在中央的山谷地带,俗称“谷民”,根据宗教信仰不同,主要分为印度教教徒为主的梅泰人,以及穆斯林潘高人两大部分。其中,梅泰人大致占全邦总人口的60%左右,潘高人占7%~8%。
其它少数民族共计有29个部落,俗称“山民”、“部落民”,总人口占全邦30%左右,其中以纳迦部落(Naga)、库基部落(Kuki)为主,人口也占据30%的绝大多数。
有意思的是,相比谷民信奉印度教、伊斯兰教,山民不是信奉原始宗教,而是基督教,这无疑是英国殖民统治时期传教士们在山区传教的结果。
4、所谓“表列种姓”、“表列部落”究竟是什么鬼?
我们都知道印度的“种姓制度”,虽然已经废除,但持续数千年的顽固存在,影响势必很难短期内消除。
1950年印度建国的时候,第一部《宪法》曾经将国内人口大致分成四类:
1、先进种姓(FC),包括婆罗门、刹帝利。
2、其他落后阶层(OBC),包括吠舍、首陀罗。
3、表列种姓(SCs),主要是达利特,也就是印度旧社会俗称的贱民、不可接触者、被压迫的人、恶人等,古代也叫过“旃荼罗”。
4、表列部落(STs),即最穷最落后的达利特,也就是山民、部落民。
当时《宪法》规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国家禁止依据宗教、种族、种姓、性别和出生地等歧视任何公民,公共就业机会平等,废除不可接触制,把一个封建的等级社会改造成为一个平等的社会。”
为此,印度政府特别规定:政府部门和大学必须为表列种姓阶层提供15%的固定名额,为表列部落阶层提供7.5%的固定名额;印度议会一共543个席位中,必须为表列种姓保留84个席位,为表列部落保留47个席位。
这就以国家宏观政策形式保障了表列种姓与表列部落的各类权益,实际上相应的政策优惠、扶持、福利还有很多,这是个系统性的倾斜扶持。
这一点,无疑有些像我们中国一度存在过的“贫困县”概念(2020年底已全部摘帽、退出历史舞台),国家对此有相应的扶贫政策、资金扶持等。
在我们的正常理解中,顶着“贫困县”的帽子,肯定不是啥荣耀的事情,然而现实情况往往完全相反,正如贺岁电影《私人定制》中所戏谑的台词:“贫困县的帽子摘不得啊”,摘了就没了国家补助,地方财政就少了一大块,所以当地老百姓都盼着晚几年再摘。
这其实也很容易理解,能凭空、无条件得到各类扶持,谁会主动拒绝呢?傻啊?
现在印度社会也有同类现象,不是低种姓的人冒充高种姓,反而是高种姓的人常常冒充低种姓,以此来“骗取”相应优惠与福利,更有意思的是,2010年以来,反而是高种姓人群常常示威,他们的诉求,无非是也想享受国家对低种姓的政策扶持,毕竟以前几千年都是人上人,在现代社会反而成了人下人,当然会觉得不公平嘛。
而这,也正是引发本次曼尼普尔邦骚乱的现实动因。
5、曼尼普尔邦骚乱具体是怎么引发的?
实质很简单,就是当地主体的梅泰族这个“表列种姓”想主动降级,争取加入纳迦部落、库基部落所属的“表列部落”,享受一些表列部落享有而表列种姓没有的扶持政策。
这个事梅泰族不是最近才干,大概十年前就提出申请了,但是一直悬而未决,今年4月19日有了个阶段关键突破,曼尼普尔高等法院就梅泰族的请愿做出裁定,要求邦政府“应尽快考虑请愿者提出的将梅泰族列入‘表列部落’名单一事,最好在4个月之内做出答复。”
这下纳迦部落、库基部落就不乐意了,曼尼普尔就这么大,梅泰族人口还多,所有人要都是一个政策待遇,不就是纳迦人、库基人的生活水平、福利待遇被“平均”、大幅降低么?
这里还有一个现实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按印度国家政策,纳迦、库基等部落可以购买梅泰族的谷地土地,而梅泰族禁止购买部落的山地土地。
看着是不是很不公平?其实这才是现实公平之处,因为纳迦、库基这些山民相对贫穷,他们根本没钱买梅泰族的谷地,这个政策就是个可望而不可即的“口头优惠”。
而梅泰族这些谷民相对有钱,他们之所以申请加入“表列部落”,就是想突破禁止购买山民土地的政策禁令。
说白了,就是梅泰族想打部落的土地的主意,搞房地产也好,搞其他的产业也罢,总归得先有土地才行。而一旦突破政策,不难想象,山民的土地会被以买卖、征用等各种形式被谷民给吞掉。
前文已说,曼尼普尔谷地面积只占10%,山地面积占90%,梅泰族垂涎山地这块大肥肉,那是一点都不稀奇。
土地在任何国家的底层百姓眼里,都是命根子,这个底线显然不容挑战。而学生群体则是社会运动一贯的先行者与主体,曼尼普尔部落的学生们虽然是从大山走出,但他们接受了教育、信息灵通,又有主见与判断,他们很明白梅泰族此举是何居心。
因此,5月2日,曼尼普尔全体部落学生会,发起了反对将梅泰族列入“表列部落”名单的“部落团结集会”,来自山区的数千名纳迦、库基等部落的居民也加入了集会,稍后举行大规模示威抗议。
梅泰族的学生和谷民也不让着、惯着,他们本就人多,更早就看不惯山民一直享受更多优惠政策,双方就于3日引发暴力冲突,骚乱就此愈演愈烈。
至于是谁先动的手,这已经根本不重要。
6、曼尼普尔邦政府及印度政府是怎么应对、处理此次骚乱的?
这里要先说下曼尼普尔邦政府的最高管理者,称为“首席部长(CM)”,现任者叫Biren Singh(毕伦),这个毕伦本身就是梅泰族人,再加上政治家嘛,服务选民、拉拢选票是头号要务,而曼尼普尔一共60个选区,梅泰族人因为是主体、人多,所以谷地分到了40个选区,毕伦的立场、施政政策自然就容易向梅泰族倾斜。
何况毕伦这个家伙不像是个很谨慎的人,他之前就曾公开表达,曼邦当地严重的毒品问题都是缅甸移民带来的,而最近邦政府正在进行的禁毒运动,遭到了一些人的有意破坏,因此他把当地几十个村庄列为非法定居点,要销毁其中存在的罂粟种植园。
看着也没问题是吧?但现实哪有这么简单,“缅甸移民”是指谁?真要是缅甸人,邦政府去通缉、抓捕他们就是了,跟老百姓屁话什么?
“有意破坏”的人又是谁?哪些村庄被定为了“非法定居点”?
因为我们不是身处其中,所以很难迅速明白,但当地的纳迦、库基人那是一听就炸了,什么缅甸移民、有意破坏,这不就是在对着咱们山民指桑卖槐么?
什么清除非法定居点、罂粟园?不就是看上了我们的村庄和土地,要直接抢么?
因此,毕伦最近的“骚操作”,不是缓和矛盾,反而是激化矛盾,对这次骚乱、冲突的引爆,无疑负有相当的责任。
所以骚乱出现后,毕伦也知道自己闯祸了,山民要是逮到他,肯定不会对他客气,因此于3日就向印度政府紧急求援,据报道,之后印度政府方面共派出多达55支军队紧急赶往曼尼普尔,据说军方甚至下令,极端情况可直接开火。
所谓“事急从权”,印度政府的做法也不能说错,任由骚乱持续,肯定不是个事,及早制止总归可以避免更多人员伤亡与社会损失。
目前看来,这次骚乱大致是消停了,具体情形需要等到更新的报道,后续发展也唯有拭目以待。
(曼尼普尔邦的洛塔克湖,很神奇的浮岛)
以上。纵观此次曼尼普尔骚乱,表面是梅泰族与纳迦族、库基族的“利益纷争”,实质其实是“种族融合”过程中的对抗与冲突,谷民觊觎山民的土地,山民要抗击这些“外来者”,双方因为沟通、交流不足,无法实现“和平融合”,唯有付诸暴力冲突。
显然,这绝不是曼尼普尔邦一个地方的难题,更不止印度,全世界还有很多地方都存在类似大大小小的问题,比如前些日子写苏丹的文章,其国家内部根本矛盾就是种族矛盾,包括独立后的南苏丹,发生内战也是两大主要种族之间的矛盾。
这充分说明,“种族融合”是个世界性的难题,而纵观世界史,本身就堪称“种族融合史”,世界各地大大小小的各类种族,定居类也好、迁徙类也好,都是在一次次的对抗、融合中或消失或延续,演变到现代。
毋需否认,在现代史乃至二战以前,种族融合绝大多数是以“暴力征服”的方式进行的,或是直接消灭、种族灭绝,或是武力征服、残存融合,真正能够通过“和平交流”实现融合的,无疑是极少数。
显然,如果现代文明真有价值,人类文明想要以更为理想的方式延续,势必要有“对暴力融合说不”、“拒绝暴力融合”的明确意识,因为暴力融合注定是个无底洞,只能加剧既存种族乃至国家的相互内卷,过往几千年中,人类这类悲剧与教训实在够多,现代人理应有较为清醒的反思与鉴戒。
鉴于当今世界早已不是“黑暗森林”,但个中起主导作用的“猜疑链”仍然实际存在,这或许就是当今世界种族融合所主要面临与需要解决的关键核心所在。
小到曼尼普尔这次山民、谷民之间的冲突,大到各类文明(包括不同宗教)之间的对立,再有当今世界最为显著的俄乌战争、中美对抗,共同特征都是相互猜疑、互不信任甚至拒绝交流、无从妥协,最终难免导致分道扬镳、暴力冲突乃至付诸战争。
相信现代人绝不会愿意看到最终彻底崩坏的局面出现,那会是现代文明、人类文明真正的悲剧。
至于如何破除“猜疑链”、消除相互之间的不信任感,2022年2月,针对当时爆发的俄乌冲突,肯尼亚驻联合国大使马丁·基马尼有过一段发言,我个人觉得特别值得赞赏与深思,特全文转载并标注关键要点:
——————
如今的肯尼亚以及几乎每一个非洲国家,都诞生于某个帝国的终结,我们国家的边境线并不是自己划出来的,而是被遥远的殖民国家(巴黎、伦敦、里斯本等)当年的某些权势人物划出来的,他们完全不会考虑这样的决策分裂了这些古老的民族。如今,跨越每个非洲国家边界的人们,在生活的周围,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语言联系的同胞,而这些人却是外国人。
在独立初期,如果我们选择在种族、文化或者宗教同质性基础上寻求边界,那么几十年后的我们仍在发动血腥的战争。相反,我们同意接受继承下来的边界线,但仍在寻求非洲大陆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融合。我们没有选择建立一个带着危险的怀旧情绪、陷入历史情结的国家,我们选择了面向未来,实现我们许多国家和人民未曾想到的繁荣伟大,我们选择遵守非洲统一组织和联合国宪章的规则。
这一切并不是因为当前那些殖民主义国家的罪恶的首脑们所划分的国家的边界让我们的人民满意,而是因为我们希望在和平之中创造出更伟大的成就。我们相信,所有由崩溃和衰落的帝国所形成的国家,都有大多数的人民渴望融入在邻国的民族的同胞,希望加入我们共同的手足兄弟,与他们一起去实现共荣的目标。
然而,我们拒绝动用武力去追求这种渴望,为了从死去的帝国的灰烬中寻求复兴,我们正在寻求一种不会让我们重新陷入新形势的霸权和奴役。我们此前拒绝任何基于种族、民族、宗教和文化因素的统一主义和扩张主义,今天我们也不会再次支持这种主义:俄罗斯对乌东的分裂主义!
——————
说说感想。首先,当今世界几乎所有的种族、国家,都活在“历史的惯性”中,如果全都纠结、坚持、清算相互之间的历史仇恨、矛盾,那么只会造成更新一轮的相互伤害乃至战争灾难,从而重复历史悲剧。这本身就意味着,宣传仇恨,只会加深“猜疑链”与相互不信任感。
所以,现代人应该有较为清醒的认知,往者已逝来者可追,就此划线,选择面向未来才是跳出“暴力融合死循环”的理智之道,甚至是必由之道,也最符合人类文明的整体延续与发展。
第二点,积极寻求和平、开放、全方位的交流、沟通与融合。发达国家的人并不都是精明算计,落后国家的人也不都是野蛮无礼;工业文明、农业文明、游牧文明乃至原始采摘文明,是共存而不是取代的关系,对方的生活方式、风俗文化也并非不可想象、难以接受。
“恐惧源于未知”,有所了解也就不会害怕,更不至于做出过激反应。过程中出现矛盾、对立、冲突,本属正常,要有共存、协商、互让之心,而不是必有取舍、你死我活,将己方的文明文化乃至利益诉求,无条件建立在对方的屈服容让之上。联合做大蛋糕,远比相互争抢蛋糕,要明智的多。
第三点,明确拒绝暴力融合、武力征服,正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个和平安定的国际秩序才能真正保证绝大多数种族、国家的生存与安全感,国家内部秩序同此。
第四点,不能太过理想,追求拥有“制服暴力、维护和平”的能力,不然就会落入一厢情愿、被动挨打的局面,毕竟暴力融合的方式已经上演了几千年,对于这种历史惯性当然不可掉以轻心。
说的有点多,愿与同知者共勉。
参考资料——
印度表列种姓与表列部落探析
乐玉成:揭开“印度珍宝”曼尼普尔的神秘面纱
真问真答:印度曼尼普尔邦是一个小中国吗|大象公会
新京报:印度东北部“部落冲突”缘何而起?
皛白知乎回答:印度曼尼普尔邦骚乱情况
印度乱就乱吧,让它们忙着处理内部
加入中国就不存在种族融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