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元255年(魏正元二年),舞陽忠武侯司马师病情严重,回到许昌,留下中郎将参军事贾充监管诸军之事。
卫将军司马昭从洛阳去许昌看望司马师,司马师让司马昭总管诸军。辛亥(二十八日),司马师在许昌去世。
司马昭统率大军,令钟会主管军事工作。
当时,司马氏家族内部权力仓促交接之时,朝廷发诏书给傅暇,以东南刚刚平定为理由,让司马昭留在许昌,负责内外接应,由傅嘏率领各军回朝。魏帝曹髦此举是想夺回司马氏的兵权。
中书侍郎钟会跟随司马师掌管机密要事,让傅嘏上表拜司马昭为大将军,钟会与司马昭屯兵在外。
胡嘏上表,二月,丁巳(初五),诏令任命司马昭为大将军、录尚书事。钟会就同司马昭一同出发,回到洛水以南驻扎。
钟会因此事而常常流露出骄傲自得的表情,傅嘏告诫他说:“你的志向大于你的能力,而功勋事业是难于建立的,能不谨慎吗?”
司马师暴亡,权柄传到了其弟司马昭手里,司马昭立足未稳,对于秉承诸葛亮遗志的姜维来说,这正合《隆中对》中的“天下有变”。
还有一个好消息就是姜维的老对手郭准也死了。于是姜维开始讨论出兵之事。征西大将军张翼在朝廷上劝谏他,认为:“国家弱小人民劳苦,不宜滥用兵力。”
但姜维不同意,还是率领车骑将军夏侯霸以及张翼共同进军。随后姜维向狄道(今甘肃临洮)进军,击败了王经部署于此的前部。
为了迷惑曹魏,姜维对外宣称将兵分三路,向岐山,石营,金城进兵。魏雍州刺史王经得知情报后有点心慌,急忙向上司魏征西将军陈泰汇报。
王经在信中表示应该早作准备,占据地利,分兵迎击蜀汉军队。
不过陈泰一眼就看破了姜维的花招,认为姜维的兵力不足以分兵,但是到底从哪里冒出来他也不知道,于是陈泰先让王经查明情况。
八月,姜维率领数万人到达枹罕(今甘肃临夏东北)。陈泰这回知道姜维的动向了。陈泰虽然嘴上说姜维不会分兵,但他的表现还是很保守的。
因此令王经固守狄道,等待援军,而陈泰自己则兵出陈仓,准备夹击姜维。
此时的王经,见姜维军远来疲惫,早就忘记了陈泰让他固守狄道的告诫,主动出击,率五万大军列阵洮河西岸,以攻对攻,行背水一战。
姜维乃当世名将,面对背靠洮河的魏军,丝毫不乱,调度有方。在姜维沉着的指挥下,蜀军不见疲惫之态,以猛虎出笼之势直扑王经。
魏军见状,军无斗志,因为背水列阵导致无路可退,被逼入洮水者无数。王经见局势无法掌控,只能率领残部万余人退守狄道。
张翼请求姜维说: “我们可以停止了,不应再向前进,如果再向前进,也许就要毁掉这次大的胜利,而变成画蛇添足了。”
姜维勃然大怒,不听张翼的意见,继续率领蜀军围住狄道攻打。王经率领魏军死死顶住姜维攻击。

陈泰得知王经大败后,急忙向朝廷汇报。魏国朝廷震恐,司马昭急令长水校尉邓艾出任安西将军,协助陈泰寻找破敌之策。并请当时司马家族辈分最大的太尉司马孚为后援。
邓艾等人到达后,认为:王经的精兵在西边战败,贼军士气很旺盛,乘胜的军队不可抵挡,而将军带领乌合之众,跟在战败的军队后面将士们丧失了斗志,陇右动荡不安。这是在小的方面有损失而在大的方面得到保全的缘故。
狄道这地方,不只是不能把守的问题。姜维的军队,这是我们应该避开的锋芒。不如分割险要防守,观察敌人的破绽,等待敌人疲惫,然后再进军救援,这才是获胜的计策。
陈泰却说:“姜维孤军深入,粮食供应不上,这是我们迅速进军打败敌人的时机,所谓迅雷不及掩耳,是必然的形势。”
邓艾等人认为应该壮士割腕,采用稳守之策。
陈泰道:“王经既已失败逃去,姜维如果凭借战胜的威势,向东进兵,占据栎陽这座有粮食储备的城池,然后放出兵力四处收罗降兵降将,招纳羌、胡部族,向东争夺关、陇地区,再向陇西、南安、天水、略阳四郡发布檄文,这是我们所担忧之事。”
陈泰接着道:“但姜维却用士气强盛的兵力围攻狄道,使兵力受挫于坚固的城池之下,锐气耗尽仍竭力拼命攻城,攻与守的形势差别很大,主与客也有不同。因此围攻城池对于轻装远来的军队是十分不利的。”
陈泰道: “洮水象带子一样围在敌军外面,姜维的兵力在洮水以内,如今我们登高占据险要地势,突然出现在敌人头上的高处,不用交战他们就必定要逃走。敌寇不可纵容,围城不可持久。你们怎能说这样的话!”
于是陈泰拒绝了众人的建议,派兵进入高城岭,夜里偷偷登上狄道东南的高山,点起烽火,吹起号角。
狄道城内的魏军守兵看见援军已到,士气倍增,都奋发振作欢呼跳跃起来。姜维没想到救兵突然到达,并借山势紧急向他进攻。
陈泰与姜维交战,姜维退却。陈泰又领兵扬言要截断姜维退路,姜维十分惊恐。姜维率领攻打狄道的蜀军是轻装上阵,难以抵挡魏军。
征西大将军张翼死谏,姜维遂于九月二十五日撤军退走钟堤(今甘肃临洮南),狄道之围遂解。
姜维退兵,驻守在钟提。王经感叹地说:“我们的粮食已不足十天所用,如果不是救兵迅速赶到,全城之人就要遭到屠杀,我们也要丧失一州之地了!”
邓艾也说:洮西的失败,可谓不小,军心溃败,仓库空虚,老百姓流离失所,几乎一败涂地。
陈泰慰劳守城将士,先后让他们返回,另外选择军队把守狄道城,并修筑了城垒,然后率兵撤回,驻扎在上邦(近甘肃天水)。
陈泰常常认为,凡是发生情况,有关人员总要虚张声势扰动全国,因此他自己奏事既稀少又简略,传递书信不用每日超过六百里的加急文书。
大将军司马昭说:“征西将军陈泰沉着勇敢能果断行事,承担了一个方面的重任。救援将要失陷的城池而不要求增加兵力,上书言事又稀少而简略,是个必能打败敌兵的人。都督大将难道不应象他那样么!”
洮西之战后,魏国于雍州的军力大损,西北羌戎之地的少数民族更加蠢蠢欲动,魏国于雍州境地的民众甚至还有出现因为惶恐而投靠姜维的。
魏帝曹髦被迫在一个月内连续下了三道圣旨来平复战后的雍州问题。陈泰和王经作为责任人全部调回了朝廷,失去了兵权。征西将军由原安西将军邓艾接任。
而蜀汉姜维因为此战在国内的威望达到了顶峰。魏高贵乡公甘露元年(公元256年),正月,蜀汉姜维升任为大将军。
姜维在钟提,人们议论多认为他兵力已经衰竭,不能再次出征。
但安西将军邓艾认为:魏军在洮西的失败,并不是小的损失,士卒伤残严重,十分衰弱,粮食仓库也已经空虚,百姓们流离失所。如今从谋略方面说,蜀军有乘胜进军的实力,而魏军的现状却虚弱不堪,这是一。
蜀军上下相互熟习,兵器齐备而犀利,而魏军更换了将领,更新了士兵,兵器也不完备,这是二。
蜀军是坐船行进,而魏军是陆地行军,劳逸不同,这是三。

狄道、陇西、南安、祁山各地都应当有人守卫,蜀军是专门进攻一处,而魏军却分守四方,这是四。
蜀军从南安、陇西进军可以就地食用羌人的粮食,如果向祁山进军,那里成熟的麦子有千顷之多,足以成为蜀军的外部粮仓,这是五。
敌人素来狡黠善于算计,蜀军来进攻是必然的。七月,姜维再次率兵出祁山。姜维听说邓艾已有防备,就撤兵返回,从董亭奔向南安。
邓艾据守武城山来抵抗姜维。姜维与邓艾争夺险要之地未能成功,当天夜里,他渡过渭水向东而行,沿山奔向上。
邓艾又与姜维在段谷交战,把姜维打得大败。魏国任命邓艾为镇西将军,都督陇右诸军事。姜维与蜀汉的镇西大将军胡济约定在上会合,胡济误期未能到达,因此姜维失败了。
蜀军士兵们四散奔逃,伤亡惨重,蜀人因此而埋怨姜维。姜维上书谢罪,自求贬职,蜀汉就让他改卫将军代行大将军的职权。
姜维听说魏国分出关中的兵力去支援淮南,想乘虚攻向秦川,于是就率领数万人出骆谷,到达沈岭。
当时长城一带积存的粮食很多,而守兵很少。征西将军都督雍州、凉州诸军事司马望和安西将军邓艾就进兵占据了那里,以抵挡姜维。
姜维筑营垒于芒水一带,多次出来挑战,而司马望、邓艾不应战。当时,姜维屡次出兵征战,蜀人愁苦不堪,中散大夫谯周作《仇国论》以讽谏。
蜀汉的姜维听到诸葛诞已死,又返回成都,重新担任大将军之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