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2025年高铁双线贯通,成为沿江最受瞩目的高铁“爆发城市”

帧格泛知识分享 2025-03-20 08:06:39

2025年是中国高铁建设的丰收年,而湖北宜昌凭借武宜高铁和宜兴高铁的同步通车,成为长江经济带上最受瞩目的高铁“爆发城市”。这两条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高铁线路,不仅填补了宜昌长期缺乏高标准铁路的短板,更通过连接国家“八纵八横”骨干网,推动其从区域性节点向全国性枢纽跨越,为鄂西地区乃至长江中游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一、武宜高铁:沿江通道“脊梁线”,拉直鄂中鄂西时空距离

武宜高铁作为沪渝蓉沿江高铁的核心段落,西起宜昌北站,东至武汉汉口站,全长313公里,设8座车站,计划于2025年9月正式投运。这条高铁的建成标志着宜昌首次迈入“时速350俱乐部”,并带来三大变革:

武宜高铁

同城化效应:武汉至宜昌的通行时间从2小时缩短至1小时,两地产业协同将加速融合,宜昌可更高效承接武汉的创新资源外溢。

枢纽功能升级:宜昌北站作为武宜高铁与宜兴高铁的交汇点,规模达9台20线,是鄂西第二大高铁站。其预留的呼南高铁场(4台9线)为未来接入南北向干线奠定基础,初步形成“十字形”枢纽骨架27。

经济走廊激活:沿江高铁贯通后,宜昌将成为连接长三角、成渝双城经济圈的“中转站”,推动三峡旅游、物流枢纽等产业升级,并吸引沿江新兴产业布局。

二、宜兴高铁:打通“沿江-郑渝”动脉,三峡库区联动成渝

宜兴高铁全长109公里,起于宜昌东站,经夷陵区接入郑渝高铁兴山站,设计时速350公里,计划2025年底通车。其战略意义不小:

渝宜高铁湖北段

路网互联突破:通过衔接郑渝高铁,宜昌至重庆的通行时间从4小时压缩至3小时内,兴山至宜昌更是仅需20分钟,大幅提升鄂西与成渝的联通效率。

旅游经济赋能:线路串联三峡大坝、神农架、兴山昭君村等景区,形成“高铁+生态旅游”黄金走廊,预计年增游客量超百万人次。

县域经济突围:兴山县借此结束无高铁历史,依托“20分钟宜昌都市圈”的区位优势,可发展特色产业,探索山区县的高铁发展模式。

两条高铁的同步开通,使宜昌实现从单一线路城市向复合型枢纽的跃升。武宜高铁嵌入沿江主轴,宜兴高铁打通西北-西南通道,两者共同构建“沿江+呼南”的T型枢纽,助力宜昌竞逐“长江中游枢纽城市”。

三、宜昌高铁并未就此停下脚步

在这两条高铁之后,宜昌高铁并没有因此而停下发展的脚步,目前宜昌依然有2条重点高铁,分别是渝宜高铁和宜常高铁。

湖北高铁网络规划

渝宜高铁是沿江高铁通道(沪渝蓉高铁)的组成部分,设计时速350公里,线路全长约484公里,总投资约1354亿元。线路自宜昌北站引出,经湖北恩施进入重庆,终至涪陵北站,远期延伸至重庆北站,串联宜昌、恩施、石柱、涪陵等城市,共设13座车站,其中宜昌境内设宜昌北、长阳东、五峰等站。2025年1月,渝宜高铁湖北宜昌段正式开工,计划2030年建成通车。建成后,宜昌至重庆的铁路运行时间将从4小时以上缩短至约2.5小时。

而宜常高铁是国家“八纵八横”呼南高铁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时速350公里,全长约234公里,总投资324.7亿元。线路北起宜昌北站,经宜都、松滋、澧县、临澧,终至常德站,目前项目环评、水保的报告书已通过审查,这也为初步设计批复奠定了基础。项目建成后,沿线宜都、松滋、澧县等县市首次接入高铁网,覆盖超1000万人口,推动鄂西与湘北协同发展。

未来五年,随着渝宜高铁和呼南高铁宜昌至常德段的推进,宜昌高铁网将更加完善。

0 阅读:11

帧格泛知识分享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