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以老解百家”:《道德经》体系,与刮起“魏晋玄风”的王弼

东方既白世说新语 2024-01-13 22:57:21

东方既白     著

鄙人十年学易,一朝悟道,终于在周敦颐《太极图》和《易经》“综卦”模型体系的基础上,从“道”和“万物”两个方向和角度,推演出老子关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具体过程和演化路径,以图表的全新形式,解决了“以易解老,以老解老”的问题,那是否也能够“放之四海而皆准”,统领和涵盖“诸子百家”的主体思想和理论体系呢?答案是肯定的。

从道和万物的不同视角,综合看待《太极图》的演化规律

下面我们就以作为三国时期曹魏经学家、哲学家,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及创始人之一的王弼为例,尝试着对他们之间的相通性做一个全新的解读和诠释。纵观中华文化和中华哲学文化的发展历史,魏晋时期的天才少年王弼,绝对都是继“老庄”之后,对于《道德经》及其宇宙大循环体系,解读比较接近于老子本意的人。

比如其流传后世的著作,就有《老子注》、《老子指略》、《周易注》、《周易略例》、《论语释疑》、《周易大衍论》三卷、《周易穷微论》一卷、《易辩》一卷等数种注解论述,数量和种类涵盖万有,关键还在于其成就,在于其质量,在于其创见的巨大突破和引领。

天才少年王弼,易道皆通之大贤

他注解的《周易》,一改汉人支离烦琐的传统方法,不用象数,而用《老子》,以老子思想解《易》,并阐发自己的哲学观点,他借鉴《老子》的“无为”思想,提出了“以无为本”的哲学命题,其核心思想亦和老子一样,都崇尚“以无为本”的本体论。他从历史的、哲学的高度,探寻现象与本体、名教与自然、人性与理性之间的关系,在极短的时间内构筑起超越前人的哲学体系。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他是历史上第一位尝试“以老解易,以易解老”的人。王弼的易学观体系庞大,内容深奥,以老庄思想为主,建立了体系完备、抽象思辩的玄学哲学。他说:“道者,无之称也,无不通也,无不由也,况之曰道。”这就是说,“道”就是“无”,所以“万物皆由道而生,既生而不知其所由。”,“无”或者说“道”,是生成宇宙万物的本体,是万物之宗。在宇宙观上,他认为世界的本体是“无”,世界的现象、具体事物是“有”,“有”是“末”,“无”是“本”,“有”是本体“无”的表现,纷纭复杂的现象世界统一于本体的“无”之上。

以无为本,以有为末;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道”和“无”既能生成万物,又存在于万物之中,谁也不能叫出它具体的名称来,只能意会而已。王弼又借用古代“五行”的学说,而赋予它新的意义,他在《老子指略》中说:“天生五物,无物为用。”,五物又称五材,即金木水火土,它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五种基本物质,是“有形”的东西,与生成万物的“无”是矛盾的,所以,有形的五物依靠“无”才能发挥作用,产生万物。“五物之母,不炎不寒,不柔不刚。”那仍然是没有寒热刚柔、不能感知的“无”。

以无为本,以有为末,崇本而息末

这种不能感知的细微物质,又是怎样生成万物的呢?他说:“中和备质,五材无名也”。他的“中和”,不是有形物的掺合,不是保持物质原有特性的物理过程,而是通过化学的过程,“中和”出有新特性的新物。他说:“其为物也混成。”,“混成无形,不可得而定”,“混成”的过程是看不见的,“物以之成,而不见其形。……成之不如机匠之裁。”,它不像机匠剪裁那样,用有形物来拼合,人们最能感受、也最能反映这一过程的是“五味”的“混合”。“至和之调,五味不形”,完全是形成新物的化合过程了。

这些细微物质,是“先天地生”,而为“天下母”,所以“天地任自然,无为无造,万物自相治理”,万物自然生成,这就摒弃了神化的天命论。唐代刘禹锡和柳宗元可算王弼的知音。“古所谓无形,盖无常形耳”(刘禹锡《天论中》)。“独所谓无形为无常形者,甚善”(柳宗元《答刘禹锡天论书》)。“无”即是无常形之物,却能生成万物。“无”能生“有”,“无”是万物之本,而一切具体事物都只是“有”,是“末”。

但王弼并未由此陷于空谈哲学理论的误区,而是从社会政治入手研究,把社会现象也提到哲学的高度来认识,实际上,他是想用高层次的哲学理论来指导社会政治。只有了解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抓住问题的关键、根本,才能治理好国家。他说:“崇本以息末,守母以存子”,“守母以存其子,崇本以举其末。”以母子的关系来比喻本与末。

所以,他在《老子》第五十二章注道:“母,本也;子,末也。得本以知末,不舍本以逐末也。”不能抓住问题的根本,治末不治本,舍本逐末,“皆舍本以治末”。就只能导致国家的混乱和衰败。抓住“本”这个治国根本,最终实现“无为而治”。

对无用为,无为而为,为而不争

顺应社会发展的自然规律。“万物以自然为性,故可因而不可为也,可通而不可执也。物有常性,而造为之,故必败也”。“圣人达自然之性,杨万物之情,故因而不为,顺而不施”。只有真正认识和了解人类社会,就不会把个人意志强加给社会,社会就会得到治理和发展,无为与顺应自然是一致的,它可以使天下大治。“无为而治”可以使社会各方面处于自然的和谐和系统的稳定,上下齐心协力,各尽其能,各司其职,国君无为而国大治。

上一篇:如何“以老解百家”:《道德经》体系,涵盖了庄子的“万物齐一”

作者 | 东方既白

简介:十年学易,一朝悟道,独创“以易解老,以老解百家”国学和哲学研究新体系。

致力于《易经》和《道德经》系统架构体系的开创者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联系删除,谢谢。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