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既白 著
菲茨·杰拉德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说:
“同时葆有全然相反的两种观念,还能正常行事,是第一流智慧的标志。”
老子在《道德经》中也说: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其实,世界上所有的二元对立都可以表示为一个完整的复合模型图。如下二元关系大饼图,就是鄙人一种大胆而前瞻性的创新和实践。
以“是&非”为例,我们站在大饼图之上整体去看,“是&非”的综合辩证关系和演变逻辑必然符合以下三个原则:
1、“是”之以为利,“非”之以为用;
2、知其“是”,守其“非”,为天下式;
3、以“非”为本,以“是”为末,统筹兼顾,合而为一。
4、非,名天地之始。是,名万物之母。故常非,欲以观其眇。
常是,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眇之门。
具体来说,就是这个“是&非”关系大饼图,突破了“是&非”的二元对立关系,实现了合而为一,并在合而为一的(大饼图)基础上,再整体论“是&非”关系。
如此一来,“是&非”,不再是单纯的非"是"即"非”,或非"非"即"是”的单一形态,
而是先“辩”别出“以非为本,以是为末”的复合体形态,即如图示的“是&非”占比关系大饼图,
再在大饼图的整体基础之上,统筹兼顾地“证”实:
“是之以为利,非之以为用;知其是,守其非,为天下式;”的致用之道,
最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是非之上论是非,阴阳之上论阴阳,对错之上论对错”。
为什么要“以非为本,以是为末,统筹兼顾,合而为一”呢?真的要“知其是,守其非”吗?我们不妨从“边界思维”中寻找答案,所谓“边界思维”,就是说在一个体系内或者维度下的真理,到了另一个体系或者其他维度下,可能就是彻底的谬误或者自相矛盾,即任何理论都有其适用的领域范围和因素条件,一旦超出这一范畴,可能就会残缺不全甚至是自相矛盾。
因此,考虑和解决任何问题时,首先要了解和清楚问题的“边界”在哪里,否则,一旦“越界”,就可能边界之外皆为“是非之地”,最明显的案例当属牛顿对经典力学和爱因斯坦对相对论的后期研究困惑。
比如牛顿在宏观经典力学方面的三大定律,在当时几乎被认为是“全宇宙的通行法则”,而到了爱因斯坦发明了相对论,人们才赫然发现牛顿力学也有力有不逮的地方,于是人们逐渐接纳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而及至波尔发现波粒二象性及量子力学理论而震惊世界的时候,连爱因斯坦也百思不得其解了。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远
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这就是“盲人摸象”的道理,因为生理缺陷或者物种的局限性,每个盲人对于大象的认知,每个人对于世界的感知,也都局限在他自己真实体验的那个局部,没能做到站在更高的视角和维度,把所有人的体验从事实中抽离出来,因此而各执一端,无法统一。
天圆地方,盲人摸象的必然结果
若是站在“站上世界看世界,跳出宇宙看宇宙”的立场和视角来看,我们其实都是“盲人摸象”故事中的某个“盲人”,既使是顶尖的科学家,也不能免俗。因为我们人类在认知现实的时候,虽然没有明显生理缺陷,但因为思维格局和视角立场的局限,得出的结论也往往不够全面,甚至与现实相去甚远。
怎么办呢?像庄子的“鲲鹏”一样,跳出人类探索未知领域的先天性不足和局限,弥补“坐井观天和盲人摸象”等客观存在的眼界和格局上欠缺的问题,达到“以物观物,以天量人”的至高境界,把握“是非之上论是非,阴阳之上论阴阳,对错之上论对错”的第一流智慧。
其实,这正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精妙之处,也是辩证法关于“辩”和“证”的具体步骤和区别所在,更是其区别于“诡辩”和“双标”的关键所在。因为“诡辩”和“双标”,只是通过立场的转变和技巧的切换,纠缠于局部的、单纯的、割裂的非"无"即"有”,或非"有"即"无”的单一形态,说白了,就是“诡辩”和“双标”,没有大饼图这个基本的原则立场“保驾护航”,见阴说阴话,见阳说阳话(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像墙头草一样,随风倒。
老子说:“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菲茨·杰拉德说:“同时葆有全然相反的两种观念,还能正常行事,是第一流智慧的标志。”
这张“是&非”关系大饼图,巧妙地将两者的智慧融合起来,其蕴含的整体观、大局观及辩证运行法则,将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人类觉醒的关键时刻,奉上一把打破自我认知枷锁的“金钥匙”,把甚嚣尘上的“诡辩”和“双标”,扔进历史的垃圾堆,开启人类觉醒的新纪元。
世界万物皆阴阳,混沌无极道未央。经年识得其中味,人间正道是沧桑。
智者转阴阳,愚者反阴阳,所有人都有内在和外在矛盾的问题困扰,在矛盾中感到不适的那是普通人,“同时葆有全然相反的两种观念,还能正常行事”,在矛盾之上自如转换的那些人,将是拥有第一流智慧的人。
智者转阴阳,愚者反阴阳
本文节选自《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的终极智慧,助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完美落幕!助力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专题,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敬请赏析与雅正。
上一篇:以“黑&白”,看拥有第一流智慧的标志
作者 | 东方既白
简介:十年学易,一朝悟道,独创“以易解老,以老解百家”国学和哲学研究新体系。
致力于《易经》和《道德经》系统架构体系的开创者、传播者、践行者
本文由东方既白首创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以下防伪图片,谢谢。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