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高长寿
编发/史乎文乎
(注:为使得大家阅读流畅,文章包含虚构情节。本文系长文(3700字),5秒广告后,即可继续阅读。)
1971年8月,时任指导员的我,跟连长一起,带领连队前往老挝“援老”。在老挝生活的六百九十九个日夜,是我十三年军旅生涯中,最难忘的一段经历。
1971年8月,因工作繁忙(当时的我,任连队指导员),两年没有回家探亲的我,刚到家第七天,就被一封仅有四字(“见报速归”)的加急电报,催回了部队。
当我怀着对家乡深深的眷恋和对父母长长的牵挂,走进连部大门时,连长(姓杜)立马走了过来说:“老高,咱们连要前往包头,执行一项特殊任务,现在师、团、营的工作组,都已经到了连队。”
听了连长的话,当时的我心里还在想,会是什么“特殊任务”,时间赶得这么紧。就在我愣神间,师副政委风尘仆仆地走进了我们连部。而后,一听首长说“特殊任务”是要前往老挝“援老”,我赶回部队这两天来的所有抱怨,全都消失了(当时连队发给我的加急电报,没有说明原因)。我跟连长立即按照首长的指示,开始积极地投入到出发前的准备工作中。
当天下午,我和连长先对出发前的准备工作做了初步安排,然后在当晚的干部会上,按十天的准备时间,跟副连长、副指导员、三位排长和司务长一起,对出发工作进行了具体的规划安排,确定了具体的工作方案、行军方案和物资准备方案。
计划确定后,从第二天开始,我和连长先后组织了班以上干部会,入党积极分子座谈会和全连大会,进行鼓励动员。在动员中,一方面确定了“要不怕吃苦、不怕受累”的主题,大力宣传了本团和本连在“援越”时模范战士的事迹;另一方面,我跟连长还发动三位排长和十个班长(包括炊事班长),在班排中广泛展开谈心活动,以了解战士们内心的真实想法。
鼓励动员开始仅三天,全连干部和战士都群情激奋、斗志昂扬,人人都写了入团、入党申请书和决心书。就连那几个平时相对后进和有些怕苦怕累的战士,也都分别找到我跟连长,表达了他们坚决完成任务的决心。在进行动员宣传的同时,我跟连长也带领着全连战士深入细致地进行着各种物资的准备工作。由于连排干部,大多都参加过“援越”,尤其是杜连长,他是1955年入伍的老兵,经验丰富,再加上师、团、营三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因此我们连队出发前的准备工作,不到一星期就全部完成了。
1971年8月下旬,一切准备就绪后,我们连队从营地出发,乘坐三天三夜的火车,于8月28日下午,到达包头青山区西大青山脚下,编入二营序列。这时,因为“援老”任务的进一步明确,所以连里的各种教育和准备工作,也相应地更加深入了。记得当时,我跟连长按照以前的动员经验,制定了一个详细的鼓励宣传计划:首先,要做好全连队战士的思想工作,千万不能让他们心里有任何负担;其次,还要稳定连里干部和战士的情绪,不能太过激动,也不能太过紧张;最后,连队还要正常进行训练,重点解决“看得见、联得上、打得准”的问题,要确保在关键时刻,千万不能掉链子。
因为准备工作细致,再加上因事制宜,在当时组织的演练中,我们连因为完成任务出色(测远机班发现目标的距离最远),多次受到了团营首长的夸奖和表扬。
同时,为了提高连里战士们的工作能力和专业素质,按照团领导的指示,我们连队又单独前往大青山深处的草原上,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训练。到1971年9月中旬,训练结束之际,我们连队收到命令,准备出发前往昆明,进行出国前最后的休整工作。但就在出发的前一天晚上(9月12日晚上),师里忽然下达了“一等”命令。
收到命令,开始我跟连长两人,都是全神贯注、严阵以待,可两个小时过去了,还是没有收到恢复“二等”的通知,当时的我,心里就感觉有点奇怪,但没办法,只能继续执行任务。要知道,包头九月份的夜晚,气温已低至零度,连里每位战士还都坚守在岗位上。我怕身穿单衣的战士们身体扛不住,在与连长商量后,就组织文书、卫生员、炊事员和司机班的战士,把棉大衣送到每位战士手中,让大家穿上,以免感冒发烧,影响后续任务。
这一下,直到9月13日下午五点左右,连队才重新恢复“二等”,但白天依旧不允许离开岗位,晚上还要求着装睡觉。因此,前往云南的出发任务也开始推迟,直到9月25日,我和连长才收到28日连队准时出发的命令。1971年9月28日,我们连队离开包头,经临河、银川到宝鸡,然后由成渝线、成昆线到达目的地昆明市。到达昆明后,我连前往安宁县西昆明钢铁厂附近的小山上,进行出国前的最后准备。
一切准备就绪后,1971年12月中旬,我们从昆明出发,摩托行军八天,到达滇西南边陲小城勐腊县,进行换装。当时按照要求,我跟连长组织连里干部,把全连战士的军服和被褥统一保管存放,然后全都换上老挝的服装。最后,在进行了两天的民族风俗教育后,在第三天下午三点,我们准时从勐腊县城出发,于五点左右到达云南最南端,然后埋锅做饭,等待天黑出发。
饭后,在路边一个高十五米左右的小山坡上,我召集所有排长和班长,再次了解了战士们的思想情况,同时,连长也对大家到达老挝后的行军,提出了要求。一切准备就绪后,我跟连长带领着全连战士,面向北方行军礼后,就出发了。虽然在出发时,没有雄伟的城楼,也没有动员大会热烈的场面,有的只是无尽的黑暗和沉默,但我相信,当时所有战士的心中,都是热烈似火,都抱着一定完成任务的决心。到今天,转眼五十多年过去了,回想起当时前往老挝的一幕幕,还是让我情不能已,感慨万千。
沿着由我们工程兵战友援助修建的公路,经过八个多小时的行军后,我们拐进公路右侧的一条山间小路。沿着山间小路前行半小时后,车辆在一个小山坡前停了下来。全连战士都下车后,我和连长立即按照预先的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营地安排工作。随后,我又让指挥排长和电话班的两名战士一起,去接通到团指挥所的电话线。而后,我就跟指挥排的战友们一起,在合适的位置,进行着指挥所的修建工作。
经过十个小时的坚持奋斗,我们完成了基本的修建任务。随即,我又带领着一部分战士,开始进行营地的建设。就这样,一直到下午六点,修建营地的初步工作,才终于告一段落。记得当天晚上开饭时,我看不少战士端着碗都在打磕睡。也是,从昨天晚上到达后,大家整整忙活了一天,战士们太累了。当时看到这一幕的我,心里也很是心疼(连里的战士,大多都是二十岁左右的小伙子)。
吃完晚饭后,虽然大家都很累,但没有办法,工作还没有完成。于是我和连长又一起带领着战士们,开始支蚊帐,搭雨衣(防露水)。就这样,一直忙活到十一点,战士们才终于进入了梦乡。第二天早上,我又带领着大家,从山坡下的树林、竹林中,砍一些十五公分左右的小树和竹子,在营地周围搭建“宿舍”。搭建宿舍时,先用竹片编成围墙,顶上用棚布盖好,再搭上茅草防晒。一天工作后,到了晚上,各排战士终于全都住进了那“简陋的新家”。
从到达营地,到所有建设工作完成,大概用了五十多个小时。这期间,大家都没有好好休息,不少战士的手背上、脸上和脖子上,也被蚊子叮了一个又一个“红包”,手掌上更是磨出了一个又一个血泡。当时看着这些“可爱”的战士们,我的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到了晚上,我和连长组织连、排干部和班长轮流站岗,让战士们可以睡上一个安稳觉,好好休息休息。
第二天,我又组织战士们在营地前的山坡下,开辟出一块空地,修建傣族楼式的库房,以存放粮油和副食。当时,在修建时,我交代战士们,要在每个柱子的下部抹上黄油防白蚁,钉上用铁皮剪成的带尖的防鼠环。同时,为了防止给战士们改善伙食养的几头大猪(当时,我们在老挝的伙食标准是每人每天0.55元),被老鼠祸害,我就让饲养员把猪也养在这楼上。当时,面对这种情况,连里有位战士编的顺口溜很是形象,“老挝老鼠比猫大,敢与小猫来打架。成群结伙去抢粮,咬的大猪无处藏。”
老挝上寮地区,属于热带高原内陆气候,因此气温高、湿度大,每年的5月至11月为雨季,12月至来年4月为旱季,旱季雾蒙蒙,雨季水淋淋,那里蛇蝎、白蚁、蚂蝗、老鼠、蜈蚣随处可见,是肝炎、疟疾、痢疾、血吸虫病的高发地区,真可谓是瘴气四溢。因此,为了确保战士们的身体健康,师卫生部门规定:第一,所有战士一定要定期服用各种预防药;第二,所有战士必须用开水洗脸刷牙;第三,所有战士都要穿袜子,抹防蚊药。
这三件事虽然不难,但进行下来,还是很不容易的。第一,是战士们不想吃药(因为吃药后,不少战士都出现了反应);第二,是战士们怕抹防蚊药(因为抹了防蚊药,两手发沾,干什么都不方便);第三,是天天烧开水洗漱,实在太麻烦(取水困难,烧水更困难);第四,是因为每到旱季天气炎热,战士们都不想穿袜子,纷纷扎着裤角和袖口。
见到这种情况,为了确保战士们的身体健康,我每天早上和晚上,都会检查他们洗漱时是否用开水;吃防蚊药时,也会让卫生员送到每一个战士手里,然后看着他们服下;每顿饭前,我也让大家排队洗手。这些小事,看起来容易,但坚持下去,实在是太难。尤其是在入老前半年,因为战士们都还没有养成习惯,所以我跟连长,必须“天天讲、天天看、天天查”。
而结果,也证明了我跟连长坚持这些措施,是有成效的。在援老的两年里,别的连队至少有一半战士身体都出了问题,生病住过院。而我们连队,仅有六名战士生病住过院,其他战士都是身体健康,直到返回祖国。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