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的美食有一种仪式感,它让生活从单纯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宏爽玩转旅游 2025-02-07 05:38:46

年根临近,忙碌了一年的人们终于可以回到家,准备过年。年前的腊月廿二到三十是过年的筹备阶段。大扫除、办年货、切炒米糖、捣年糕、搓汤圆、煎麦油脂……家家户户忙得不亦乐乎。

临海城东大田一带的过年谣是这样唱的:“廿四掸塳壅,廿五赶长工,廿六大田市,廿七捣馍糍。”其实,腊月二十七这天除了捣馍糍,临海人还会制作一种叫“水浸糕”的食品,就是那种白色条块状的年糕。临海家家户户都会制作水浸糕,以数量多为荣,显示其家底殷实,“手中有粮,心里不慌”。

江南地区过年的风俗大同小异,食品也基本相同,但自家制作年糕的地方不是特别多。临海是例外,所以这里特别一说。

水浸糕是临海春节必须上桌的食品,等到正月初八走八寺时,水浸糕又成了行旅的重要干粮,“娘姨表嫂,城隍数格道,水浸糕脸夹冷咬,蕃莳筋爪吃肚饱”。这段顺口溜,说的是走八寺的妇女忙于赶路,自带水浸糕充饥的情景。

临海的水浸糕以晚米粉蒸熟捣制而成,浸冬水加矾贮藏。这种食品容易保存,可以一直吃到到来年的二三月。水浸糕吃法很多,佐料也不相同,在每年春耕前后,临海人最常用的做法是“红花草炒糕”。红花草是一种生命力很强的草本植物,又称紫云英、苕子菜、沙蒺藜等。其根、叶、种子都可入药,富含微量元素钼。用它炒水浸糕,味道特别鲜美。看得出,临海人颇重食补养生。

元宵节是新年的第一个重要节日,过了元宵,春节才算结束。它延续着春节快乐的氛围,好像是和这段休闲时光做一个愉快的告别。

临海的元宵节比别的地方早一天,在正月十四。

除了节庆时间特殊,临海人过元宵不吃汤圆而吃糟羹。糟羹的名字不怎么好听,颜值也不高,但味道鲜美,口感独特。

因为做糟羹用到的原材料极丰盛,人们往往要提前做准备,诸如浸米磨浆,发豆芽、芋头削皮等等,备好羹料。开始制作时,需先将鲜肉、豆腐干、笋丁、香菇、胡萝卜等羮料下锅翻炒,同时加入盐、料酒等调味,再加适量水,煮沸后,一边添加米浆一边不停地搅拌,最后加入切碎的芥菜叶方可。

到了正月十五元宵正节,临海人还要吃一道甜羹。甜羹也称山粉羹,用番薯淀粉搅成。羹料有红枣、莲子、桂圆、荸荠、金桔饼、葡萄干、川豆板、酒酿等,加红糖而成。先吃咸羹再吃甜羹,寓意先苦后甜,日子越过越甜美。

与过年告别,临海人用了两天。那份依依不舍,可见一斑。

【陈少非作品/《依山临海三五》】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