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方的差异,谈得最多的当属食物。端午的粽子,中秋的月饼,春节的饺子和汤圆,所有人会自觉地分好阵营,为自己青睐的食物摇旗呐喊。
除了节日饮食,日常的糕点也很有地域特色。北方多小麦,南方多水稻,在口感上便形成了“北干南湿”的格局。细腻的糯米加上南方人婉约的性格,让南派糕点变得愈发精致,这种精致在苏杭一带达到了顶峰。
临海是个例外,这里的糕点没有那么多繁复的造型,不追求别致好看,但口味却别具一格。只需要人走在街上,提鼻一闻,顺着香气便可找到。
咸甜适中的海苔饼,酥松香甜的马蹄酥,热气腾腾的火烧饼……别看外表朴实无华,那味道可是经过了历代改良,禁得起考验。
想吃海苔饼,紫阳街上的老字号王天顺最是地道,哪怕工作日的时候去,都有长长的队伍排在店前。这并不是某些广告效应的结果,慕名而来的游客虽然多,但临海本地人也不少。
人多的时候,排队半小时也是常有的事,在队伍里无所事事,遥遥看着店里的阿姨做海苔饼也是种享受。
海苔饼的制作流程其实并不复杂,分烫粉和面、揉面、加酥、包海苔、烤制等几个步骤。纯手工制作的海苔饼烤得金黄酥脆,饼皮表面上撒了满满的白芝麻,从烤箱中取出的一瞬,整个老街上的气息都变得诱人起来。
刚出炉的海苔饼味道最好,酥皮蓬松香脆,海苔馅料绵密柔软,咸甜适中。苔香、饼香交织在一处,第一口的酥脆过后,再细嚼几口,烤海苔的香气充斥着整个口腔,即使是不太喜欢海苔的人,都能轻易被其俘获。
离王天顺海苔饼不远处有一家九九海苔饼,味道也非常不错。跟王天顺一样,这家店门前也常年排着长长的队伍,足见人们对海苔饼爱得极深。
海苔饼的焦香飘荡了一百余年,早已沉淀成了临海人记忆里最熟悉的味道。在一代代的传承中,海苔饼的配方随着人们的口味悄然变化,只有那令人齿颊留香的海苔味,从未改变。
【陈少非作品/《依山临海三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