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图片可购买二泉吟泡茶水
茶,这个重要的经济作物是很多地区甚至是很多国家谋生和脱贫的重要来源,为了赞美茶叶的经济、文化、社会价值,以中国为主的产茶大国推动设立国际茶日。
于是在2019年第74届联合国大会上,正式宣布设立国际茶日为每年5月21日。
和源远流长的茶历史相比,国际茶日还是一个很年轻的节日。在今天,全民乃至全世界再次一同提起“饮茶”这一话题的时候,茶这片古老的叶片再次年青。
在国际茶日这样的特殊日子,咱们“tearoom”也得来一节外文课。
不知道各位小伙伴当年学英语的时候,是不是满怀疑惑“为什么不能全世界都说中国话?”,或者学到走火入魔的时候就会到朋友圈发一条“我要洋人死”,然后继续流泪学习。
反正科代表是这样的。
但是,到了今天学茶叶英语的时候,难点就不再是语法、语感、词汇这些了,而是在诸多关于“tea”的表达中,我到底应该去怎么形容“tea”才最贴切?
01
该怎么去形容你
最贴切?
科代表在翻资料的过程中发现,关于茶的表达真的很多。比如发音,中国,茶的发音为“cha”,英语中茶的发音为“tea”,波斯语中发音“chay”以及非洲国家说的“chai”。
而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日语和韩语都是更接近“cha”的读音,在日语中甚至直接使用了“茶”的汉字。
*十八世纪欧洲记载武夷茶图谱
再比如,代表大茶类的乌龙茶“oolong tea”,还有另一个名字青茶“blue tea”,
而乌龙茶的分支武夷岩茶的英语翻译就囊括了不下三种:最常见的“WUYI Rock Tea”、最学术的“Mt.WUYI`s Cliff-grown Teas”和最中国的拼音直译“WUYI YAN CHA”。
因为关于茶叶用于的英文翻译多是按照直译来的,白茶的“white tea”似乎没有什么争议了,但是在很多人眼里分不清的“安吉白茶其实是绿茶”到了英文直译中显得更加扑朔迷离了。
当看到安吉白茶英文直译为“Anji white tea”的时候,好么,解释了一辈子的“安吉白茶不是白茶是绿茶”,到了英文这边,似乎功亏一篑了。但是如果用“Anji green tea”作为安吉白茶的翻译似乎又有哪里不对?
再看白毫银针的表达,有直接用拼音的表达,也有“Bai Hao Silver Needle”,银针在此时就是英文直译“银白色的针”,当然也有按照叶型也分类来表述的“bud white tea”意为芽型白茶。
在英国人罗伯特·福琼的《Two Visits the Tea Countries of China and British Tea Plantantions in the Himalaya》(中文译名《两访中国茶乡》)一书中还有一种“pekoe”的翻译,中文意为白毫茶。
*图片来源网络
“岩韵”一词的表达除了实在想不到的时候,可以用拼音的“yanyun”之外,还有一个说法就是“YEN flavour”。
而造成这些多重表达的原因一个是因为中文在对外输出一些专有名词的时候,多采用直译、拼音音译或是方言音译,又或者结合使用,同时又没有统一的说法。
02
和方言息息相关的表达
在翻译外来语的时候,置身高语境文化中的中国人民会按照“信达雅”的要求,进行本土化的表达,比如将“young and beautiful”译为“风华正茂”,以及最近很火的日剧翻译“人生,易如反掌”等等。
但是,高语境的中华文化进入低语境的西方世界就会直白一些,多数时候是直译、拼音直译或者方言的音译。
英语中“tea”这个读音的形成据说起源于闽南地区,根据当地的方言,人们把“cha”叫做“tey”,类似于“tie”的发音,也有说是发音“tee”,而这一说法更接近当下“tea”的发音,这同样还影响到了法语中的thé和德语中的“tee”。
再比如争议颇多的Bohea,它到底说的是岩茶还是红茶?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它说的是个武夷茶,但这个发音却在武夷山没有被承认过,传说中它更是来自闽南语“武夷”的发音音译。
*平潭海捞瓷
按照当时武夷山处于福建省和江西省的地理位置,当地人的方言有三大类,除了当地的武夷山话,作为两省交界的桐木关以江西话为主,还有一部分是闽南移民的闽南语。
神奇的是,大多数闽南小伙伴在面对这个代表武夷茶的“Bohea”,都会默契的说上一句“嗯崽呀”(不知道)。
有一个闽南小伙伴就告诉科代表,武夷茶在她熟悉的闽南语里还是偏直译的“武夷de”,岩茶是“港de”,红茶是“俺de”。照这个读音的倾向和茶三种英文写法中从福建闽南语系中传出的“te”是符合的。
对于福建的方言来说,翻过一座山可能就是另一种说法,在这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界,你还真说不清楚这个发音到底是来自哪个隐秘的山村。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当拼音、方言音译逐渐影响到世界发音,这怎么不能算是一种“全世界都在讲中国话”呢?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参考文献《中西茶文化差异及茶叶英语翻译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