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KPI考核暴露了补习机构的目的

元化玩转趣事 2024-12-09 03:18:48

补习是有效的,那长期补习呢?

这一次我们聊聊学科补习。

续费率,是很多机构对教学老师课时定价的一个重要考核指标。

续费率=续费的学员数÷到期应续费学员总数×100%。

续费率越高,教学老师的课时单价就越高。

按照常理看,高的续费率,说明客户对产品的认可度高,对服务满意度高。低的续费率,说明产品可能存在不合理的设计,或者未能满足客户的要求和使用感受。

但在教育行业,这个续费率考核指标跟教育目的是矛盾的,跟补习本身更加冲突。

去补习,好比去看医生。

如果不是慢性、重大或需要长期治疗的疾病,病人是不希望天天看到医生的,如果医生一直没有治好病人,有两个可能性:医术不精或者没有医德。

续费,一个补习周期后,学生还要继续补习的结果。

造成这种续费结果有三个可能性:

其一,老师教学能力一般,未能解决学生学习成绩下滑问题,但跟家长解释解决孩子这个问题需要坚持才能有效。还真有人信。

其二,老师为了高续费率,刻意拖慢了教学进度,学生有进步但未能独立学习。

其三,教学成果明显,但家长和孩子都形成了依赖,很多学生已经补习到优秀且能跟上学校的进度依然在外面补课。这种还不少。

我认为,第二种可能性比较少见,一个真正有能力的教学老师不屑于这么做,因为把握这个拖进度的度比较费力,另外没有教学效果,同样影响个人口碑,同时影响续费率。但现实确实有这种老师。

数据用来复盘而不应该用来控制,

续费率是一个很好的更新产品和优化教学过程的数据支持,它应该是让管理者看到哪一个产品更加受学生喜欢,哪个老师的教学风格或者教学方式更加容易让学生成绩有所提升。

它的指导意义应该是用这些过程行为去优化教学教研,而不应该单纯地让教学老师去追逐这些指标,从而绑定他们的课时单价。

续费是机构营收的主要来源,这现象反映了另外一个事实,那就是补习的学生成为了补习机构的长期病患,久治不愈。

续费率变成了教学老师的考核指标,即使老师比较良心,觉得学生已经补习到90分,应该给予适当的空间去掌控自己的学习,但碍于考核,老师还是要说服学生及家长继续补习。教培机构把话术也准备好了:

孩子成绩很好,它建议你培优;孩子成绩一般,它建议你做提升;孩子成绩很弱,它建议你巩固补差。

补习应该是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问题,包括知识点缺漏,学习能力薄弱或者学习动力不足。

它应该是学生一只脚受伤时递过去的拐杖,应该是帮助学生重新获得行走能力,而不应该成为他的轮椅。

不乏好的补习机构、好的老师,但是续费率这样的考核,就暴露了补习机构的野心。

长期的补习,像是补习机构的一种设计结果,让你一直依赖。

从这种考核设计结果看来,现在的学生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补习机构也是推了很大的力。

打着培养孩子独立学习能力的旗号,却要求教学老师推着甚至扛着学生走。

补习,最好的目的,应该是陪学生走一小段,最后把学习还给学生自己。

0 阅读:7

元化玩转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