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教育,普遍的误解是只有快乐没有教育,所以出现一堆“快乐教育是巨大骗局”的观点。
快乐教育的真正目的是教育,而快乐只是一种情绪状态。
也就是快乐教育是让孩子在一种快乐的状态下学习和成长,以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教育理念。

在乡下跟一些年轻家长交流,他们其中也有人知道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但他们对于这些理念的理解存在一种误解。这种误解是把某种教育理念解读为某一种行为。
例如我们说到的快乐教育,他们会理解为不打不骂,让孩子开心就好,但不设置边界。
在我看来,有的先进教育理念失效,主要原因是家长缺乏批判意识和能力。
一来,他们对某种教育理念的解读,过于单一行为化。
例如我们经常看到的一些标题为“最好的教育,就是……(省略号是某种行为:不吼不叫,让孩子做自己,学会放手等等)”
家长就会容易地以为某种单一行为就是能够培养好孩子,因为文章都说最好的教育。但他们对于该行为的适用场景和使用边界没有概念。
所以家长们就很容易像我们应付应试教育那一套一样,套公式,一条一条地套,最后发现好像哪种方法都不太奏效。
二来,他们对于别人解读某种教育理念的内容真伪没有判别能力。
就像我们现在讨论的快乐教育,别人认为是这样,他们大概率不会理解为另一样。这是一个普遍问题,不只是教育内容。
我们的判断力增长速度没有互联网资讯扩张快。所以我们在理解一个信息的时候,其实很大程度靠直觉:内容是否共情到自己,自己的痛点是不是同样地被激发。

知乎给我推送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大学很自由却没有高中那么快乐了?”
我的回答是:
传销的受害者被解救后,他们也觉得那些解救他的人是祸害他的,非要往老窝走。
逃避自由是人的本性。一旦被奴役习惯了,再独立思考,独立生存,就非常困难。
大学最重要的是,在这种脱缰情形下,努力找到方向,然后再自己奴役自己,实现自救。
千万不要做那只万圣节前的火鸡。一直被投喂,就认为那种环境是幸福的,不到被宰那天,都不知道一切都是一场阴谋。
这个回答,其实我也在回应一些在我其他文章评论区留言的朋友,他说:“提出问题只是发牢骚,问题不用你说,你现在给我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我要完整的系统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我看到越来越多类似的评论时,我意识到,现在的家庭教育成果之所以两极,就是因为有认知的家长,他们都在不断地探索适合自己孩子的路,而那些思想懒惰的家长,他们只懂得张口等着别人喂。
等着别人喂的家长,会走进教育的死循环,就是他们抱怨现在的教育无效,然后被投喂另一种教育模式,实践后发现无效然后再张口要另一种教育。
而现实的教育情况是,应试教育即使低效,但它在批量教授了基础知识,只是最后筛选结果残酷而已。但基础知识是一样的,教法也几乎一致。
换句话说,系统教育是几乎一致的,但总会有的学生学得好,有的学生成绩没那么好,这种呈现出来的不同,因素可能会很多。例如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却是每个家长的教育行为,更能落实因材施教。

我们先不讨论财富两极的结果,单讨论对先进教育理念的理解,家长之间就可以出现天差地别的结果,这已经是一种教育的差距:父母的认知差。
父母的认知能力是孩子教育的起点,而不巧的是,财富也是认知能力变现的结果,所以导致了下一代财富更两极的结果。
快乐教育之所以无效,是因为很多人把快乐落实了,但教育丢失了。
我们看到很多农村或者乡镇的孩子,放学回家,第一时间就是打开电视机或者抱着电子产品刷视频。而现在这种快乐行为,大城市也很常见了。
那样确实是快乐了,但,是低质的快乐。教育行为丢失了。
不打不成器,跟快乐教育一样,都是教育认知,那么家长怎么判定那哪个行为才是对的呢?
因此,不是某种教育理念是骗局,或者某种教育方式不可行,而是我们在反思教育的时候,我们只否认当前不认可的,但除此之外的教育方法,我们没有判断能力来认定新的方法跟旧的方法是否无效。而且我们很少思考学生本身的差异性,以及家长教育方式的差异。
现在的教育,之所以低效,就是因为大部分家长摆了所有的筹码在传统的知识教育上,却很少认真思考家庭教育和认知教育。
不是知识教育没用,而是我们现在只盯着成绩,而忘记了知识本身和能力提升。
快乐教育,其实就是一种不抗拒学习的高层次表现。
痛并快乐着,是快乐教育的真正表达。努力是痛苦的,因为自己逼自己比别人控制自己要痛苦得多,但那样的自己是快乐的。
所以快乐教育,不可行,是因为教育丢失了人的自主性,空剩一副皮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