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能指标很先进,造价也特别高昂的苏联P级、A级、S级和M级攻击型核潜艇

任叔岳 2021-03-23 08:49:48

核潜艇一直是苏联海军特别重视的武器。数量庞大、火力猛烈而且性能指标也非常先进啊。所以二战后的历届领导人,都特别重视这种武器。在美苏争霸很激烈,军备竞赛“白热化”的上世纪60-80年代,双方都希望能够研制出比对方同类武器性能指标“更先进”的武器。苏联的P级(661型)、A级/阿尔法级(705型)、S级/塞拉级(945型)、M级(685型)就是这个大背景下面的产物了。

这些核潜艇都可以算是“攻击型核潜艇”,苏联核潜艇中虽然有一类巡航导弹核潜艇——但是这种核潜艇同样不能发射潜射弹道导弹等战略武器,所以说到底还是属于攻击型核潜艇。本文中讲到的苏联时代的这四种核潜艇的建造和服役,大大加强了苏联时代“红海军”的实力,然而它们的造价和维护费用都非常高昂,消耗了苏联海军大量的经费预算,可以说有些事倍功半、得不偿失了。后来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无力继续维护规模庞大的核潜艇编队,苏联时代的很多舰艇不得不以封存或者直接废弃而告终了。

本文中讲到的四个型号的核潜艇,都有一个共同点——建造过程中大量使用了钛合金。钛是元素周期表里面的第22号金属元素,它在地壳中的储量是十分丰富的,比银多几万倍,是锡的上百倍,比铜也多好几十倍了。但是,它的储量丰富,冶炼却十分困难。所以钛和钛合金的冶炼加工成本都是十分高昂的,至今都异常昂贵了。

虽然昂贵,但钛、钛合金有非常多的优良的物理与化学特性,如果用在军事上能够让武器装备获得许多“先进的”甚至可以说“逆天的”性能,于是令科学家们难以“割舍”。它的第一大好处就是耐高温熔点高,钛合金能在高温环境下长期稳定工作。然后,它的强度大够硬够韧。有如此高的物理特性,同时这钛还属于轻金属,密度也就和铝差不多。此外,它还耐腐蚀,在海水中也不容易生锈等等。于是,钛与钛合金在军事工业中使用特别多了。它们主要应用在两个领域——一是上天,先进的作战飞机还有运载火箭宇宙飞船航天飞机就有大量的关键部位是用钛合金制造的,就是要利用它轻但是又耐高温的特性的;第二个,就是“下海”了,钛合金最适合用来建造潜艇特别是“核潜艇”,因为它的强度太好了,远远超过了普通的钢铁但是又比钢铁轻还比钢铁耐腐蚀,大量用钛合金建造的核潜艇曾经创造了很多奇迹——或者是航速快、或者是潜得深等。

苏联时代,共计有四种攻击型核潜艇是用钛合金建造的,P级(661型)和A级/阿尔法级(705型)建造服役比较早都是50-60年代上马,70年代建成服役的;S级/塞拉级(945型)和M级(685型)都是70年代上马研制的,建造成功服役都是80年代的事了。P级(661型)和A级/阿尔法级(705型)最优异的性能就是水下航速快,P级核潜艇曾经在试航中创造了水下航速44.7节的世界记录(1节=1海里/小时),A级(705型)核潜艇虽然慢一点,但是也达到了42节了。钛合金核潜艇第二个优势那就是下潜深度特别深了,很多文章认为A级(705型)核潜艇就能下潜到700米深度了苏联的“水下歼击机”——记705型阿尔法级攻击型核潜艇,当然也有文章认为它的极限下潜深度仍然在400-500米左右。但S级(945型)和M级(685型)是确实潜得足够深了,目前已经可以相信S级(945型)可以下潜到800米深度。只建造了一艘的M级(685型)中的“共青团员”号则创造了纪录,潜到了1000米水深以下了。

除了钛合金以外,苏联对潜艇的动力(也就是反应堆)的研究也特别看重了。苏联有两种类型的核潜艇用反应堆,一种是常见的压水堆,大部分核潜艇以及其他核动力船舶都是压水堆为动力。另一种则是很前卫的“液态金属堆”,就是在反应堆的“一回路”内加入液态金属以液态金属来完成热传递。液态金属堆一开始研制时,使用的是金属钠,但后来因为钠太活跃,接触到水就会有剧烈反应就换成了铅铋合金。以前我一直认为苏联那些钛合金核潜艇广泛使用了液态金属堆,但看了相关材料后才得知苏联使用液态金属堆的核潜艇首先只有一艘试验用的627改进型核潜艇(又叫做645型),然后就是7艘705型和705K型(就是A级阿尔法级)攻击型核潜艇。液态金属堆得优势之一就是热效率高,同时又非常紧凑。所以A级阿尔法级核潜艇是很紧凑的——水下排水量也不过在3200吨左右。

在本文里面四种核潜艇中,P级(661型)是巡航导弹核潜艇。它除了四具鱼雷发射管以外,还有10具反舰导弹发射筒,可以发射SS-N-7紫晶石反舰导弹。其余三种核潜艇的主要武器都是鱼雷发射管。705型和685型都是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S级/塞拉级(945型)则拥有4具650毫米鱼雷管和2具533毫米鱼雷管。705型建造比较早,只能使用鱼雷。685型和945型建造时间比较晚,既可以发射鱼雷也可以发射各种导弹了。它们的鱼雷老式的直航鱼雷,新式的线导鱼雷、声自导鱼雷、尾流自导鱼雷当然也有苏联特别研发的火箭空泡高速鱼雷了。鱼雷管发射的导弹则有SS-N-15、SS-N-16反潜导弹,SS-N-21潜射对地巡航导弹等等。这些鱼雷和导弹至今仍然应用在俄罗斯的现役核潜艇中。

本文中的四种核潜艇很多性能指标比如航速、潜深在今天仍然很出色。它们的服役和使用,大大增强了苏联“红海军”潜艇部队的实力,但是也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可以说“事倍功半”甚至得不偿失了。

钛合金实在是过于昂贵了,对于建造潜艇外壳用的材料来说,钛合金的价格能够达到普通高强度钢的9倍以上。四种钛合金核潜艇达到了非常“逆天”的性能指标,但是也“吞噬”了苏联宝贵的经费预算啊。它们的建造数量都不多,P级(661型)和M级(685型)都只有一艘。S级塞拉级(945型)有四艘,A级(705型)稍多一点,也不过是7艘。苏联海军大量使用的V级(维克托,671型)苏联时代海军建造最多的攻击型核潜艇——671型“维克托”V级核动力攻击潜艇和阿库拉级(971型)苏联时代研制建造的971型“阿库拉”级核潜艇, 俄罗斯海军今天仍然在使用它​艇体仍然是用高强度钢建造的。

凡事儿都是有利有弊的,这些核潜艇有逆天的性能,但在实际使用中也发现一些高性能带来的弊端。最突出的就是高航速带来的高噪音问题。这在P级(661型)和阿尔法级(705型)两种潜艇上最为明显。阿尔法级(705)因为航速快被美称为“水下歼击机”,但当它在水下高速航行时,噪音也最大。北约国家戏称,当它们在水下全速航行时,噪音全“大西洋”都能听见。

这四种核潜艇采用了很多当时算得上很先进很超前的技术,但也带来了技术复杂、可靠性差、故障多发,此外维护和运营维修的成本高昂的问题。P级(661型)只建造了一艘,早早就退役了。问题集中体现在其他三种核潜艇身上。

比如阿尔法级(705)核潜艇的液态金属反应堆,铅铋合金要维持液体状态就必须维持一个比较高的温度,反应堆一旦开启就不能停堆了,即使在码头停泊也必须保持低速运转状态运营成本当然要大大高于传统的压水堆。阿尔法级核潜艇中的K-64艇(705基本型)和K-123艇(705K型)都因为反应堆发生故障无法修复而直接报废了。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海军干脆直接把全部的705型核潜艇退役了。

再比如以潜深而闻名的M级(685型),则发生了一场悲剧。685型仅仅建造了一艘,就是著名的“共青团员”号了。1989年4月7日,共青团员号在挪威海航行时,舱内突然发生火灾,最后火灾扑救失败,全艇69名艇员中有27名用救生舱上浮脱险,其余42人遇难。共青团员号沉没于1685米深的海底。

S级/塞拉级(945型)的命运稍微好一点,它们共计建造了四艘,服役期间使用都比较正常没有发生重大事故。1992年2月,塞拉级核潜艇中的K-276艇和美国洛杉矶级核潜艇“巴吞鲁日”号发生了水下相撞事故。但好在撞坏的只是指挥室围壳,不致命,修复后还能正常使用。四艘塞拉级(945型)核潜艇只有第一艘K-239号宣布退役了,剩余的三艘仍然能继续使用。但估计俄罗斯海军有了新式的885型雅森级核潜艇后,也不会重视它们了吧。

P级(661型)、A级/阿尔法级(705型)、M级(685型)以及S级/塞拉级(945型)这四种大量使用钛合金建造的核潜艇。因为它们突出而且逆天的性能——航速或潜深,在苏联/俄罗斯的核潜艇服役的历史上,浓墨重彩地写下了一笔。

但正因为它们使用了大量的新材料新技术,导致造价高昂。运营维护维修成本也令苏联海军和今天的俄罗斯海军不堪重负,成了“事倍功半”“得不偿失”的典型了。它们的数量并不多,对苏联海军核潜艇部队的实力也没有提升多少。

对于今天致力于大力发展军备,研制和建造核潜艇的国家来说。至四个型号的苏联核潜艇的服役经历和令人唏嘘的结局,真应该以它们“为戒”了。

的确需要“引以为戒”啊!

1 阅读:1890
评论列表
  • 2021-03-24 00:14

    有探索就有付出和收获,这为今天的俄罗斯核潜艇制造技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任叔岳

简介:军事爱好者,历史学半通,有怀旧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