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三峰山:蒙古人右勾拳战术如何击败金国的主力军团

惜蕊看历史 2023-04-09 15:24:02

1227年,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生命走到了尾声,这一年他已经带军攻下了西夏国,但心中还有一件巨大的遗憾,那就是没能灭亡金国。

从1211年,成吉思汗与金军在野狐岭发起大战算起,蒙古人已经进攻金国16年,虽然蒙古大军已经把金国人首都逼到了黄河以南的开封,但由黄河和潼关等构成的关河防线让蒙古人难以逾越。

在临死之前,成吉思汗对灭亡金国做了最后的部署,那就是绕过关河防线,借道南宋从金国背后进攻。

这一战术的精髓在于发挥了蒙古大军超强的机动能力,绕过敌人重兵把守的关隘之后,敌人只能进行兵力调动,而脱离开坚固堡垒的敌军将必须进行蒙古军队最擅长的野战,从而被蒙古人击溃。

蒙古军队在攻略中原过程中把右勾拳战术发挥到了极致,绕道西夏南宋灭金、绕道大理灭南宋都是这一战术的体现

这一称作“斡腹”的战术是蒙古军队战术的核心,大到灭国之战,小到某场战役,都能看到其身影。

而蒙古太宗四年(1332)正月15日至16日的蒙金三峰山之战,就是在蒙古大军的右勾拳战术之下爆发的。

三路大军南下灭金,拖雷右勾拳出击

1229年,蒙古再一次召开了忽里勒台大会。这是决定成吉思汗继承者的重要大会,最终,成吉思汗三子窝阔台继承了汗位,是为元太宗,蒙古完成了权力交接。

这次大会上,蒙古人还达成了进攻金国的最新安排,由窝阔台和拖雷亲自负责对金作战工作,更猛烈的进攻直扑金国而来。

1230年7月,窝阔台率大军出击,到了第二年的4月,蒙古大军终于攻克了关中西部的重镇凤翔。

凤翔被攻克,金军恐慌之下放弃了西京(陕西西安),这在蒙古灭金之战中有很重要的影响。

因为这不仅意味着金国的关中之地已经被打开了缺口,更意味着金国原先由关中-潼关-黄河构成的坚固防线的左翼已经被突破,这成为蒙古大军执行右勾拳战术的基础。

占领凤翔之后,窝阔台对南下大军重新进行了组织,共分成了三路。

中路军由窝阔台自己带领,南下黄河直逼开封,首要目的是占领黄河以北金国的战略重镇河中城。

左路军由斡陈那颜带领,从济南出发进攻金国开封以东地区,这支部队中有不少汉族军阀,主要起到牵制作用。

右路军是灭金主力,由拖雷带领从凤翔出发绕道金国背后,攻击河南邓州等地,其中包括了蒙古大将速不台、按竺迩,以及不少汉族武装,如刘黑马、梁瑛、郭德海、田荣等。

拖雷部南下之后进展很顺利,在攻克了大散关(陕西宝鸡西南)、凤州(今陕西凤县)等地之后,分出一部分军队朝向西南的汉中、四川进军,主力则顺着汉水东下,并在12月17日-25日从均州(湖北均县)、光化一带用皮囊渡过了汉水,直插金国后背。

值得注意的是,拖雷这段行军很多地区都属于南宋疆域,但在整个过程中南宋军队毫无动作,坐视蒙古大军完成了右勾拳战术。

拖雷部从关中出发,经过金州、光化军渡汉水北上,完成了右勾拳战术,其实到了这里,金国已然失去了全部优势

这背后是一桩历史疑案,那就是继一百多年前北宋盲目联金灭辽,最终导致靖康之耻、北宋亡国之后,南宋朝廷又一次执行了近乎一模一样的联蒙灭金战略。

在拖雷的西路军突破汉水之前,蒙古人已经多次派使联络南宋朝廷,提出了借道灭金、供应粮草等诸多要求。

当时南宋的朝廷基于金国的持续压力、与金国世仇导致的民间情绪等诸多因素,最终给南宋西线的最高行政长官四川制置使桂如渊下达了配合拖雷的命令。

因此,拖雷部基本上毫无阻碍地通过了南宋军队据守的险隘饶峰关,并且在南宋襄阳一带重兵注视之下渡过了汉水。

蒙古军队渡过汉水的消息传来之后,金国朝堂一片惊恐。但其实,蒙古人绕道而行攻击金国后背的战略,早就已经是一张明牌了。

成吉思汗把用兵重点从山西、河北转移到西夏之后,金朝已经有人提出了蒙古“假道于宋,出襄汉,入宛、叶”的可能性,这和成吉思汗死前交代的灭金战略如出一辙。

而到了西夏灭亡、凤翔攻克,蒙古人想要做什么真的是傻子都看的出来,但金国人就愣是一点防备都没有。

这其实就是一种“亡国气象”,整个帝国已经失能了,除非对手的刀砍到脖子上了,不然不会做出太多预先的行动。

不知道完颜阿骨打、完颜宗翰在天之灵看到金国人的这一番表现心里会作何感想,当年的北宋就这样如同一头待宰肥羊一般摆在金国人面前,只不过,这次肥羊换成了金国人自己。

拖雷大军成功绕到金国后方后,金国君臣终于开始了自救行动,但金国朝野对下一步的行动存在巨大分歧。

有人认为,这个时候应该坚壁清野,固守城池,有人则认为要集中优势兵力迅速解决最危险得拖雷部蒙古大军。

最终,主动出击成为了金国人的选择,因为此时金国君臣明白,蒙古大军已经绕道自己背后的情况下,坚壁清野固守城池只是延缓死亡罢了,调集重兵和蒙古人拼一把也许还有活下来的可能性。

十一月,金哀宗命令驻守黄河的河防大军开始移动,并朝着金国南边的邓州集结,这支部队的主官是移剌蒲阿和完颜合达,至此,蒙金大军不可避免的要进行一场残酷的对决了。

断绝粮道,农耕化金军的致命弱点

元太宗三年(1232)年年末,移刺蒲阿和完颜合达完成了金军的初步集结,兵力达到了二十万。

这支部队主体是河防大军,战斗力还是有一定保证的,而且在人数方面金军还占据绝对优势。

但自从拖雷顺利从凤翔、关中地区渡过汉水,完成右勾拳战术之后,金国人就已经陷入了被动。

脱离了黄河一线的坚固防御体系,又加上天寒地冻的环境中,金国人将不得不在风雪中与蒙古人野战。

如果是刚建国时期的女真部队,或许还能和蒙古人掰掰手腕,但此时的金国大军,已经没有百多年前的先辈那样吃苦耐战的能力了。

金国军队素质下滑很快,到了蒙古人崛起的时代,他们已经没有完颜阿骨打当年的吃苦耐战

金军南下之后没多久就遭遇了拖雷部蒙军,并且有了第一次的交手。

12月23日,蒙金在禹山(今河南邓州西偏南六十里)接战,由于金军刚南下还未遭遇挫折,而且布好了阵势,所以双方对峙后拖雷并没有取得优势。

所以两三天后拖雷就佯装败走,希望引诱金军追击,从而在运动战中给予移刺蒲阿、完颜合达带领的金军致命一击。

但不知道是金军反应太慢追不上,还是发现了拖雷的计划,金军并没有追击蒙军,甚至还一度丢失了蒙古人的踪迹,但也因此躲过一劫。

但在这期间,拖雷敏锐的注意到了这二十万金军的致命弱点,那就是后勤供应。

理论上,在金军固守关中-潼关-黄河关河防线的前提下,金军北部防守军队的后勤补给完全没有问题,因为金国后方的南宋防御有余进攻不足,没法威胁到金国内部的后勤补给路线。

但当拖雷进攻到了金国腹地之后,移刺蒲阿的二十万大军后勤补给体系就全部暴露在了拖雷部蒙军面前,这让拖雷抓住了机会。

所以在一时间没法攻破移刺蒲阿二十万列阵金军背景下,拖雷命令三千骑肆虐中原地区,主要目的就是破坏金国的粮草储备,“泌阳、南阳、方城、襄、郏至京诸县皆破,所有积聚焚毁无余”,让移刺蒲阿的二十万大军后勤补给逐渐吃紧,这是三峰山决战之前金军的第一个失误。

或许有人会说,拖雷带领蒙军深入敌后,那应该是蒙古人的后勤补给更容易被断绝才对啊。

确实,理论上蒙古军队深入金国后方,是更加容易被掐断粮道的一方,但这有两个前提,一是金国人有执行绝粮道作战的军事能力,其次是蒙古人真的有粮道可以被断,可惜的是,在三峰山决战前这两点都不成立。

上文说过,蒙古大军占领凤翔,突破关中之后,金军就已经从潼关以西地区收缩了,金国军队难以保持在拖雷身后的区域的成建制军事存在,难以从拖雷背后骚扰。

其次则是,拖雷所部的三四万军队习惯于因敌取粮,拖雷军队很大一部分后勤补给是来自于南宋、金国控制区域的,这也是游牧军队后勤体系简单轻便的重要原因。

总之,已经农耕化的金国二十万大军在与拖雷对峙初期没有明显劣势,但拖雷富有远见卓识地破坏了金军身后很大范围的粮草储备,为三峰山下以少胜多击败金军埋下了伏笔。

拖雷破坏金军后勤粮草这一招非常有效,为后续金军三峰山战败埋下了伏笔

在禹州首次交锋之后不久,拖雷破坏金军粮道的作用逐渐显现,到了12月29日,金军因为粮尽准备退回邓州城补给。

拖雷担心金军依托城池之后不好歼灭,迅速带领大军北上黏住金军多次突袭,但金军防御完备,蒙军没有占到便宜,金军最终退入邓州城,蒙金再次陷入对峙。

但此时,拖雷部的右勾拳战术开始引发了连锁反应。

由于金哀宗命令移刺蒲阿带走了二十万驻河大军,所以窝阔台的中路军逐渐在黄河一线给金国制造越来越大的压迫。

直到元太宗四年(1233)正月,蒙古中路大军从黄河中段在河清县(今河南孟津)白坡(洛阳东四十里)的一段水流较小处顺利渡过黄河,直逼金国都城。

金国君臣慌成一团,立刻催促移刺蒲阿带领的南部大军迅速北上勤王。

其实在几天前,移刺蒲阿和完颜合达就预料到北部窝阔台的中路军可能会带来更大的威胁,所以已经开始了北上。

正月2日,金国大军从邓州出发赶往京师,合计有骑兵两万,步兵十三万,蒙军不希望这支金军主力北上进入开封,所以拖雷一路上多次出兵袭扰,但到了正月十三,金军依然行进到了钧州附近。

此时,窝阔台的中路大军即将突破黄河,蒙军希望就地歼灭移刺蒲阿这支生力军,好顺利包围金国都城。

但移刺蒲阿也很明白自己最好能够赶到开封,这即是为了拱卫首都,同样也是报团取暖,不然自己就有覆灭危险。

一个要堵,一个要跑,蒙金两军缠斗在一起,但拖雷兵少,到了正月15日,金军前锋已经到达距离钧州十余里的地方,如果再没有果断措施,金军就能进入钧州获得喘息之机。

这时候,拖雷拿出了一套剑走偏锋的办法,那就是以身为饵,主动被金军包围。

以少击多、以身为饵,蒙军三峰山下的决定性胜利

当金军即将望到钧州的时候,拖雷紧急制定了一个极具风险的计划,那就是主动展示蒙古军队的位置,引诱金军进攻自己,放弃进入钧州。

正月15日,拖雷命令所属部队使用树木等阻塞金军前行道路,加上此时天气雨雪交加,金军辎重短缺,所以金军决定暂时休整,完颜合达命令手下猛将,也就是完颜陈和尚率军登三峰山查看情形。

完颜陈和尚是金朝末年少数几个还能打硬仗的金军将领,他登上三峰山之后不久,就发现了蒙古军队就在金军不远处的侧翼。

完颜合达同样属于主战派,听完陈和尚的汇报之后,他认为与其与拖雷部继续纠缠,还不如毕其功于一役,击败蒙军再回援都城,想到这里,金军缓缓改变了行军方向,朝着拖雷所部压了过来。

此时拖雷,已经命人联系到了已经突破黄河的中路窝阔台部,不久之后中路援军就能赶到,歼灭这支金军有生力量的关键,就看拖雷能不能拖住金军了。

拖雷部蒙军且战且退,但这些还不够,蒙军故意在金军包抄部队内部作战,最终,拖雷部三万人被金军堵在了三峰山东部。

眼见把蒙古人包了圆,金军鼓起最后的干劲儿,顶着寒风雨雪,饿着肚子挖壕沟、立营帐,誓要歼灭这支蒙军吃顿好的,钧州也就不着急去了。

拖雷部以身为饵,以被金军包围的方式,拖住了移刺蒲阿的大军,为三峰山之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其实蒙军被围后形势一度非常危急,拖雷身边的部队大概在3万左右,而金军足有15万,敌我人数相差悬殊。

而且蒙军以机动性见长,在运动战中骚扰疲惫敌人,从而找机会击败敌人是常用且擅长的战术,被围在三峰山之后,机动性的优势被大大抵消了。

但即使如此,崛起的蒙古帝国正处在上升期,内部团结上下一心,而且拖雷的右勾拳战术此时已经成功了一大半了,金军关河防线被从背后撕碎,窝阔台的中路已经跨越黄河直逼金国都城,金国人的失败已经肉眼可见了。

在被围后,拖雷曾用出了历代名将惯用的鼓舞士气的招数,那就是寻求“天意”,他让人在军中烧羊胛骨占卜,结果当然是上上签、大大吉。

而且正月里河南地区容易下雪,天气寒冷,这对于从更加苦寒的蒙古高原杀下来的蒙古士兵而言更加凉爽,对金军而言那就是,“士卒僵立,刀槊冻不能举”了。

最终,拖雷在半夜率蒙军“冲围而出”,这样,金军不仅没能歼灭拖雷部,反而被钉死在了三峰山下,失去了逃往钧州的最后机会。

正月16日,窝阔台中路派出的援军塔思、按赤台、口温不花等人所统的万余人终于赶到了。

汇合之后的蒙军士气大振,而此时的金军情势越来越危急。

《金史·移剌蒲阿传》记:“时雪已三日,战地多麻田,往往耕四五过。人马所践泥淖没胫,军士被甲胄僵立雪中,枪槊结冻如椽,军士有不食至三日者。”

拖雷侦查到金军饥寒交迫的情况,决定不等窝阔台的中路主力,立即对金军发起进攻,三峰山之战的最后一幕徐徐拉开。

作战中,拖雷展现了一名草原将领优秀嗯指挥能力。他命军队四下出击,包围之后进攻金军,但绝不全部压上轻易陷入纠缠。

同时利用蒙古大军后勤补给优势,“炽薪燔牛羊肉”,也就是吃着烤肉,轮番出战,保证大军整体的体力。

之后,拖雷亮出了最终的杀招,那就是围城必阙、命令蒙军亮开了通往钧州的道路。

围城必阙是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重要部分,也是一种基于心理学的心理战套路。

在残酷的围城战、包围战中,优势的一方可以选择故意让出缺口,从而给予对手求生的希望,避免对手破釜沉舟抵抗到底。

围城必阙在实际应用中其实还有一个隐藏的招数,那就是缺口打开之后,引诱敌人离开坚固的堡垒,在更容易被进攻的野外歼灭敌人。

而拖雷用的,就是这隐藏的一招。

多日来饥寒交迫的金军发现,通往钧州的道路上蒙古军队突然消失,求生、求食的本能战胜了全部理智,让他们来不及细想这背后的原因,不顾一切的离开营垒朝着钧州而去!

脱离营垒的金军此时完全失去了一支部队的组织度,成为了任人宰割的鱼肉,见状,拖雷命蒙古大军全数压上,追杀金军数十里,这支金军彻底失去了战斗力。

拖雷的围城必阙战术非常成功,脱离开三峰山的金军失去了保护,从而被蒙古大军轻易冲杀

纵观整个三峰山之战,拖雷把蒙古军队最擅长的机动性发挥到了非常高的水平。

不管是一开始的右勾拳战术,还是以身犯险引诱金军包围自己,以至于围城必阙战术逼迫金军离开三峰山的营垒并歼灭对手,蒙古军队的技战术水平、组织度和执行力都远超金军,也正因如此,蒙军才能以少击多击败移刺蒲阿、完颜合达等人的金国大军。

三峰山之战后,金国拱卫都城的野战部队消耗殆尽,到了3月份,窝阔台等蒙军主力包围开封,和百余年前的北宋一样,金国也不得不纳质请和,金国的灭亡已经在不远处了。

0 阅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