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张桂芝,今年55岁,住在一个小县城里。年轻的时候,我在县里的邮政局上班,那时候单位还算是“铁饭碗”,工作稳定,福利也不错。干了三十多年,前两年正式退休,每个月的退休金有6200元,在我们这个地方,算是比较体面的收入了。
我的老伴王志国比我大三岁,以前是个建筑工人,干了一辈子体力活,身体早就落下一堆毛病。前年查出高血压、糖尿病,医生说不能再干重活,他才彻底歇下来,平时就在家种种菜、养养花,日子倒也悠闲。
我们有一个儿子,王磊,今年30岁,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外地工作,三年前结婚,去年儿媳生了个大胖孙子,一家人高高兴兴的,可没想到,这孩子一出生,我们家的矛盾也就来了。
儿媳小赵是个城市姑娘,从小娇生惯养,工作也不错,产假休完就得回去上班。她娘家离得远,帮不上太多忙,儿子一合计,就把主意打到了我们身上。
“妈,孩子小,得有人带,你和我爸反正也退休了,干脆搬过来帮我们带孩子吧。”
我听了心里有点犯难。我和老伴好不容易熬到退休,想着能过几年清闲日子,种种菜、跳跳广场舞,哪想到还得去外地伺候孩子?可转念一想,这毕竟是亲孙子,儿子开口了,我要是拒绝,怕落个不近人情的名声。
于是,我和老伴商量了一下,决定轮流去,帮忙可以,但不能一直待着。我去三个月,他去三个月,剩下的时间,让儿媳的父母也搭把手,大家都轻松点。儿子听了,也算同意了。
可我没想到,这还只是矛盾的开始。
02我收拾了几件衣服,带着老伴种的干菜、腌咸菜,还有几斤自家磨的玉米面,坐上了开往儿子工作的城市的火车。一路上,我心里七上八下的,既担心自己照顾不好孙子,又害怕和儿媳相处不好。毕竟,婆媳之间,就算再怎么客气,住在一起时间长了,难免会有摩擦。
到了儿子家,我才发现,现实比我想象的更难。
孙子还不到四个月,哭闹得很,晚上三四次醒,白天也得一直抱着,放下就哭。儿媳白天上班,儿子工作也忙,带孩子的重担全落在了我一个人身上。我白天抱着他哄,晚上半夜起来喂奶粉、换尿布,几天下来,腰酸背痛,眼圈都黑了。
我以为儿媳会体谅我,可她却对我挑三拣四——
“妈,奶瓶不能这样洗,得用消毒柜。”
“妈,尿不湿换得勤一点,别让孩子红屁股了。”
“妈,你带孩子的方式太老了,现在都讲究科学育儿。”
有几次,她甚至当着我的面,在育儿群里和别人吐槽:“婆婆老一辈的思想真是改不了,怎么说都不听。”
我心里憋屈得很,可又不敢多说什么,毕竟是人家家里,我是来帮忙的,不能多事。
可真正让我寒心的,是儿子的话。
那天晚上,孙子哭闹得厉害,我哄了半天不见效,累得头晕眼花。儿媳下班回来,看见后不高兴地说:“妈,孩子是不是饿了?你不能光哄啊,该喂奶粉就喂。”
我心里委屈得不行,忍不住叹了口气:“这孩子真难带,我年纪大了,精力跟不上,等过几个月,还是让你爸来换换我吧。”
儿子听了,不耐烦地说:“妈,你才带了一个月,就喊累了?你们退休了,在家也没事干,帮我们带几年孩子怎么了?”
我一听这话,心里顿时凉透了。
可这还不算完,真正的矛盾,是从钱开始的。
孩子满周岁那天,儿媳家办了个小宴席,双方亲戚都来了。吃饭时,儿媳的母亲当着大家的面,笑呵呵地说:“我们家给孩子存了五万块的教育基金,以后上学用得上。”
我听了,心里有点愧疚。
我们每个月退休金不算低,但平时也有自己的开销,老伴身体不好,吃药看病都要花钱。我想着,咱们能出力就出力,钱的事儿,儿子他们自己操心。可没想到,儿媳的母亲这一说,儿子脸色就有些不对了。
果然,晚上回到家,儿子就开口了:“妈,我看外婆给孩子存了不少钱,你们呢?你们打算拿多少钱给孙子?”
我愣了一下,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儿媳在一旁也开口了,语气里带着点不满:“妈,您和爸退休金加起来一万多,自己吃吃喝喝根本花不了多少,孙子是你们的亲孙子,总不能一点表示都没有吧?”
我有点生气了:“我们年纪大了,也要留点养老的钱吧?再说了,我们来带孩子,已经尽了心了,这钱的事……”
没等我说完,儿子直接打断了我,冷笑了一声:“妈,您这话说得可真轻巧,您这钱早晚不都是我的?既然是我的,给孩子花点怎么了?”
我听完,心里像被狠狠扎了一刀。
我是他的母亲,可他却把我的退休金,当成了他的囊中之物,理所当然地认为,父母的钱,早晚都是他的。
我气得一晚没睡好。第二天一早,我就给老伴打了电话,把事情说了一遍。老伴沉默了好久,才叹了口气:“桂芝,咱们是不是太惯着他了?”
我没说话,心里却难受得不行。
儿子的态度,让我开始重新审视我们的关系。
我辞掉了儿媳给我报的育儿培训班,也不再事事顺着他们。孩子该带还是带,但我不会再一味地迎合他们的要求。
有一次,儿媳让我去超市买进口奶粉,我特意买了国产的,儿媳不高兴了:“妈,这个孩子吃不惯。”
我笑了笑,说:“咱们家磊磊小时候,喝的都是国产奶粉,不也长得好好的?”
儿媳没再说什么,但脸色有些不悦。
儿子看出了我的变化,也有些不适应。有一次,他试探着问:“妈,你最近怎么了?是不是觉得在我们家不开心?”
我淡淡地说:“没有不开心,就是觉得,咱们的关系,可能需要重新调整一下。”
从那天起,我开始逐渐减少对他们的付出。我仍然爱我的孙子,也愿意帮忙带孩子,但我不会再让自己陷入“无偿付出”的漩涡里。
我终于明白,父母的爱,不该是无底线的牺牲。
03我坚持到了三个月,然后收拾行李回了老家。儿子和儿媳虽然有些不满,但也没再强留我,毕竟他们以为,等到下一轮,该老伴过去顶班了。
可我回家后,跟老伴商量了一番,我们决定不再过去了。
“你身体不好,去了也帮不上太多忙,万一再累出个什么毛病,咱们这点养老钱可不够折腾的。”我叹了口气,“再说了,磊磊他们也得学会自己照顾孩子,咱们不能一辈子替他们操心。”
老伴点点头,沉默了一会儿,说:“桂芝,你说这些年,咱们是不是太宠儿子了?他现在觉得咱们的钱就是他的,觉得咱们给他带孩子是应该的……这可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毛病。”
我心里酸涩,却也不得不承认,老伴说得对。
我们这一辈人,辛辛苦苦把孩子养大,总想着给他们最好的,生怕他们吃苦,可到头来,他们却把这一切看成了理所当然。
果然,没过多久,儿子打电话过来,语气有些不耐烦:“妈,怎么还不来?小赵她妈身体不好,带不了孩子,你们不来,我们怎么办?”
我早就想好了说辞,语气平静地说:“磊磊,妈年纪大了,带孩子太累,实在力不从心。你们可以请个保姆,或者送去早教中心,孩子是你们的,你们得自己想办法。”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会儿,过了一会儿,儿子有些生气地说:“妈,您这退休金拿着不花,早晚不都是我的?凭什么不帮我们?”
我听了,心里一阵发凉,但这一次,我没有再妥协,而是坚定地说:“这钱是我们老两口的养老钱,早晚是不是你的,我说了不算,得看我们愿不愿意给。”
儿子没想到我会这么说,一时间竟然不知道接什么话,最后气冲冲地挂了电话。
我放下手机,长长地叹了口气。
我终于明白,做父母的,不能一味地付出,更不能让孩子觉得,父母的所有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
养老钱是我们的,生活也是我们的,我们有权利决定自己的晚年。
这些年,我看过太多老人,为了孩子倾尽所有,到头来,却落得个“理所当然”甚至“啃老”的结局。我不想成为那样的人,我也希望儿子能明白,父母不是提款机,更不是免费的保姆。
爱,是相互的,孝顺也是。
我愿意帮儿子带孩子,但不是无底线地付出,也不是被道德绑架。
从那天起,我和老伴的生活,终于回到了正轨。我们种菜、晨练、下棋,偶尔去周边旅游,日子简单而自在。儿子虽然还在生气,但我相信,等他自己真正体会到做父母的辛苦,或许就会明白,我们的决定,并没有错。
父母的爱,不该是无底线的牺牲,而是有原则的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