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陈秀兰,今年五十五岁,初中毕业。出生在一个小县城的普通家庭,父亲早年去世,母亲独自把我和弟弟抚养长大。
年轻时,我嫁给了同镇的王建国,一个老实巴交的男人,我们在镇上的食品厂上班,虽然工资不高,但日子过得去。
我和王建国婚后生了一个女儿,取名王琳。从小到大,我对女儿百般疼爱,想尽办法供她读书,希望她以后能有出息,不要像我一样一辈子围着家庭转。
可惜,丈夫和婆家一直重男轻女,觉得女儿迟早要嫁人,没必要花太多心思培养。
相比之下,我的弟弟陈志强就要幸运得多。他比我小五岁,从小被母亲宠着,家里最好的东西都留给他。
那时候家里穷,母亲咬紧牙关送他去镇上的高中读书,而我呢,初中一毕业就被送去工厂上班,帮家里减轻负担。
我没有怨言,觉得作为姐姐理应照顾弟弟,可是后来发生的事情让我渐渐明白,在母亲心里,我永远比不上陈志强。
弟弟后来结了婚,生了个儿子,取名陈浩。母亲对这个孙子更是疼爱有加,隔三差五就往他家跑,给他买吃的、穿的,甚至连自己的养老金都贴补过去。
相比之下,我的女儿王琳就像是个外人,每次回娘家,母亲总是随口寒暄几句,便把注意力放在陈浩身上。
五年前,母亲身体越来越差,弟弟家却推三阻四,说自己工作忙,没时间照顾她。母亲被送到医院后,所有的医疗费和护理费,都是我和丈夫出的。
医生说母亲年纪大了,需要人长期照顾,我思前想后,决定把她接到自己家里。丈夫一开始不同意,觉得母亲有儿子,凭什么让我们女儿家养?可我还是坚持了,毕竟她是生我养我的母亲。
这五年里,我几乎把全部的心血都放在母亲身上,帮她洗衣做饭、端茶送药,天冷了给她添衣,夏天怕她中暑,每天熬汤降温。可是,我的付出,母亲真的看在眼里了吗?还是说,在她心里,我永远只是个无足轻重的女儿?
02照顾母亲的这五年,说轻松是假的,说辛苦也不算太苦。真正让我寒心的,不是日复一日的劳累,而是母亲从未把我的付出当回事。
当初把母亲接过来住的时候,我还想着,既然弟弟不愿管,我这个做女儿的就尽孝吧。可是,母亲并不领情,反而经常念叨:“你弟弟工作忙,家里又要养孩子,压力大,你这当姐姐的就多担待点。”我听了心里不是滋味,可还是忍着,毕竟母亲年纪大了,不能跟她计较。
她住进来后,我每天给她做饭,变着花样给她做些软烂可口的饭菜。
她吃饭慢,我就陪着她一口一口地喂,晚上怕她起夜摔倒,我特意在床边放了小夜灯,还时不时起来看看她。可是,她一天到晚唠叨的,还是陈浩——我侄子。
“陈浩喜欢吃红烧肉,你下次做了给他送点去。”“陈浩数学不太好,志强和他媳妇都忙,你让王琳帮他补补课。”“陈浩最近换季没衣服穿了,你不是会做衣服吗?给他缝两件吧。”
我女儿王琳在外地上班,每年只能回来几趟。可母亲从来不过问王琳的情况,她关心的,只有她的孙子。
我心里不舒服,但还是忍着。直到有一天,母亲突然对我说:“秀兰啊,我想把手里这点积蓄拿出来,帮浩浩买个房。”
我愣住了,问她:“妈,你哪来的积蓄?”
她理所当然地说道:“这几年我不是省吃俭用嘛,攒了点钱,再加上你弟弟时不时给的零花钱,大概有三十万。”
我听了,心里一阵发凉。
这五年里,母亲住在我家,吃我的,喝我的,生病住院的钱是我出的,平日里买衣服、添补生活用品的钱也是我掏的。她从来没跟我提过她有存款,可现在,她要把这笔钱拿去给侄子买房?
我忍不住问她:“妈,你这几年在我家,吃穿用度都是我负担的,你这三十万,怎么没想过给我一点?哪怕是给琳琳留个嫁妆呢?”
母亲皱起眉头,不高兴地说:“琳琳是女孩子,迟早要嫁人的,嫁出去就是别人家的人了。浩浩不一样,他是我陈家的孙子,以后要传宗接代的,房子当然得给他买。”
我心里一阵刺痛,冷笑了一声:“所以,在你心里,我和琳琳都不算陈家人,是不是?”
母亲不耐烦地挥挥手:“你别这么说,你是我女儿,当然是陈家人。但你已经嫁出去了,男方家才是你的家。浩浩以后要娶媳妇,没房子怎么行?你是当姑姑的,就别计较那么多了。”
我心寒了,真的心寒了。
这些年,我照顾她饮食起居,半夜起来给她盖被子,带她去医院看病,端屎端尿,她从未说过一句感激的话。可现在,她却毫不犹豫地把钱给了侄子,甚至连我的女儿都不曾考虑过。
我忍不住问她:“那你以后呢?你把钱都给了浩浩,自己生病了怎么办?你指望谁?”
母亲理所当然地说道:“你是我女儿,当然是你照顾我啊。”
这一刻,我突然觉得可笑。
我拼尽全力照顾她五年,她却把所有的好处都给了弟弟,给了侄子,甚至连一点情分都没有留给我和女儿。她认为我理所当然该照顾她,而她的财产,却应该给“真正的陈家人”。
原来,在她心里,我从来就不是她真正的家人。
那天晚上,我一个人坐在床上,回忆这五年来的点点滴滴,眼泪止不住地流。丈夫劝我:“你妈根本没把你放在心上,你何必这么辛苦?”
我苦笑:“可她是我妈啊。”
“可她从来没把你当女儿。”丈夫看着我,叹了口气,“你要是不想继续照顾了,我们就送她回去,让你弟弟管。”
我沉默了很久,最终还是下定了决心。
第二天一早,我去银行查了母亲的账户,发现她的确有三十万存款,而就在几天前,她已经把这笔钱转给了弟弟。她甚至连跟我商量一下都没有。
我心灰意冷,回到家后,拿出了母亲的衣物和生活用品,装进了袋子里。母亲看到后,愣了一下,问我:“秀兰,你这是什么意思?”
我平静地看着她,说:“妈,你的钱已经给了陈浩,那你以后就去找他吧。我照顾你五年,已经尽到了我的责任。”
母亲变了脸色:“你这是什么意思?我是你妈,你还想赶我走?”
我苦笑:“妈,你自己说的,女儿迟早是外人,既然我是外人,那你就去找你的‘自家人’吧。”
母亲急了,拍着桌子喊道:“你这个不孝女!我是你妈,你怎么能这样对我?”
我看着她,心里一片冰冷:“我怎么对你?这五年,我日夜照顾你,端屎端尿,你什么时候感激过我?你存了三十万,一分不给我,转手就给了侄子,你什么时候把我当过女儿?”
母亲被我噎住了,脸色涨得通红,半天说不出话来。
我没有再听她的争辩,直接打电话给弟弟,让他把母亲接走。陈志强一开始推脱,说他工作忙,家里地方小,没法照顾母亲。我冷笑:“妈的钱都给你了,她以后当然是你的责任,你不管,她就去养老院。”
母亲听到“养老院”三个字,顿时慌了,不停地骂我不孝。我没有再理她,转身收拾了自己的行李。
是的,我要走了。
这五年,我已经尽到了一个女儿的责任,可是我终于明白,在母亲心里,只有儿子才是家人,只有孙子才值得倾尽所有。我已经累了,不想再继续这样的生活。
“妈,保重吧。”我最后看了她一眼,转身走出了家门。
这一刻,我如释重负。
03我拖着行李箱,走在小县城的街道上,冷风吹在脸上,竟有些清醒。
五年来,我的生活被母亲填满,从早到晚围着她转,早已忘了自己是谁,忘了自己也有生活,也有梦想。可现在,终于结束了,我心里竟没有太多的不舍,反而是一种久违的轻松。
我没有回家,而是去了车站,买了一张去外地的车票。王琳在电话里听我说完后,沉默了许久,才轻声问:“妈,你真的决定不管外婆了吗?”
我苦笑:“琳琳,妈已经尽力了。”
电话那头,她轻轻叹了口气:“妈,你做得对。”
是啊,我做得对。
母亲最终被弟弟接走了。他虽然极力推辞,但在我的坚持下,也只能勉强接受。后来听邻居说,母亲住到弟弟家后,并没有得到太好的照顾,弟媳嫌她麻烦,时不时就和她吵架。母亲也终于体会到了没有我的日子有多难,可那又怎么样呢?她做出的选择,终究要自己承担后果。
有时候,我也会想,如果当初母亲把那三十万的一部分留给我,或者哪怕只是给琳琳留点,她的结局会不会不一样?可惜,人生没有如果。她用她的一生,向我证明了一个道理:不是所有的亲情都值得被珍惜。
我没有再回去,也没有再过问母亲的事情。我开始尝试找份简单的工作,在陌生的城市里租了个小房子,过上了一个人的生活。刚开始不习惯,可渐渐地,我发现,一个人的日子也未必不好。
我可以睡到自然醒,不用再半夜起床给谁盖被子;我可以吃自己喜欢的饭菜,不用再看别人的脸色做饭;我可以随心所欲地去公园散步,去看电影,去做任何我想做的事情。
我终于开始为自己活了。
母亲的事情,偶尔还会出现在我的梦里。梦里,她还是那个坐在床上,指挥我做这做那的老太太,还是那个满心满眼只想着儿子的母亲。我会在梦里对她说:“妈,我真的累了。”然后梦醒,天已大亮,我躺在陌生的房间里,心里却比过去任何一天都踏实。
或许,人生就是这样吧。有些人,你再怎么付出,他们都不会珍惜。而有些伤害,只有你彻底放下,才能真正解脱。
我不恨母亲,但也不再执着于她的认可。我只是想,接下来的日子,我要好好为自己活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