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69,过冬在儿子家住了半月,儿子沉默不语,儿媳直接回了娘家

秋雅聊情感 2025-02-10 20:14:53
01

我叫王秀兰,今年69岁,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村老太太。年轻的时候,我和老伴在小县城附近的农村生活,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把两个孩子拉扯大。

我们家条件一直不算好,靠种地和打零工维持生计,勉强供儿子念完了技校,女儿初中没毕业就出去打工了。

老伴在五年前去世了,走得突然,连句话都没留下。我一个人守着家里的老房子,日子过得清苦。

村里同龄的人,有的跟着儿女去城里养老,有的还能干动,就在家里种点菜、养几只鸡,打发日子。我也想着能去投奔儿子,可一直不好开口。

我儿子叫李卫国,比女儿大三岁,今年45岁了,在小县城里做水电安装,虽然不是正式工,但活计还算稳定,收入也勉强能养家。

他媳妇张艳,比他小三岁,在商场当售货员,工资不高,平时精打细算过日子。他们有个儿子,今年14岁,正在上初中。

我在老家住惯了,平时也不愿意麻烦孩子们。但今年冬天冷得厉害,我一个人呆在老房子里,晚上冻得睡不着,手脚冰凉,煤炉也不敢烧太久,怕一氧化碳中毒。

村里人都说:“你家儿子在县城,日子也不算差,怎么不去住一段时间?”我听了也有些心动。

于是,我鼓起勇气给儿子打了个电话。电话里我支支吾吾地说,家里太冷了,能不能去他家住几天,等天气暖和了再回来。

儿子沉默了一会儿,说:“行吧,妈,你过来吧。”虽然话里没什么热情,但至少没拒绝,我心里还是挺高兴的。

第二天,我收拾了点换洗衣服,坐大巴去了县城。到了儿子家,屋里暖洋洋的,和我那冷得像冰窖的老房子简直是两个世界。我心里松了口气,想着终于能踏踏实实睡个好觉了。可没想到,我这一住,家里的气氛却变得越来越奇怪……

02

刚到儿子家时,我心里还是挺高兴的。屋里暖气开得足,房间收拾得干净整洁,比我那个冷飕飕的老屋舒服多了。我想着,儿子儿媳虽然没热情地欢迎我,但也没拒绝,能让我住下就已经不错了。

可是,住了几天,我就感觉到家里气氛不对劲了。

进门第一天,张艳就没怎么搭理我,我当时还以为她是工作累了,没多想。可接下来的日子,她对我越来越冷淡,甚至连一句多余的话都不愿意跟我说。

每天早上,她匆匆忙忙地出门上班,晚上回家吃完饭,就把碗一撂,回房间玩手机。哪怕我主动找她说话,她也是爱答不理的,有时候甚至连“嗯”“哦”都懒得回。

有一回,我看她下班回来累得不行,就想着帮忙做点家务。趁她在房间换衣服,我赶紧进厨房,把碗碟收拾了一下,烧了热水给她泡脚。结果她一看到,脸色就不太好看,皱着眉头说:“妈,您歇着吧,家里的事不用您操心。”

我听着这话,心里不太舒服。按理说,婆婆来了,帮忙做点事是应该的,她怎么还嫌弃上了?可我也没跟她计较,想着或许是她不太习惯我住在这里。

相比张艳的冷淡,儿子的态度让我更加难受。

卫国以前不是这样的,他小时候特别黏我,就算长大了,结婚了,每次回家也还算孝顺。可这次我住进来后,他几乎什么话都不跟我说。

我问他工作怎么样,他就“还行”两字带过;我问孙子成绩怎么样,他就敷衍地回:“还行吧,反正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有一天晚上,张艳下班回来,看到我坐在沙发上,脸色就沉了下来。她没说什么,只是重重地把包放在桌上,然后进了房间。卫国那时候正在看电视,见张艳进去了,他犹豫了一下,也跟了进去。

我隐隐约约听见他们在房间里说话,声音很低,但还是能听出点争执的味道。过了一会儿,张艳的声音突然拔高了一点:“你妈要是再住下去,我就回娘家!”

我心里一震,手里的茶杯险些掉在地上。

第二天早上,张艳脸色阴沉地收拾东西,头也不抬地说:“我回娘家住几天。”

卫国没吭声,低着头吃饭。孙子倒是有点不舍,问她:“妈,你怎么突然要走?”

张艳叹了口气,说:“我累了,回娘家歇会儿。”

我知道,她这“累”不是指工作,而是指我。

那天的早餐吃得格外安静,没人说话,只有碗筷碰撞的声音。我本想主动说点什么缓和气氛,可一开口,嗓子像是被堵住了一样,怎么也说不出来。

张艳走后,家里变得更加沉闷了。卫国依旧是沉默寡言,孙子放学回来后也不太爱理我。我知道,儿媳是不愿意我住在这里的,连孙子也有些不自在了。

我住在儿子家半个月,能感受到张艳的厌烦,可我一直忍着,想着等天气再暖和一点,我就回去,尽量不给他们添麻烦。

可事情还是在一次晚饭后爆发了。

那天晚上,卫国加班没回来,家里就我和孙子两个人。我想着给孙子做点好吃的,特意去菜市场买了排骨,炖了一锅汤。孙子回家后,闻到香味,眼睛都亮了,端起碗喝了两口,说:“奶奶,你炖的汤真好喝,比我妈做的好喝多了!”

我听了心里高兴,可没想到,这句话正好被刚回家的张艳听见了。

她脸色顿时变了,冷冷地说:“你一个做奶奶的,老是跟孙子比什么?我做的不好吃,你就别吃!”

孙子被吓了一跳,低着头不敢说话。我也愣住了,连忙解释:“艳艳,我没那个意思,就是想着孩子爱吃,给他做点……”

张艳一拍桌子,打断我:“行了,妈,我也不跟您绕弯子了。您这次来住,我是真心伺候着,可您也该有点自知之明。我们家房子就这么大,三口人住刚刚好,您一来,家里乱了套不说,连孩子都被您带偏了!”

我听得脑子嗡嗡的,嘴唇哆嗦着,不知道该说什么。

张艳继续道:“我知道,您是觉得农村冷,想过个暖冬。可您有没有想过,我们小两口上班不容易,回家还要伺候您,压力多大?我不是不孝顺,可孝顺也得有个度!”

我心里像被刀割了一样疼,可还是忍着,低声说:“我只是暂时住一阵子,等天气暖和了,我就回去……”

张艳冷笑了一声:“天气暖了?那得等多久?妈,您要是真疼我们,就早点回去吧!”

那一刻,我的心彻底凉了。

我看向卫国,他一直低着头不说话,连看我一眼都不愿意。我明白,他是站在媳妇那边的,他根本不想让我住在这里。

那晚,我一夜没睡,心里翻来覆去地想着这些年自己是怎么过来的。年轻时,为了这个家,我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如今老了,连个能待的地方都没有。

第二天一早,我收拾好行李,对卫国说:“卫国,妈回去了。”

他愣了一下,嘴唇动了动,最终还是没说什么,只是低声应了一句:“嗯。”

我提着包,走出家门,外面的风很冷,但比屋里的气氛还要温暖一些。

我知道,从今以后,我再也不会踏进这个家了。

03

我拎着包,缓缓走出儿子的家门,寒风扑面而来,带着刺骨的冷意,可我心里比这风更凉。小县城的街道上,行人匆匆,没人注意到一个佝偻着背、眼神空洞的老太太,也没人知道,我刚刚从儿子家“被送走”。

我没有直接回村子,而是去了汽车站,在候车室坐了许久。手里的包不重,可我却觉得沉甸甸的,像是压着几十年的期望和心酸。我回想起这些年的点点滴滴,心里五味杂陈。

年轻时,为了这个家,我和老伴拼了命地干活,供儿子上学,帮他娶媳妇,甚至连他们买房的首付,我们都东拼西凑地拿了出来。那时候,我总觉得,只要儿子过得好,我们再苦再累都值得。可如今,我老了,身体大不如前,连过个冬天都成了奢望。

我一直以为,自己还能在儿子家有个落脚的地方,哪怕只是住上几个月,等春暖花开了再回去。可现实狠狠地给了我一巴掌——儿媳厌烦,儿子沉默,连孙子都隐隐有些疏远。我终于明白,这个家,从来都不是我的归宿。

等了一个多小时,回乡的班车终于到了。我拎着包上了车,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眼神茫然地望着窗外。车子缓缓启动,街上的高楼渐渐远去,我的心也一点点沉了下去。

手机震动了一下,我低头一看,是女儿发来的消息:“妈,你怎么突然回去了?”

女儿在外地打工,过年才能回来。我没有告诉她实情,只是回了一句:“天气暖和了,家里住着习惯。”

她很快回了一句:“妈,要不等过完年,你来我这儿住几个月吧?”

看着这句话,我眼眶微微湿润了。女儿一直比儿子懂事,可从小家里重男轻女,能给她的太少了。她早早出去打工,吃了不少苦,如今日子刚刚稳定,我又怎么能再去麻烦她呢?

我叹了口气,回了一句:“妈在家挺好的,你别担心。”

车子一路颠簸,到了村口,我提着包下了车。村子里比县城还要冷,风吹在脸上,像刀子一样。我慢慢走回家,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一股冷风从屋里钻出来,屋子里冷得像冰窖一样。

我把包放下,点燃煤炉,屋子里渐渐有了一点温度。我坐在床沿,望着昏暗的灯光,心里像是空了一块。

过了一会儿,手机又响了,是卫国的短信:“妈,回去了就好,天冷,多穿点。”

我盯着这短短的一句话,良久,苦笑了一下。

他终究还是松了口气吧?

我没有回消息,而是缓缓靠在床头,闭上眼睛,让自己不去想那些心酸的事。

屋外的风依旧呼啸,可我的心已经不再期待温暖了。

0 阅读:0

秋雅聊情感

简介:生活的点点滴滴,全都是因为有你